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娜,萬艷芳,陳 超,王 寧
(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yī)院,河北 滄州 061001)
肺源性心臟?。╬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指因支氣管- 肺組織或肺動脈發(fā)生病變導致肺動脈高壓所引起的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支氣管哮喘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氣管擴張患者、重癥肺結(jié)核患者及塵肺患者是肺源性心臟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咳嗽、呼吸困難、心絞痛、乏力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發(fā)生呼吸衰竭或休克[1]。阿托伐他汀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他汀類調(diào)脂藥。本文將近年來滄州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64 例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用阿托伐他汀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4 月至2019 年9 月期間滄州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64 例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其病情均符合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難、心絞痛、乏力等癥狀,且其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對阿托伐他汀過敏、對治療的依從性差、中途退出本研究或病歷資料缺失的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OBG 組(n=32) 與REG 組(n=32)。OBG組患者的年齡為42 ~76 歲,平均年齡為(64.36±3.16)歲;其中,男女分別有23 例和9 例。REG 組患者的年齡為44 ~75 歲,平均年齡為(63.84±3.37)歲;其中,男女分別有21 例和11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吸氧、抗感染、利尿、強心、擴張血管、預防心律失常及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等治療[2]。在此期間,密切監(jiān)測其呼吸、心率、血壓、心電圖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并讓其絕對臥床休息。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鈣片對OBG 組患者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口服,每次服10 mg,每天服1 次,共用藥2 個月[3]。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價其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其在正常步行時未出現(xiàn)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其在正常步行時出現(xiàn)呼吸急促的癥狀,但無呼吸困難的癥狀。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減輕,其在正常步行時可出現(xiàn)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難的癥狀[4]??傆行?(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血漿內(nèi)皮素、血清B 型尿鈉肽的水平、肺動脈壓及其心肌做功指數(shù)。
用SPSS 21.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OBG 組患者與REG 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8% 與75%,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血漿內(nèi)皮素、血清B 型尿鈉肽的水平、肺動脈壓及心肌做功指數(shù)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OBG 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高于REG 組患者,其血漿內(nèi)皮素、血清B 型尿鈉肽的水平、肺動脈壓及心肌做功指數(shù)均低于REG 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s )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s )
組別例數(shù) 血清一氧化氮(μmol/L)血漿內(nèi)皮素(ng/L)血清B 型尿鈉肽(pg/L)肺動脈壓(mmHg)心肌做功指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OBG 組 3251.16±2.73 60.6±3.58 64.46±2.25 51.30±1.67 169.94±23.79 132.12±19.27 53.31±4.10 42.28±2.83 0.53±0.27 0.41±1.36 REG 組 3250.91±3.40 54.8±3.13 66.28±3.46 58.13±1.24 173.55±22.35 154.63±18.59 53.99±5.25 47.15±3.24 0.54±1.01 0.50±1.03 t 值1.4723.6941.8024.2591.7656.4831.0753.6671.0933.448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肺源性心臟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中老年人是此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40 歲以上人群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病率約為0.46%,且其發(fā)病率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此病具有病程長、治愈困難及危害性大等特點。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肺源性心臟病患者普遍存在脂質(zhì)代謝異常的情況,其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LDL-C)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此病患者在發(fā)生血脂異常后,會進一步加重其病情。因此,臨床上在對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治療時,以注重調(diào)節(jié)其血脂的水平。阿托伐他汀是一種3- 羥基-3- 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此藥可將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 轉(zhuǎn)化為甲羥戊酸,抑制肝臟內(nèi)膽固醇的合成,增加肝臟細胞表面LDL 受體的數(shù)量,促進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和代謝,進而可起到調(diào)脂的作用。金雁[5]研究發(fā)現(xiàn),阿托伐他汀除了具有調(diào)脂的作用外,還具有抗炎、降低尿酸、保護腎臟、改善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功能等作用。
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證實,對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加用阿托伐他汀對其進行治療能顯著改善其血清一氧化氮、血漿內(nèi)皮素、血清B 型尿鈉肽、肺動脈壓及心肌做功指數(shù)等指標,提高其療效,緩解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