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菊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yī)院,重慶 404500)
黃褐斑(chloasma)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皮膚病。與男性相比,女性罹患黃褐斑的幾率更高。血液中雌激素的水平升高是導致女性罹患黃褐斑的主要原因。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面部出現(xiàn)黃褐色或深褐色的斑片(斑片多對稱分布于顴頰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額、上唇和鼻部)[1-2]。本文以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 例黃褐斑患者作為研究病例,觀察用激光療法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6 月期間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 例黃褐斑患者。其病情均符合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性皮膚病學組制定的《黃褐斑和白癜風的診療標準》[3]中關于黃褐斑的診斷標準,且其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其中,排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在近2 周內服用過治療黃褐斑的藥物、對紫外線過敏、長期服用避孕藥或病歷資料缺失的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CT 組(n=47)與WMT組(n=47)。CT 組患者的年齡為19 ~55 歲,平均年齡為(36.95±3.51)歲;其平均病程為(5.32±2.24)年;其中,男女分別有9 例和38 例。WMT 組患者的年齡為18 ~54 歲,平均年齡為(36.03±3.42)歲;其平均病程為(5.07±2.13)年;其中,男女分別有7 例和40 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用常規(guī)西藥對WMT 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用藥方案是:1)口服氨甲環(huán)酸〔生產企業(yè):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587〕,每次服250 mg,每天服2 次。2)口服谷胱甘肽(生產企業(yè):重慶東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0307),每次服0.3 g,每天服3 次。3)靜脈滴注維生素C(生產企業(yè):瑞陽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2063),每次用藥500 ml,每天用藥1 次。連續(xù)用藥一周后停藥三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用激光療法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具體的用藥方案與WMT 組患者相同)對CT 組患者進行治療。用激光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是:用Q 開關倍頻Nd:YAG 激光治療機(KYP 型)對其進行治療,將波長設為1064 nm,將光斑直徑設為6 ~8 mm,經能量設為200 ~250 mj/cm2。在治療時,醫(yī)生手握激光治療機的治療頭,將治療頭垂直對準患者面部黃褐斑區(qū)域的皮膚,均勻地發(fā)射激光進行治療,以其面部的局部皮膚微紅為宜。每3 ~4 周治療1 次,共治療5 ~6 次。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用基本痊愈、顯效、好轉和無效評估其療效)?;救褐委熀?,患者面部黃褐斑的面積較治療前消退≥90%。顯效:治療后,患者面部黃褐斑的面積較治療前消退60%~89%。好轉:治療后,患者面部黃褐斑的面積較治療前消退30%~59%。無效:治療后,患者面部黃褐斑的面積較治療前消退<30%。總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數+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 21.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T 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WMT 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黃褐斑也叫肝斑,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此病雖然不會危害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但會影響其面部的美觀度,部分患者甚至可因此而出現(xiàn)心理障礙[4-5]。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氨甲環(huán)酸、谷胱甘肽及維生素C 等藥物治療黃褐斑。氨甲環(huán)酸可抑制絡氨酸酶的活性,阻礙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進而可抑制黑素細胞和角質細胞的產生。谷胱甘肽可清除人體內的超氧離子和自由基,進而可起到良好的抗氧化及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維生素C 可抑制多巴(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下可轉化為多巴,多巴經氧化反應可轉化為多巴醌,多巴醌的最終代謝產物即為黑色素)的氧化,使黑色素轉換成水溶性膠樣物質,進而可使皮膚上的黑色素轉化為無色物質。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在使用常規(guī)西醫(yī)對黃褐斑患者進行治療的基礎上,用激光療法對其進行治療能進一步提高其臨床療效。對此病患者進行激光治療時,能破壞其黃褐斑區(qū)域皮膚內的黑色素,促進其局部皮膚內真皮膠原的重塑,進而可促使其黃褐斑變淡或消退。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激光療法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對黃褐斑患者進行治療能有效地促進其黃褐斑的消退,改善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