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皓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電影《楚門的世界》講述的是一個人被長期囚禁在一個圍繞他所打造的世界里的離奇故事。本片男主角楚門·伯班克,是奧姆尼康電視制作公司30年前收養(yǎng)的一名嬰兒,自出生起就置身在一個巨大的錄影棚內(nèi),曝光于無數(shù)的隱藏式攝影機下,更為荒誕的是,他身邊最為親近的家人和朋友皆由專業(yè)演員扮演。本文旨在借用柏拉圖、托馬斯·阿奎那和薩特的理論,從哲學角度揭示楚門生活在虛假世界里的真情實感。
楚門所居住的海景鎮(zhèn)(Sea Haven Island),是一個籠罩在穹頂之下的巨大電視演播室,受到克里斯托夫和其制作團隊的絕對控制。這個演播室體積之龐大,設計之嚴謹,以至于讓楚門在長期的成長過程中,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實為一座演播室。如果把海景鎮(zhèn)比作柏拉圖哲學中的“洞穴”,楚門則正是居住在這個巨大山洞里的人。他的雙腿和脖頸自小便被鏈條牢牢鎖住、不能動彈,目之所及僅能是身前的那面墻(Zhu 59)。克里斯托夫是肥皂劇《楚門秀》的創(chuàng)作者、導演、制片人,同時也是維系楚門幻覺的監(jiān)督者,正是他給楚門戴上了無形的枷鎖,操縱著楚門眼前的墻面上“火”的投影,以此來創(chuàng)造和設計楚門的視覺世界。
至于楚門的家人、朋友,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這些在楚門生命中扮演特定角色的演員,正是洞穴之喻中那些“行走的人”,在克里斯托夫及其制作團隊操控的“火”的映射下,成為了楚門面前的墻上那些鮮活的“影子”。正如那些在柏拉圖的“洞穴之喻”中被鐐銬鉗制的人“永遠也看不到真實的事物和把持他們的人,也意識不到那些影子其實是其他事物的影子”,楚門無法識破環(huán)繞在他周遭各行各業(yè)人的真正職業(yè)(演員),也沒有意識到他們其實都一并生活在一個極其龐大的電視演播室里。楚門,這個資深的囚徒,29年來現(xiàn)實世界之于他不過是“墻”上虛妄的“投影”。對楚門來說,最為不幸的是,他身邊人的真實身份既不是同他一樣的囚徒,也不是楚門被困之處“陡然往上的一個平臺”上的人類,相反,他們都來自“洞穴”之外的廣袤世界。但是,他們卻參與密謀了這場巨型真人秀,聯(lián)手演繹了楚門日常生活的假象,加固了楚門一切如常的幻覺,從而杜絕他離開精心打造的“洞穴”。
在托馬斯·阿奎那的《哲學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一書中,“神理”(divine truth)是一個貫穿始終的關(guān)鍵詞。他認為,現(xiàn)在我們與有關(guān)上帝的真理的之間,存在兩種關(guān)系。一些神理完全超越了人的能力和理性,而另一些神理即使依靠與生俱來的理性也能獲悉。在海景鎮(zhèn)的“太陽底下”,并無新鮮事。日居月諸,馬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寒來暑往,街道上的行人交梭不止。楚門,一名收入可觀的保險公司代理人,娶了一個漂亮的醫(yī)生老婆,過著歲月靜好、平淡是真的幸福小日子。根據(jù)“我們對于一個事物的認知和對其本質(zhì)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原則,那么看起來沒有任何一個事物的真相超出了楚門作為人類的理性能力。由于我們的理智的知識,按照現(xiàn)世生活的模式,都是從感官中產(chǎn)生的:所以,不是感官的對象的事物,除了從感官中收集到的知識外,人類的理智是無法理解的。對于楚門來說,從他的身邊人到與他擦肩而過的路人,甚至再到街道上的車流,他所接觸到的這一切事物都建立在可靠的感官基礎上。因此,我們不必懷疑他是否已經(jīng)達到了對事物本質(zhì)的充分理解。
