楊明華
疫情的突然到來,對社會各個層面都是一個考驗,包括教育,教育系統(tǒng)通過多種渠道為不同學段的孩子提供了各種學習資源,這些資源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也為作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反思的機會。
之前總有孩子圍著我說:老師講得好,老師講得清楚……,在這樣的贊美和鼓勵中便忽略了自我反思,忽略了這贊美背后掩蓋的不足。直到有一天我和女兒出去打水,我提著水桶回來的路上,女兒突然說了一句很美的話“身后亮晶晶的是你的足跡”。我回頭望去,果然在陽光的照射下一路亮晶晶,仔細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水桶蓋沒有蓋嚴,一路在灑水,轉身之后想一下,這亮晶晶的足跡不正如孩子們的贊美和鼓勵嗎,這沒擰嚴的桶蓋就是被美麗掩蓋的錯誤,而我教學中的問題出在了哪里呢?
最近半年來通過學習接觸了單元主題教學,單元主題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
單元主題教學以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項目把相關知識聯(lián)為一條教學線索,使單元整體運轉?!皢卧黝}教學”將教學中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的最大優(yōu)化的組合,提高教學效率,避免知識講解的無效重復。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思維更有利于改變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模式。
這一個主題,老師分為三課時完成,知識容量和難度都很大,這在之前不可想象,可是空中課堂的李老師就這樣完成了。他把這個主題下相關的所有物理概念、基本技能、思維方法進行了整合,整體把握分配,設置梯度,框架清楚,結構緊湊,尤其是講解技巧更是值得學習。
一、整體把握分配時間,留出思考時間
物理教學不要我講清楚,要你自己清楚,以前老師們在課堂上總會問“聽明白了嗎?”,后來有老師提出要反思自己,換個問法“我講清楚了嗎?”,誠然這種問法是換了個角度,也有利于反思提高教師的講解思路和語言的組織,但是注意提高的依然是教師,學生呢?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性質的品質。
這種品質顯然不是單靠老師講解獲得的,我以前的課堂,每節(jié)課基本都是獨立的,每節(jié)課都在追求講的清楚,這樣不行就換個角度,這種方法不行就換個方法,總之要給孩子講清楚,認為講清楚了就是成功了,最后我講清楚了,就像印在教材上的字很清楚,卻不是孩子頭腦里的,甚至還不如課本上的字,課本可以隨時翻看,而老師講的再清楚,也是講過就過了,如何變成孩子自己的,也就是他們自己清楚才是教學要解決的。
而李老師整體把握主題內容,合理分配,講課點到為止,守拙成巧,看李老師的空中課堂常常會有尷尬的間歇,不知道的以為卡頓了,這種看似浪費的時間,實際是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也就有了時間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李老師的口頭語“我相信各位都有答案了”,簡單的一句話體現(xiàn)了老師不是追求我講清楚了,而是追求你清楚了。如果不是整體把握內容,心中有數(shù),是絕對不敢的,都會恨不能不浪費一秒鐘,盡可能多的講,因為內容實在很多,怕時間不夠,而整體設計之后該說哪些,哪些不說,哪些不用說都了然于胸。
二、整體考慮,設置內容,留懸念激發(fā)科學探究的動力
評書表演要吸引人去聽要在每天留個扣子,也就是一個值得人思考吸引人的懸念;魔術表演要是一上來就把底掀了也就沒有打不到意外地表演效果了,我們上課若是把什么都擺在學生面前了,他們也就失去了自己探索的動力,那么也就失去了培養(yǎng)探究素養(yǎng)的機會。
我原來每節(jié)課基本都是獨立的,總是追求毫無保留,有多少都倒給學生,答案都有了,他們也就不再去探究了,所做的實驗也不過是驗證已知結論,毫無懸念,下節(jié)課又重打鼓另開張了。
而李老師呢,用簡單的語言把思路引導出來,到了“軌道”之后,留給學生自己解決,這就給了學生空間和嘗試的動力,反正一節(jié)課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給下節(jié)課留有懸念。一般習題課我們都力求把題目講解清楚,然后相同類型的練習,也就是模仿,然而李老師哪怕是例題也不會輕易講解完整答案,留下懸念讓學生琢磨。
三、整合資源,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不必陷入題海
科學思維要求能對客觀事物進行抽象和概括,構建反映事物本質特征共同屬性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具有規(guī)律意識,能通過科學推理,形成物理規(guī)律及理論,解釋自然現(xiàn)象和解決實際問題。這些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是要靠學生做出來才能具有的,物理教學老師的作用是要引導激發(fā)學生去做,他們才能做不具有這樣的思維和能力。
單元主題備課,整體考慮在什么時候培養(yǎng)什么能力,哪些不用講,整合資源,選取經(jīng)典。老師最怕冷場,浪費寶貴時間,然而李老師哪怕是網(wǎng)播課這種沒人回應的課堂,依然會有“尷尬的留白”,這種留白給了學生充分地思考,自己動手的空間。平時我在課堂上對于題目思路分析、演算過程無不詳細講解,總覺得題目練的越多越好,講的越清楚越好,不敢浪費時間,抓緊時間多講,最后卻發(fā)現(xiàn)講了很多遍的題目學生依然不會做,這時候老師暴躁,學生焦慮。問題出在哪了?就出在了講得太清楚,學生沒有了思考余地,只能跟著我的思路往下走,連演算都十分詳細,學生也很努力的在記筆記,然而最后還是不會獨立完成。過于詳細之后學生的注意力大多關注答案本身,而對于題目背后的知識點的聯(lián)系,和思維的訓練卻忽視了,而李老師卻講的很少,把握守拙的智慧,講的少,但講出來的要對,該學生做的練的絕不代勞。習題不在多,思維培養(yǎng)到位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
我開始漸漸接受并嘗試單元主題教學的設計,在設計中整體分配內容和難度,甚至語言,哪節(jié)課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哪些該老師做絕不偷懶,哪些該學生做絕不代勞。和學生一起努力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初三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