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艷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山東 東營 257500)
缺血性腦卒中是急診科常見的危重疾病。近年來此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出現失語、認知障礙及肢體活動障礙等癥狀。臨床上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多進行溶栓治療。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病因學分型的特點與老年缺血性腦卒中不同[2]。本研究主要是分析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病因學分型的特點。
選取2015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qū)人民醫(yī)院進行治療的150 例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經CT 檢查和MRI 檢查等常規(guī)檢查其病情均被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其均未患有繼發(fā)性腦卒中、全身性疾病或精神疾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84 例,女66 例;其年齡為18 ~45 歲,平均年齡為(30.60±3.47)歲;其病程為2 ~8 年,平均病程為(2.38±0.26)年;其中存在單發(fā)病灶的患者有113 例,存在多發(fā)病灶的患者有37 例;發(fā)生前循環(huán)缺血的患者有98 例,發(fā)生后循環(huán)缺血的患者有35 例,發(fā)生前、后循環(huán)缺血的患者有17 例。
對這些患者均進行CT 檢查和MRI 檢查。進行CT 檢查的方法是:在患者進入檢查室后,為其取仰臥位。使用CT機對患者進行檢查,對其頭部進行橫斷面掃描等。由2 名臨床醫(yī)師共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進行MRI 檢查的方法是:在患者進入檢查室后,為其取仰臥位。使用磁共振儀對患者進行檢查,對其頭部進行冠狀位、矢狀位掃描等。由2 名臨床醫(yī)師共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
觀察并記錄這些患者病因學分型的特點。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這些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大動脈粥樣硬化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26%,未能確定病因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24.67%,小動脈閉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9.33%,心源性腦栓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8.67%,其他病因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1.33%。在年齡為18 ~35 歲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未能確定病因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36.36%,心源性腦栓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21.82%,其他病因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20%,大動脈粥樣硬化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8.18%,小動脈閉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6.36%。在年齡為36 ~45 歲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大動脈粥樣硬化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30.53%,小動脈閉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21.05%,未能確定病因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7.89%,心源性腦栓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6.84%,其他病因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6.32%。詳見表1。
表1 這些患者病因學分型的特點[n(%)]
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系統(tǒng)的一種常見重癥。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出現認知障礙、肢體活動障礙等癥狀。臨床上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多進行溶栓治療[3]。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病因學分型的特點與老年缺血性腦卒中不同。在本研究中,這些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大動脈粥樣硬化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26%,未能確定病因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24.67%,小動脈閉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9.33%,心源性腦栓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8.67%,其他病因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為11.33%。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發(fā)病與其長期吸煙、存在血脂水平異常、患有煙霧病、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有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大動脈粥樣硬化型和未能確定病因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占比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