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老漂族”的身份認同問題研究

        2020-07-10 09:32:30袁麗雪
        青年生活 2020年18期
        關(guān)鍵詞:老漂族漂族個案

        袁麗雪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社會結(jié)構(gòu)的不斷變遷,“老漂族”的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其城市融入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而身份認同作為“老漂族”心理整合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老漂組”的城市融入有著重要影響。本研究通過對蘭州市區(qū)“老漂族”的訪談?wù){(diào)查資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老漂族”的身份認同主要包括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身份認同兩個方面;“老漂族”的身份認同對其城市融入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個人的積極適應(yīng),家庭的有力支持,社會政策的充分保障是改善“老漂族”的身份認同問題的重要途徑。

        關(guān)鍵詞:老漂族;身份認同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選擇在城市生活,為了滿足子女的現(xiàn)實需求及家庭團聚的需要,眾多的老年人由農(nóng)村遷往城市。據(jù)《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8)》顯示,老年流動人口數(shù)量持續(xù)增長,從2000年的503萬人增加至2015年的1304萬人。這些老人為了更好地養(yǎng)老和照顧第三代,投奔子代,成為一批極為特殊的人群——老漂族。[1] 相關(guān)研究表明,“老漂族”在城市融入過程中,包括經(jīng)濟、社會、文化、心理融入四個方面,面臨著諸多困難。其中,身份認同是“老漂族”心理融入的重要方面,其能夠促進“老漂族”的城市融入進程,但是“老漂族”在城市融入過程中較難產(chǎn)生身份的認同。近年來,“老漂族”的身份認同問題也并沒有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從微觀層面來講,這不利于“老漂族”主觀幸福感的提升,從宏觀層面來講,這不利于養(yǎng)老事業(yè)的和諧發(fā)展。那么,如何改善“老漂族”的身份認同方面的問題,加快“老漂族”的心理整合過程,促進“老漂族”的城市融入已經(jīng)迫在眉睫。

        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的研究方式,訪談為主的研究方法,以蘭州市區(qū)作為調(diào)查地點,通過對20位“老漂族”進行深度訪談,分析“老漂族”群體的身份認同現(xiàn)狀,進而提出相關(guān)的對策建議。這不僅可以填補關(guān)于“老漂族”身份認同方面的研究空白,也能夠引起學術(shù)界、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從而為增強該群體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獻言獻策,其為進一步促進“老漂族”的心理整合和城市融入具有重要意義。

        一、概念闡述

        (一)老漂族

        關(guān)于“老漂族”,目前學術(shù)界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定義。不同研究者對“老漂族”的定義也略有差異,如劉慶認為“老漂族”也稱“漂族老人”,特指人到老年還要離開故土家園到子女所在的陌生城市生活的那些老年人。[2] 童曄玨將“老漂族”定義為戶籍不在本地且不發(fā)生遷移,目的是為了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或照顧第三代的暫居本地或長居本地的老年人。[3]李靜雅將“老漂族”定義為跟隨子女(流動子女及遷移子女)從外省市的農(nóng)村或城鎮(zhèn)到現(xiàn)居住地短期或長期生活的,非本地戶籍的異鄉(xiāng)老年人。[4]

        本文將“老漂族”定義為為滿足子女的現(xiàn)實需求(照顧第三代)及家庭團聚需要,由農(nóng)村遷往城市的60歲以上的非本地戶籍的老年人群體。

        (二)身份認同

        身份這一概念與類別、角色等概念相聯(lián)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與社會的關(guān)系?!罢J同”譯自英語的identity。identity本身有兩重含義:一是“本身、本體、身份”,是對“我是誰”的認知;一是“相同性、一致性”,是對與自己有相同性、一致性的事物的認知。[5]身份認同則被定義為個體對自我身份的確認和對所歸屬群體的認知以及所伴隨的情感體驗和對行為模式進行整合的心理歷程。它回答了兩個問題:我是誰, 我歸屬于哪個階層。[6]而“老漂族”的身份認同指的是“老漂族”與新社區(qū)的人及老家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歸屬感及對自己是誰、從何處來、將去往何處的思考及認知,是社會融入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7]

