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合
摘要:新時代,我國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的主要問題繼續(xù)改善。民辦高校也要解決大學生對思政課的更高需求教學模式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學課堂作為我國培養(yǎng)高素質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陣地,應該與時俱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在新時代,現代化的思政課教學要有活力,不斷加強創(chuàng)新現代化的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現代化;教學模式;新活力
一、對于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的分析
1.1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授課對象及授課教師的分析
1.1.1對授課對象的分析
目前,民辦高校多數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戰(zhàn)略為主?!?0后”大學生對思政課不重視,認識不足,沒有達到良好的習得效果,重復枯燥的思政課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
1.1.2對授課教師的分析
目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普遍年輕化,許多民辦高校思政課教育存在“90后”教“00后”的現象,這種現象有利有弊,優(yōu)點是有利于激發(fā)新鮮的教學活力,有利于師生間的更順暢的交流互動。缺點是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足,理論功底不夠深厚,流動性較大。
1.2對思政課教學模式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中強調:“思政課教師要理直氣壯的上好思政課”。但要先找到為何存在思政課教師不能理直氣壯的原因至關重要。
1.2.1從思政課教學體制及教學環(huán)境分析
思政課教材的各章節(jié)內容常有知識點重復出現的情況,思政課的每個課程教材之間又出現部分知識的交叉情況。課后學生較少再提及思政課相關內容,無法凝聚共識。民辦高校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學生就無法更加重視思政課。
1.2.2從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模式角度分析
民辦高校的教學模式單一,完全以講授的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學生興趣,無法真正做到“走心”,缺少與學生的專業(yè)、未來的職業(yè)相結合的教學意識,缺少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集體備課的形式和質量還有待提高。部分教師的自身素質和理論功底亟待提高。
二、對于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善的建議
2.1學“有用有趣的思政課”
2.1.1學時“情感共鳴”
民辦高校要做到全面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要轉變思政課不重要的慣性思維,上“走心”的思政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集合起來?!贝竽憚?chuàng)新教學模式,上有“儀式感”的思政課,在各種職業(yè)的授禮儀式中感受職業(yè)莊嚴感,體會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培養(yǎng)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培養(yǎng)堅定的信仰和“文化自信”,面對眾所紛紜,不再“人云亦云”,不再被歷史虛無主義所誘導,使任何搞分裂分子“無縫可?!?。
2.1.2學后“口口相傳”
大學生是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自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是責任。在黨領導國家發(fā)展艱辛歷程中,理解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時常談自己對國家建設的想法,談對國際形勢的正確分析。鼓勵大學生以年輕人的口吻結合思政內容唱出具有感染力的歌曲、rap說唱等藝術作品,用自己的方式為中國夢的實現添磚加瓦。
2.2思政課教學模式的“翻新改造”
2.2.1培養(yǎng)學生成為“副駕駛”
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要從“會提問”出發(fā),將思政課教學升級為真正的“做學問”。一方面,學生要學會自行發(fā)問。思政課注重思維方式的一種潛移默化培養(yǎng)。恩格斯這樣說過:“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绷硪环矫妫處熞龅胶侠淼囊龑蕴釂?,引導學生自問自解自答是個較為理想的學習過程。大膽放手讓學生去積極主動探究問題,搜集資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熱烈討論、辯論,讓學生有參與感、成就感和獲得感。
2.2.2教師自塑人格魅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育人者要有大境界、大胸懷、大格局。思政課教師更應該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思辨的智慧引領學生,用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用獨有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成為學生可敬、可信的可愛之人。教師要不斷學習,保持自省自謙的態(tài)度,思想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與時俱進,對教學內容要充分認同并爛熟于心。
2.2.3用“活”線上教學平臺
第一,要開通思政課師生互動網頁平臺。有的性格內向的學生在上課不敢提問發(fā)言,可通過課后交流平臺,自由發(fā)言。教師端可以看到全部留言,篩選后可發(fā)布部分互動對話公開。這樣就既可以有效管理網絡平臺的言論,又能保證言論自由,高效溝通解決學生的問題,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加強思政課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互動活力。
第二,活用VR虛擬3D技術。讓學生有更身臨其境的教學體驗,擺脫枯燥單一的講授方式。學生用第一視角感受虛擬中的中國歷史社會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指導思想理論形成探索的過程。
第三,對于民辦高校開設慕課的建議。民辦高校的思政慕課要避免授課內容面面俱到、生硬讀稿的形式。結合最新的時事政治,針對某一個知識點,與學生展開學問探討式的對話。請專業(yè)人士對部分影視劇進行剪輯和重組,使其內容更加生動完整,簡潔有力,有節(jié)奏感,有視覺沖擊力,學習效果便會倍增,形成有特色的民辦高校慕課風格。
2.3從學校高度“自上而下”提高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
2.3.1合理安排思政課的排課周期
民辦高校思政課的排課情況較為隨意,不利于保持大學生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思政課上課間隔不宜過長易遺忘,不宜過密易有抵觸和厭煩的情緒。合理分配思政課程的教學安排,若學校高度重視科學排課,學生才會更加重視思政課的學習。
2.3.2一群教師打造一堂精品課
一堂高質量的、受學生喜愛的思政課,不應是一位教師的孤軍奮戰(zhàn),而應是所有思政課教師凝聚起來的智慧結晶。同僚同心,其利斷金。需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以互相聽課、評課、自評、互評等形式進行思維碰撞。學校各部門合力配合要給予人力、物力、資金的支持。保證思政課教師隊伍長期穩(wěn)定和人才質量。不能機械式打壓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避免教學方式的僵化。
參考文獻:
[1]汪沛雯? 鄭建輝《新網絡輿論觀指導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分析》,2019.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 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 .3.19.
[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 設者和接班人》,《人民日報》,2018 .9 .11.
[4]楊傲群《高校思政課教改新模式探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