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澤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十大行動中,明確提出了“營造書香校園”的論斷。只有書香會帶著每個人到達遠方?,槵槙?,就是孩子們的朗朗乾坤。為了讓所有的孩子愛讀書、會讀書,我們一直孜孜以求,一定要把孩子們扶上馬,再送一程。
一、讓學生被圖書包圍著
蘭州市七里河區(qū)健康路小學,一進學校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悅讀亭”,里面擺滿了適合各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籍,從五顏六色的繪本讀物,到古典名著,應(yīng)有盡有,而且學校定期更換圖書。許多孩子一進學校門,就可以停下來看幾分鐘書,讓孩子們覺得讀書就是這么自然而然。
教學樓走廊也布置成了“悅讀廊”。根據(jù)各個樓層學生的年齡特點,擺滿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圖書。每到課間,走廊里追逐打鬧的學生不見了。更多的是手捧圖書、津津有味閱讀的孩子,形成了校園最美的一道風景。每一間教室里面,都設(shè)有“悅讀角”。里面既有學校配發(fā)的圖書,也有學生從家里帶來的自己喜歡的圖書,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和閱讀的零距離。從校園的走廊到教室,讓學生被圖書包圍著,整個校園,到處書聲瑯瑯,書香浸潤。
二、讓學生被名家引領(lǐng)著
電視屏幕上看到的“美猴王”,六小齡童章金萊先生來到了我們校園,和孩子們零距離交流,深入淺出地解讀“西游文化”,傳遞猴王精神,讓大家酣暢淋漓地感受了經(jīng)典之美。
著名的兒童文學家、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曹文軒教授,應(yīng)邀蒞臨校園,圍繞孩子們普遍感興趣的話題,暢談自己對讀書和寫作獨特的見解。
中國少兒出版社副總編輯孫學剛來到校園,為孩子們帶來了歷史文化的饕餮盛宴。他講述的一個個歷史故事,仿佛就是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珍珠,串起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啟發(fā)學生怎樣讀歷史,怎樣學習評價歷史。讀史使人明智,學生從歷史書籍中,學會了如何做人,如何處事。
許許多多名家,從遠方趕來,引領(lǐng)著學生奔向相同的遠方。從此,學生的生活中,便多了一個五彩斑斕的讀書夢。
三、讓閱讀活動貫穿始終
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一直把讀書活動作為重頭戲。學校有固定的讀書活動,每個班還有獨具特色的讀書活動。各年級根據(jù)學生的讀書情況,每月固定時間舉行“讀書報告會”,在報告會上,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登上講臺,分享讀書的收獲、讀書的方法,暢談讀書過程中的困惑。讓每一個孩子切身感覺到,讀書和不讀書的區(qū)別,讀書多和讀書少的區(qū)別。用這樣的活動,激勵著更多的孩子去讀書。
學校每學期固定時間舉行“經(jīng)典誦讀比賽”活動,學生、老師、家長共同誦讀,互相比賽,旨在引領(lǐng)學生傳承經(jīng)典,受到潛移默化,爭做書香少年,達到了以賽促讀的目的。每個年級舉行“經(jīng)典永流傳”活動,采用演經(jīng)典、講經(jīng)典、讀經(jīng)典、學經(jīng)典、用經(jīng)典等不同的形式,讓經(jīng)典作品深入人心。每個班定期舉行“圖書跳蚤市場”,孩子們在交換圖書的同時激發(fā)起了對讀書的熱愛,有力推動了班級之間閱讀的交流。
貫穿始終的閱讀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持久的閱讀興趣,為孩子們的閱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讓家庭閱讀參與其中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為城區(qū)學校,絕大多數(shù)家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學校的讀書活動交口稱贊。所以讓家庭閱讀參與其中,力圖通過“小手拉大手”,讓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開展親子共讀活動,每學期開展“書香家庭”“書香家長”評選活動。同時,呼吁家長假期帶孩子去省、市圖書館、蘭州國學館等地方讀書,讓讀書充滿儀式感。
營造書香校園是一項最簡單又最長遠的舉措。一本書溫暖一個人,一個書櫥溫暖一個家庭,一個書屋溫暖一座學校,一個書店溫暖一座城,鏈接起來就會溫暖整個社會,讓孩子有一個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單位:蘭州市七里河區(qū)健康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