        實際上,有學者指出身份認同包括個人認同和社會認同,這兩者共同構(gòu)成個體身份認同的一體兩面。其中,個人認同是自我關(guān)于自身屬性的認同,試圖尋求和回答的是“我是誰”這一問題。而社會認同則是自我的社會性維度,即是對所歸屬的社會群體的認同,其關(guān)心的問題是“我們是誰”和“誰和我一樣”的問題。[8]因此,本研究從兩個方面,來深入探析“老漂族”的身份認同現(xiàn)狀,即自我身份認同與社會身份認同。

        二、“老漂組”身份認同現(xiàn)狀

        “老漂族”身份認同的基本內(nèi)涵包括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身份認同。

        (一)自我身份認同

        自我身份認同主要回答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回答最本質(zhì)的“我是誰”的問題,另一方面回答“我是誰”帶給“我”怎樣的心理體驗。

        1、對“我是誰”問題的回答

        (1)對“外鄉(xiāng)人”身份的認同

        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被問及是否認為自己是本地人時,大多受訪者認為自己并非本地人,例如:那不能算本地人啊,我在天祝生活了大半輩子了,搬來蘭州也沒兩年時間,怎么說也是天祝人啊。(個案3)俺覺得自己是山東人,雖然在蘭州生活了三四年了,但是這里的話俺還是聽不懂,吃住也不習慣,要不是兒子非讓俺過來,俺還是想在農(nóng)村老家待著。(個案7)我是天水人啊,不是蘭州人,不是本地的,我來這邊是給我兒子照顧孫女來了,還是要回去的。(個案16)由此可知,“老漂族”對流入地并沒有很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將自己劃分在本地人的圈子之外,這會使他們無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生活質(zhì)量也會隨之下降。

        (2)對“農(nóng)村人”身份的認同

        受生活環(huán)境及自身教育水平的影響,大多“老漂族”認為自己是農(nóng)村人,例如:我得是農(nóng)村人啊,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干農(nóng)活,現(xiàn)在老了干不動了,現(xiàn)在來城里好幾年了,那也算不上城里人,咱沒人家過得精致。(個案5)這不就是從農(nóng)村過來的嘛,就算你在這住個十年八年,那也算不上城里人,人家城里人都是上班的,你來這又不是上班的嘛。(個案9)城里人算不上啊,我不打算常住的,過幾年孫子大了,我還是得回農(nóng)村啊。(個案11)農(nóng)村和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以及生活環(huán)境,使得“老漂族”無法獲得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始終認為自己是農(nóng)村人。

        2、所帶來的心理體驗

        (1)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對“家鄉(xiāng)”有著深厚復雜的感情。因為家鄉(xiāng)承載著人們割不斷的親情,無憂無慮的童年記憶,親密無間的伙伴,無法抵抗的美食佳肴,道不完的人情世故… … 每當被問及“你是哪里人”時,相信每個人都會脫口而出“我是哪哪人”。

        同樣,“老漂族”群體對自己的家鄉(xiāng)也有著深厚的情感。雖然他們遠離家鄉(xiāng),遷往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但不會因為時間,而讓他們忘記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家鄉(xiāng)所刻在他們身上的烙印,如:語言特點、飲食習慣、風俗習慣等,都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他們自己不是“本地人”。例如:蘭州的氣候就是干,到現(xiàn)在我也不適應(yīng),老是生病,還是老家好,天氣好,就想著回去跟我老伴一塊兒養(yǎng)老呢。(個案1)在這都吃面食,我老家是南方的,吃米飯的,不習慣啊,但也沒辦法,兒子都在這邊呢。(個案2)俺來蘭州年頭也不短了,但還是聽不懂蘭州話,難懂。俺在這還是講山東話,山東人不講山東話講什么。(個案7)

        因此,城市(流入地)所承載的特有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獨特的飲食文化,甚至其所追求的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高品質(zhì)的生活質(zhì)量,高成本的教育方式,顯然與“老漂族”的“家鄉(xiāng)”(農(nóng)村生活)格格不入。加之,“老漂族”受年齡的影響,其適應(yīng)能力有所下降。長此以往,不僅會“老漂族”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也會加劇其對“外鄉(xiāng)人”身份的認同,進一步影響其城市融入的進程。

