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憶,王慧霞,翟曉靜,劉慧蘋,郭祎帆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分娩疼痛對于產婦是一種持久而強烈的身心挑戰(zhàn),大多數(shù)產婦常常處于焦慮、不安和恐懼的循環(huán)狀態(tài),部分產婦因懼怕疼痛,拒絕經陰道分娩,而要求剖宮產[1]。據(jù)已發(fā)表文獻顯示,當前國內大部分城市醫(yī)院剖宮產率達40%以上,個別地區(qū)甚至已達80%以上[2]。因此,如何安全有效減輕產婦分娩疼痛一直是產科工作者關注的熱點。與此同時,為促進陰道分娩,降低剖宮產率,2014年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與國際接軌推出了新的產程處理理念,將潛伏期延長(初產婦>20 h,經產婦>14 h)不作為剖宮產指征,因此,應給予產婦更多的時間進行試產[3]。筆者前期曾應用穴位按摩法干預分娩疼痛,從臨床和基礎研究角度對分娩疼痛干預進行了深入探討[4-6]?,F(xiàn)將電針應用于新產程過程中,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待產的初產婦,共80例,按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40例及對照組40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基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具體見表1。
1.2 納入標準 觀察病例為初產婦,年齡20~35歲,孕周37~42周,自愿在分娩過程中接受電針療法,并簽字同意;無高危妊娠因素,單胎,無陰道分娩禁忌證,頭盆關系正常、無梗阻性分娩者。
1.3 排除標準 在觀察過程中不能耐受電針、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者視為退出病例。1.4 產程判斷標準 新產程標準參照《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專家共識(2014)》[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40 40年齡(歲)26±6 28±5體重(kg)76.41±5.72 75.82±7.73身高(cm)161.67±5.36 160.23±5.41孕周(周)38.02±0.77 39.05±0.79宮高(cm)36.23±1.76 35.82±1.83腹圍(cm)106.68±4.92 108.50±4.65
2.1 治療方法 觀察組予電針鎮(zhèn)痛分娩。取穴:雙側合谷、三陰交。電針方案:產婦采用仰臥位,用枕頭將膝關節(jié)處略微墊起,以產婦舒適自然為佳。醫(yī)生先用肥皂水將手刷洗干凈,手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穴位局部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擦拭時從穴位中心點向外消毒。醫(yī)生將針刺入合谷、三陰交處,不做提插捻轉等手法,接電針儀,刺激頻率為100 Hz,強度為20 mA;先刺激合谷20 min,再加刺三陰交10 min。產婦宮口開至1 cm、3 cm、5 cm時予上述電針治療。
對照組不給予電針干預,其余操作同觀察組。
2.2 意外情況處理 分娩過程中,密切觀察產程進展及胎兒情況。注意觀察有無暈針,及時處理;宮口開全需分娩時,按常規(guī)分娩處理;產程過程中出現(xiàn)剖宮產指征者,急診中轉剖宮產。
2.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孕婦在潛伏期宮口擴張至1 cm、3 cm、6 cm時疼痛的VAS評分;統(tǒng)計潛伏期、第一產程時長;記錄分娩方式、產后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
疼痛評分標準:0分為無痛;3分以下為輕微疼痛,能忍受;4~6分為明顯疼痛,可忍受;7~10分為劇烈疼痛,難以忍受。
2.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新產程潛伏期疼痛VAS評分比較 見表2。電針治療后,觀察組潛伏期宮口開至1 cm時VAS評分和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宮口擴張至3 cm、6 cm時VAS評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兩組新產程潛伏期VAS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新產程潛伏期VAS評分的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1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40 40宮口擴張至1 cm 7.21±1.22 7.15±1.30宮口擴張至3 cm 6.56±1.40①8.12±1.25宮口擴張至6cm 6.39±1.41①8.12±1.13
3.2 兩組新產程時間比較 見表3。觀察組潛伏期、第一產程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新產程時間的比較 (min,±s)
表3 兩組新產程時間的比較 (min,±s)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40 40潛伏期442.2±142.3 464.3±124.5第一產程594.2±134.5 580.3±122.7
