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琴 郭峰 王曉燕
【摘要】“生本教育”是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強調(diào)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本文闡述在《管理理論與方法》課程中生本應用教育的具體做法,包括三點:學員為主體,教員為主導,合作為形式。
【關鍵詞】生本教育? 課程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1-0227-02
“生本教育”是我國當代知名的教育專家,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創(chuàng)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是:在教育中必須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豆芾砝碚撆c方法》課程是依據(jù)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航材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置的一門主干必修課程,是理論性較強的任職基礎課程,對學習后續(xù)崗位任職課程和培養(yǎng)學員的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在《管理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教學施訓過程中引入生本教育理論,嘗試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轉變,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學員為主體
郭思樂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是:在教育中必須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在《管理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教學實訓過程中,第一,積極轉變觀念,摒棄落后做法。從師本教育的“教員認為講什么講什么,教員擅長什么講什么,教員覺得該怎么講怎么講”,過渡到生本教育的“及時、全面、透徹了解學員的真實需求、現(xiàn)狀,關心學員成長,關注學員學習效果”。第二、以學員為主體,以“學”為出發(fā)點,以“學”為引導。在備課階段,課程組成員先研究航材保管員、統(tǒng)計員、封存員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充分分析這一期學員的年齡、學習基礎、任職經(jīng)歷、個性特點、學習需求,教員站在學員的角度出發(fā)去設計教學過程。第三,課程施訓一開始就讓學員成為主動學習者。本課程由于是第一門任職基礎課,是了解專業(yè)的入口,但又有別于專業(yè)課,學員會有各種疑問,先讓學員提出疑問(關心的話題包括日后會從事什么工作,會需要什么知識,這門課主要講什么),教員通過課程介紹,讓學員對航材工作及崗位要求有感性認識,然后向?qū)W員介紹本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使學員明白需要學什么、我將學什么和我該怎么學,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學員萌生“學習是我的事”的理念,樹立“我要學”的強大動力。
二、教員為主導
生本教育認為教師的角色應從師本教育中的“傳授者”轉變?yōu)椤耙龑д摺焙汀皡f(xié)助者”,其主要的教學工作必須依靠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來完成。整體而言,教師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而不是像過去的觀念那樣灌滿一壺水[1]。在《管理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教學實訓過程中,第一,課前任務布置時,從學員角度下達任務,明確任務內(nèi)容和任務要求,同時依據(jù)任務特點、學員興趣進行小組劃分。如“激勵”這一章,考慮到日后工作積極性的發(fā)揮以及學員廠長為班長后如何帶兵,設置任務包括:你個人工作和學習積極性的高低、你贊同哪個激勵理論、你認為積極性的高低取決于哪些因素等。第二,課上授課時,教員扮演“導演”角色,讓學員走上講臺,展示任務完成情況,大膽表達個人觀點,教員當好“聽眾”的同時積極引導,使學員知道“下一步”該如何,防止在一個問題上“過度糾結”,也防止學員在闡述過程中偏離主題。第三,課程結束時和課后,教員總結引導到位,即教員及時歸納總結學員所講內(nèi)容,條理清晰,并就內(nèi)容、形式、語言表達等方面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和建議,讓學員有所收獲的同時明白自身改進的地方。
三、合作為方式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SLAVIN·R·E[2]教授認為:“合作學習是指使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依據(jù)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在《管理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教學實訓過程中,第一,學員與學員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通過劃分小組,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學員潛能,可以互相激發(fā)靈感,顯現(xiàn)小組集體的學習優(yōu)越性,還可以帶動個別性格內(nèi)向的、主動性稍差的。第二,學習小組分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要結合內(nèi)容特點、學員性格特點、學習成績、工作經(jīng)驗、個人意愿等因素,這樣即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學員的優(yōu)勢,挖掘群體智慧,有利于組內(nèi)成員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例如在“質(zhì)量管理”部分的內(nèi)容中,將10名學員分為3組,第1組由航材保管員、炊事員、氣象員、文書組成,工作差異,性格互補;第2組由倉庫保管員、通信員、服務員組成,工作差異,學習成績優(yōu)、中、差搭配;第3組消防員、標圖員、操控兵組成,工作差異,并尊重個人意愿。第三,展示自我,合作完善。各小組成員課前按照任務要求準備,查找資料,在課堂中選取代表或逐一上臺表達觀點,展示自我,然后在小組之間展開討論交流,分享觀點,聽取意見和建議,不僅可以培養(yǎng)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鍛煉表達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荊志強.幸福地做老師——我的生本教育實踐之路[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26.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4-5.
作者簡介:
張素琴(1979—),女,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人,講師,研究方向為裝備器材勤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