        (2)在異鄉(xiāng)的孤獨之感

        對“老漂族”來說,城市的“生人社會”使他們失去了鄰居間的情誼,跳廣場舞的熱情,話家常的閑情,老夫老妻的體貼關(guān)心。同時,他們不得不面對照顧家庭的瑣事,孫兒日常起居的哭鬧,兒媳婆婆尷尬的處境,聽不懂的當?shù)胤窖?,無法融入的社區(qū)活動,不熟悉的城市交通,問路的恐懼緊張… … 例如:平常除了照顧孫子,給兒子兒媳做飯,他們上班忙,其他時候我就買買菜,也就在家呆著看電視了。(個案1)我是一個人來的蘭州,我老伴一個人在家呢,以前在老家我們倆還能說說話,現(xiàn)在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沒事時我就一個人隨便溜溜腿。(個案5)在這也干不了別的,孫子上學都得看著呢,我也沒時間參加什么社區(qū)活動,平常買菜什么的就夠忙的了。平常跟兒媳的關(guān)系也就那樣,咱也不好說什么,反正也在這兒待不了多長時間,孫子大了我就回去了。(個案6)

        因此,“老漂族”內(nèi)心的孤獨之感油然而生。他們的孤獨會加劇其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外鄉(xiāng)人”的身份標簽。這樣一來,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既不利于其進行心理整合,又不利于其進行城市融入,使他們無法獲得對城市(流入地)的歸屬感。

        (3)自身價值感偏低。

        大城市高昂的物價水平,高檔住宅樓的崛起,交錯縱橫的交通軌道,新時代的科技文明,使得“老漂族”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偏差,他們普遍認為自己“高攀不起”。由此,受認知偏差(刻板印象)與自身教育水平的影響,大多“老漂族”認為自身是土里土氣的鄉(xiāng)下人,跟不上人家城里人的時尚,也消受不起城市的高消費水平。加上長期照顧家庭,社區(qū)參與感偏低,社會存在感較低,使得“老漂族”產(chǎn)生自我價值感偏低的現(xiàn)象。例如:咱就是村里人,不能跟人家城里人比,人家賺得多,咱能活著就行了,沒那么多要求。(個案1)現(xiàn)在城里是真的好啊,我們老了,跟不上時代了,對社會也沒啥貢獻了,好死不如賴活著呢,將就著點吧,日子還得照樣過啊。(個案6)老了就是不中用了,況且村里人也沒啥文化,這不還在外邊(流入地),能不給人找麻煩就盡量別找,能幫孩子的盡量幫,現(xiàn)在是能活幾年算幾年嘍。(個案8)

        由此可知,受文化水平、農(nóng)村出身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使“老漂族”總是為自己貼上“鄉(xiāng)下人”“不中用”“給別人找麻煩”的標簽。這些標簽會使他們產(chǎn)生自卑、無用、敏感、小心謹慎的悲觀情緒,從而使他們更加認同“農(nóng)村人”的弱勢身份,還會加劇其對城市融入的抵抗情緒,既不利于“老漂族”進行心理整合,也不利于其精神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

        (二)社會身份認同

        社會身份認同主要回答“我們是誰”的問題,也是對其所歸屬群體的認知。1、對“我們是誰”問題的回答

        (1)離群現(xiàn)象明顯

        當被問及“您覺得自己屬于哪個群體”時,大多數(shù)的受訪對象表示自己就一個人,沒有團體。例如:在這邊我基本上都是一個人,之前在老家還能跳鍋莊舞,我們的民族舞,現(xiàn)在小區(qū)里人家都跳廣場舞,我也不會,而且跟人家也不熟,沒事我就帶帶孫子。(個案4)哪有什么團體啊,在這誰也不認識誰的,沒事就溜溜腿什么的,老了也參加不了什么活動了,不是腿疼就是腰疼的。(個案6)親戚朋友什么的都在老家啊,在這基本上沒什么朋友,人家那打牌的跳舞的都是互相認識的,我不去摻和人家那事,平常照顧孫子都夠忙活的了,再加上洗衣做飯買菜啥的,基本上就沒時間干別的了。我又不是來這享福的,主要是照顧孫子,完了孫子懂事了,大了,我還是回老家陪我老伴兒。(個案9)由此可知,一方面“老漂族”的社交網(wǎng)絡(luò)大部分都在老家,在城市(流入地)基本上沒有什么朋友。同時,受文化交流圈的影響,“老漂族”很難融入到社區(qū)原有的文化群體中。另一方面,“老漂族”在進入流入地之后,一直忙于照顧家庭,缺乏進行人際交往的機會。從而使得“老漂族”群體無法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呈現(xiàn)出明顯的離群現(xiàn)象。