3.3 兩組分娩方式、產后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見表4。
觀察組新生兒出生1 min、5 min Apgar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出血量、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分娩方式、產后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隨著國際和國內有關產程研究的深入,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根據(jù)最新研究結果適時推出了“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專家共識”,其中將以宮口擴張6 cm作為活躍期的標志;潛伏期延長(初產婦>20 h,經產婦>14 h)不作為剖宮產指征。由此可知,新產程標準指導下潛伏期的時間更長,提倡在排除頭盆不稱及胎兒窘迫的情況下,給予更多的時間和耐心進行待產,改善了因不良措施有可能給產婦造成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母嬰的安全[7]。作為分娩早期的第一產程潛伏期,初產婦一般需要8~20 h,經產婦通常需要6~16 h,此時初產婦需要面臨巨大的身心上的痛苦,因此,無痛分娩管理顯得尤為重要[8]。目前分娩鎮(zhèn)痛方法很多,大體包含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其中鎮(zhèn)痛藥物存在毒副作用較大、可能對產程和胎兒產生影響等原因,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臨床推廣應用。非藥物療法包括情感支持、分娩教育、芳香療法、冷熱療法、音頻療法、經皮電神經刺激、生物反饋、按摩、針灸、催眠等手段,可以有效幫助產婦緩解產程痛苦[9-10]。目前臨床上很多研究表明針刺有較好的鎮(zhèn)痛和促進產程作用,但是存在手法不易掌握、鎮(zhèn)痛效果差異較大、限制產婦活動、干擾胎心監(jiān)護等問題[11]。
我院作為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及附屬醫(yī)院,對中醫(yī)針推分娩鎮(zhèn)痛進行積極探索及操作方法的調整。《婦人良方大全·產難門》云:“婦人以血為主,惟氣順血和,胎安則產順?!比幗粸楦纹⒛I三經交會穴,主陰血。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主陽氣。針刺此二穴可使產婦氣順血和,可促進子宮收縮力。電針能延長針刺效應的時間,增加累積刺激量,以時效積累量效,從而起到持續(xù)治療和強化治療的作用,避免了因不同操作者手法不同,導致的刺激量不同[12-16],故本研究中采用電針方法。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產程的進展,疼痛程度不斷加劇,電針療法能夠減輕新產程潛伏期分娩疼痛。但是隨著活躍期進展,產科方面如人工破膜、宮頸封閉等操作增多,孕婦難以配合固定體位,為避免斷針、滯針等意外發(fā)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我們沒有觀察電針對新產程活躍期疼痛的影響。李茂軍等[17]曾觀察電針配合硬膜外鎮(zhèn)痛對產婦潛伏期分娩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其結果表明,潛伏期電針分娩鎮(zhèn)痛可有效減輕陰道分娩產婦疼痛,結果與本研究一致。其發(fā)現(xiàn)鎮(zhèn)痛機制可能通過降低血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皮質醇(COR)水平,從而抑制產婦應激反應,加強硬膜外阻滯分娩療效,并且可以減少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藥物用量。宋偉[18]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刺激帶來的鎮(zhèn)痛作用是通過激活內源性系統(tǒng)起作用。在潛伏期及第一產程時限方面,觀察組所用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雖然臨床很多學者經觀察表明穴位刺激能夠促進產程進展[19-20],但本研究并未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這可能與我們觀察樣本量較少有關。本研究中,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產后出血量、新生兒出生后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新產程下,采用電針在緩解疼痛的同時,母嬰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對分娩結局無影響,電針是一種較為安全有效的鎮(zhèn)痛方法。
綜上所述,新產程標準管理下應用電針可有效緩解初產婦潛伏期疼痛,不會延長產程進展,對剖宮產率、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無明顯影響,具備良好的臨床安全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