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 楊薇 田沙沙
(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陜西省第五人民醫(yī)院),(1.綜合內科;(2.中西醫(yī)結合科,陜西 西安 710100)
肺結核是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隨著抗結核藥物的發(fā)展,肺結核的發(fā)病率雖然大大降低,但與此同時,隨著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加劇,耐多藥肺結核病菌的種類及數(shù)量越來越嚴重,同時肺結核患者首診后的治療不規(guī)范,增加出現(xiàn)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風險,這些原因導致臨床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人數(shù)大大增加[1]。本文探討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10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患者均經(jīng)痰涂片鏡檢、微生物培養(yǎng)、菌種分離鑒定及藥物敏感試驗確診為耐多藥肺結核[4]。對照組男26例,女27例;年齡23~65 歲,平均(57.83±6.42)歲,肺結核病程(5.28±1.01)年;耐藥類型:耐異煙肼35例,耐利福平29例,耐吡嗪酰胺31例、耐乙胺丁醇27例、耐鏈霉素32例。觀察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22~65 歲,平均(57.78±6.37)歲,肺結核病程(5.31±1.04)年;耐藥類型:耐異煙肼33例,耐利福平26例,耐吡嗪酰胺34例、耐乙胺丁醇29例、耐鏈霉素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確診入組后,均由本院同一位資深傳染科醫(yī)師制定規(guī)范化抗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方案,根據(jù)治療結合及結核分歧桿菌藥敏試驗結果調整藥物方案進行長期治療。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的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完全管理模式護理。兩組患者均治療護理觀察12個月。完全管理模式護理:(1)建立患者護理檔案,責任護士完善患者的臨床資料建檔工作,根據(jù)患者信息分析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護理要點[5-6];(2)強化耐多藥肺結核健康教育[7-8],充分了解患者,采用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耐多藥肺結核發(fā)生的原因,尤其是因為患者的行為導致的耐多藥因素。向患者講解本次治療方案的內容、遵醫(yī)用藥的重要性、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及報告等內容,提高患者遵醫(yī)遵護率;(3)遵醫(yī)用藥管理[9],患者住院期間,每日用藥由護士指導進行,向患者演示按照處方揀選每種藥物的方法,使患者可以正確按照處方配藥服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向患者講解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4)出院后定期用藥指導,出院后與患者進行溝通,1次/周,了解患者是否按照處方規(guī)定正確用藥,了解患者用藥出現(xiàn)的藥物不良反應,必要時回院隨訪檢查。(5)定期提醒患者回院隨訪,定期檢查患者肝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以及電解質等指標,監(jiān)控患者病情。(6)耐心解答患者疑問至療程結束。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入組時、入組12個月后生存質量評分(WHOQOL-100)、對耐多藥肺結核疾病相關知識認知合格率;比較兩組患者觀察期內遵醫(yī)用藥率及遵義隨訪率,統(tǒng)計兩組患者入組后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療效率[10]。病灶吸收療效判斷標準:顯著吸收,治療后胸片胸片示病灶吸收超過50%;吸收,治療后胸片示病灶吸收在0%~50%;無效,治療后胸片示病灶未縮小或增大或出現(xiàn)新病灶??傆行?顯著吸收率+吸收率。
2.1WHOQOL-100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WHOQOL-100各維度及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組12個月后,兩組患者WHOQOL-100總評分較入組時均有明顯上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組別時間生活質量總體感受健康狀況總體感受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huán)境領域總評分對照組入組時2.32±0.352.21±0.3421.42±2.3216.42±1.509.75±1.2829.42±3.5282.36±7.3612個月后3.11±0.312.73±0.2426.15±1.8918.53±1.3110.23±1.1230.47±3.1390.63±8.41觀察組入組時2.35±0.362.19±0.3221.37±2.3416.43±1.529.81±1.3029.75±3.4682.32±7.4112個月后3.45±0.213.21±0.1529.73±1.3821.79±1.1710.21±1.2730.43±3.1298.73±8.36t入組后12月后組間4.3365.4264.9844.3841.2311.0845.325P入組后12月后組間0.0120.0000.0000.0080.0790.0910.000
2.2耐多藥肺結核疾病相關知識認知合格率比較 兩組患者入組時對耐多藥肺結核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合格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組12個月后,兩組患者對耐多藥肺結核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認知合格率均較入組時明顯提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耐多藥肺結核疾病相關知識認知合格率比較
2.3遵醫(yī)用藥及遵醫(yī)隨訪率比較 觀察期內, 對照組遵醫(yī)用藥率(80.48±4.62),遵醫(yī)隨訪率(87.72±3.46);觀察組遵醫(yī)用藥率(92.72±2.31),遵醫(yī)隨訪率(97.57±1.53)。觀察組患者遵醫(yī)用藥、隨訪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2.4臨床療效相關指標比較 入組后12個月,觀察組患者痰菌轉陰率及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相關指標比較
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難度大,治療用藥多,治療周期長,較易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率,嚴格考驗患者遵醫(yī)用藥率,同時患者需要定期隨訪檢查,醫(yī)生根據(jù)檢查結果調整用藥方案,部分患者遵醫(yī)隨訪率不高[2-3],影響后續(xù)治療用藥方案的調整,降低臨床效率。臨床完全護理模式通過建立患者病情資料、既往治療情況、現(xiàn)在的治療方案等內容,便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掌握和前后對比,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療后是好轉了還是沒有進展還是惡化了,利于醫(yī)護人員實時調整治療護理內容。同時通過與患者建立密切的溝通聯(lián)系,將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融入到日常溝通聯(lián)系中,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避免了集中健康宣教,使患者在較短時間內接受健康宣教知識存在的難度。通過強化的用藥護理,確保患者每日用藥都有人提醒,顯著提升患者遵醫(yī)用藥率,結合出院后的定期用藥指導強化患者遵醫(yī)用藥的意識。提前提醒患者隨訪時間及注意事項,確?;颊吣茈S訪,并使患者在符合隨訪條件下隨訪,提高了隨訪所獲得相關數(shù)據(jù)的客觀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入組12個月后,兩組患者WHOQOL-100總評分較入組時均有明顯上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對耐多藥肺結核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認知合格率均較入組時明顯提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期內觀察組患者遵醫(yī)用藥、隨訪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痰菌轉陰率及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完全管理模式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全程監(jiān)管,促進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遵醫(yī)用藥率,促進臨床療效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