        (2)社區(qū)參與程度低

        “老漂族”在回答“您參加過哪些社區(qū)活動”時,大部分表示自己很少參加社區(qū)活動。例如:我沒有參加過什么活動,主要是照顧孫子沒時間吶,而且這的一些活動也跟我們老家不一樣,那打牌、下棋、跳舞人家這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定,跟我原來玩的不一樣。(個案1)俺現(xiàn)在年紀大了,稍微活動活動就腿疼腰疼的,平時在家里做做飯還好,你要是動久了,歇不過來,平時什么活動咱也不懂,也沒怎么參加過。(個案7)小區(qū)里的活動基本上都是人家有文化的人參加的,我一個村里來的,不懂人家這里的新鮮玩意,有時候就站在旁邊看看,大部分時間還是照顧孫子的。(個案12)受身體狀況、文化差異、認知偏差和照顧子代等因素的影響,“老漂族”群體參與社區(qū)活動的積極性較差,缺乏與社區(qū)的正常交流。

        2、所帶來的不良后果

        (1)心理整合進程緩慢

        心理整合過程的完成,需要“老漂族”積極地進行群體歸屬。良好的群體歸屬能夠給“老漂族”帶來良好的心理體驗,比如提高“老漂族”群體的自身價值感,緩解“老漂族”群體的思鄉(xiāng)之情和無人交流的情感孤獨。

        由上述可知,“老漂族”群體的離群現(xiàn)象明顯,這使得他們無法獲得來自文化群體所給予組員的情感慰藉,也無法獲得文化群體所給予的組員的價值歸屬。長此以往,不僅會增強“老漂族”孤獨的情感體驗,也會增強“老漂族”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進一步出現(xiàn)自身價值感偏低的現(xiàn)象。從而使得“老漂族”無法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其心理整合的過程也更為緩慢。從積極老齡化視角來看,這不僅不利于“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目標的實現(xiàn),也無法提高“老漂族”的精神文化生活質(zhì)量,也會影響到新時代新型養(yǎng)老體系的建設(shè)。

        (2)城市融入步伐緩慢

        積極的社區(qū)融入是城市融入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較高的社區(qū)參與度是進行積極社區(qū)融入的重要表現(xiàn)。“老漂族”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不僅能夠緩解其內(nèi)心的孤獨之感,也可以增強其對社區(qū)的歸屬感,從而促進其進行積極的社區(qū)融入。

        經(jīng)調(diào)查可知,“老漂族”的社區(qū)參與度偏低。這使得“老漂族”無法獲得排解悲觀情緒的機會,加劇其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也不利于“老漂族”對社區(qū)形成正確積極的認識,無法促進其獲得社區(qū)歸屬感。長此以往,“老漂族”積極的社區(qū)融入實現(xiàn)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小。加之,“老漂族”群體對城市生活的不適應(yīng),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如:飲食上的不適應(yīng)、城市交通的不適應(yīng)、生病買藥報銷問題等等。這些都會使得“老漂族”不能夠進行積極的社區(qū)融入,主要是因為社區(qū)沒有滿足“老漂族”進行社區(qū)融入的必須條件,從而使其進行城市融入的步伐緩慢。

        三、對策與建議

        由上述可知,“老漂族”的身份認同問題已經(jīng)對其心理、日常生活、交流溝通、社區(qū)融入、城市融入等方面產(chǎn)生了諸多不良影響,這絕不是一方可以單獨解決的,需要個人的積極適應(yīng),家庭的有力支持,社會的政策保障等。

        (一)個人層面

        就個人而言,一方面,“老漂族”要秉持“既來之,則安之”的輕松心態(tài),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地適應(yīng)城市生活,要避免為自己貼上“外鄉(xiāng)人”“農(nóng)村人”等弱勢身份的標簽,從而從源頭上減少其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加快其心理整合過程。另一方面,“老漂族”應(yīng)該利用閑暇時間積極地參與社區(qū)活動,并盡力找到自己的文化群體,從而獲得自身的價值感及群體歸屬感,來緩解自身的思想之情及內(nèi)心的孤獨之感。這不僅能夠加快其進行社區(qū)融入,也利于其積極地進行城市融入。