然而,一系列細思極恐的吊詭之事開始接二連三地砸向楚門。先是有一天,楚門在街上突然撞見了他多年前溺亡的父親。不久后,在一次端詳結(jié)婚照時,妻子疊手指的怪異舉動再一次攫取了他的注意。疑慮和震驚之余,楚門悄悄跟蹤妻子到她平時上班的醫(yī)院,卻發(fā)現(xiàn)職業(yè)為醫(yī)生的妻子根本不會做手術(shù)。之后,楚門打算和妻子去斐濟旅游,一半是源于長久以來的愿望,一半是則是出于疑竇橫生下的試探。在駛離海景鎮(zhèn)的途中,幾乎每一條路都遭遇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唯一幸存的一條暢通之路也及時發(fā)生了火災。自此,通向外部世界的所有出路被全部阻斷。當感知之間發(fā)生了碰撞和沖突,一絲縫隙似乎在楚門眼前悄然裂開,使他得以依稀瞥見一抹上帝的身影。盡管如此,楚門還是無從理解他和上帝的關(guān)系,因為人的理智以其本來的力量無法理解到上帝的本質(zhì)。克里斯托夫,這個人一手創(chuàng)造了由5000個隱藏式電視攝像機組成的精密網(wǎng)絡,嚴密監(jiān)控楚門的一舉一動,從他巨大的能量到他頗具象征意味的名字(Christof),對楚門而言都無異于上帝。
最后的最后,楚門終是發(fā)現(xiàn)了一切的真相,并成功逼近了海景鎮(zhèn)的邊際。克里斯托夫也因此被迫向楚門介紹他自己。這看起來是一次對楚門既知神理的可能性突破,能讓他得以照見上帝的真容,可是最終,克里斯托夫僅是以天空中傳來的一把聲音出現(xiàn)。這便是楚門所能感知到的全部,遠非上帝(克里斯托夫)的本質(zhì)。從感知矛盾所造成的裂痕中照進的絲絲光線并無法昭示上帝的真相,但也只有這些閃耀著不容靠近的神秘光芒的裂縫能激起人類不斷探索神理的無窮欲望。
存在的偶然性。存在的必然性是不可能存在的?!八_特的觀點似乎是,解釋是對已經(jīng)存在的東西的概括。它們不能說明具體的存在,也不能證明具體的存在是否合理”。電視制作公司為了獲取利潤和名氣,進行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電視劇直播完全合情合理,可是為什么,偏偏楚門是被選中的那一個呢?楚門是被這個電視制作公司收養(yǎng)的,由此可見他不是為了出演《楚門秀》的主角而生的,因而他的存在是偶然的。
存在先于本質(zhì)?!八_特認為,我們不能用描述一件人造物品的方式來解釋人性”。楚門本被寄望于成為電視制作公司“盡職盡責”的王牌產(chǎn)品,終其一生都留在海景鎮(zhèn),永遠過著安全、幸福的生活。然而,人的本性是無法事先定義的,因為人的本性是無法完全被預設的。人一開始只是存在,只有到了后來我們才成為了本質(zhì)的自我。楚門從小就熱衷于環(huán)游世界的冒險,所以他不愿意被困在海景鎮(zhèn)的這一方空間里。另外,在楚門每天看似無憂無慮的生活背后,卻是一個人常常自言自語,倍受孤獨的折磨。這就是楚門的個人具體存在,由他自我定義并且自行面對。
自由和責任。在薩特看來我們甚至需要對自己的激情負責,因為我們的一切情感都由行為塑造。我們是全然自由的,所以我們必須做出選擇。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發(fā)明,因為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德準則能夠指導我們行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既定的行為指南為我們保駕護航。當楚門即將離開海景鎮(zhèn)時,克里斯托夫警告他外面的世界既病態(tài)又危險,意圖將他嚇退??墒浅T告訴克里斯托夫,這些攝影機從未植入他的腦海,他并不像他以為的那樣了解自己。隨后他頭也不回地走出片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楚門選擇逃離“世外桃源”去探索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正是遵循了薩特的理念“世上并無誘導我們走向未來的精確范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時,楚門的自由也充分彰顯了他的個人責任,即可以一力承擔各種可能的風險。
當電影《楚門的世界》以哲學研究的方法解構(gòu)開來,它便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個被賦予淵遠哲學意蘊的典范,深刻反映了我們的生活并為我們照亮前路??梢缘贸龅囊粋€結(jié)論是,雖然楚門的故事已在銀屏上落幕,但無數(shù)的楚門仍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們有的還被在“洞穴”里,有的渴望探尋“未知的神理”,有的則在奮力追求“存在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