        (二)家庭層面

        就家庭成員而言,一方面,作為子代要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父母(老漂族)多加關(guān)心和照顧,要與其及時進行溝通交流,來及時地幫助父母緩解一些心理壓力和悲傷情緒。幫助父母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附近菜市場和超市的具體位置、周邊公園的行駛路線、社區(qū)的老年人活動室等,這能夠促進“老漂族”進行積極的社區(qū)融入。另一方面,獨自在老家的另一半(老漂族的配偶)要照顧好自己的日常起居,以緩解“老漂族”身處異鄉(xiāng)的掛念和擔憂之情,從而讓“老漂族”能夠更加放心地適應(yīng)城市生活,積極地進行城市融入。

        (三)社會層面

        就社區(qū)而言,一方面要對“老漂族”的相關(guān)信息進行登記,并了解“老漂族”在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社區(qū)工作人員可以以座談會的形式,來解決一些“老漂族”生活上的問題和困難,從而創(chuàng)造滿足“老漂族”積極進行社區(qū)融入的條件。另一方面,社區(qū)要積極開展針對“老漂族”群體的團體活動,以獎勵禮品的方式鼓勵其積極參與,從而緩解其心理問題,促進心理整合。

        就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完善養(yǎng)老保障政策,促進養(yǎng)老補貼的跨區(qū)域發(fā)放,以消除“老漂族”就養(yǎng)老方面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要發(fā)布針對“老漂族”群體的優(yōu)惠政策,要保證其享受與當?shù)乩夏耆似降鹊恼邇?yōu)惠,以增強其對城市的認同感,加快城市融入。

        就社會工作者來說,對“老漂族”要積極地進行心理輔導,可以采用個案談話和小組活動的方式。同時,要發(fā)揮中間人的角色,積極地進行資源鏈接,保證各方積極有效地配合,為“老漂族”打造有力的社區(qū)支持網(wǎng)絡(luò),從而有效地緩解其心理孤獨感與思鄉(xiāng)之情,促進其進行積極的社區(qū)融入,加快其心理整合過程,促進其城市融入。

        參考文獻:

        [1] 李敏芳.隨遷老人社會適應(yīng)研究述評.老齡科學研究,2014,(6):20.

        [2] 劉慶.“老漂族”的城市社會適應(yīng)問題研究——社會工作介入的策略[J].西北人口,2012(3).

        [3] 童曄玨. 社區(qū)社會工作介入老漂族城市社會適應(yīng)研究[D].南京大學,2016.

        [4][7] 李靜雅.“老漂族”的城市社會融入問題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5.

        [5] 王瑩.身份認同與身份建構(gòu)研究評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1):50-53.

        [6] 張淑華,李?,摚瑒⒎?身份認同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2,5(01):21-27.

        [8] 林曉蘭.新生代農(nóng)民工的身份認同——個社會學的分析框架[J].學術(shù)論壇,2016,39(11):99-104.

        猜你喜歡
        老漂族漂族個案
        看見隱秘角落的“老漂族”
        時代郵刊(2023年17期)2023-09-25 08:05:33
        UNDER ONE ROOF
        漢語世界(2021年3期)2021-06-18 07:03:56
        遵義(2018年12期)2018-07-11 03:44:26
        放下偏執(zhí),路還很長——訪談兩位個案醫(yī)生及家長
        “老漂族”生活適應(yīng)情況調(diào)查
        再社會化視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適應(yīng)與個案工作介入
        老漂族城市適應(yīng)問題文獻綜述
        人間(2016年30期)2016-12-03 19:54:45
        “老漂族”
        中文閱讀學習個案考察與分析
        直派批評的理念與個案
        文學自由談(2016年3期)2016-06-15 13:00:46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精品av网址| 亚洲AV毛片无码成人区httP| 无码国产精品第100页| 69搡老女人老妇女老熟妇| 中文无字幕一本码专区| 国产天堂av在线一二三四|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av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av高清二区|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视|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免费综合色啪|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97色噜噜| 99久久亚洲精品加勒比| 日本成年一区久久综合| 欧美最猛黑人xxxx|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精品九九视频| 女女同性av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高潮在线精品观看|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看| 无遮挡很爽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水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在线亚洲av蜜桃| 中文片内射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超清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 无码一区久久久久久久绯色AV|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丁香婷婷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日本午夜国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