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林泉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高中教學也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高中物理作為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其知識點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抽象性,以及知識的延伸性和銜接性,對學生來說具有較強的挑戰(zhàn)性。本文簡要分析了基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物理? 高效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1-0161-01
物理學作為一門具有較強學理性和工具性的理工類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特別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物理學習指導,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該如何與學生共同努力,使高中物理教學工作開展得更有特色呢?就此,本文主要探討研究了這個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對策,以供參考。
一、注重知識的整合
作為一門已經(jīng)建立了幾個世紀的學科,物理學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不僅依賴于前人的實踐,還依賴于知識的整合。正是由于有了文字的產(chǎn)生,古代的物理文獻才能得以流傳下來,如果離開了數(shù)學,物理學就會失去它的嚴謹性,無法得到一種微妙的對應關系。因此,要研究物理學科并分析知識內(nèi)容,就不能孤立起物理學來,而是要利用多個學科的知識來分析他。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關鍵,閱讀是明確問題意義的基礎。如果缺乏閱讀能力,那么就連前人遺留的文獻都難以弄懂,在研究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就少了可以參考的對象,這是個人能力的一大缺失。因此,在物理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題型訓練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教師應在課堂中引進一些檢測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題型。例如“一個物體在光滑的平面上受到恒力作用,在0.4秒的時間內(nèi),速度由0變?yōu)?.4M/S,當受到另一個恒力作用時,相同時間內(nèi)速度由0.2M/ S變?yōu)?.6M/S,求這兩個力的大小之比”此題,學生要運用閱讀能力理清題目所給的條件代表什么,隨后建立相應的物理模型,找出各個物理條件之間的關系,最后運用數(shù)學計算知識得出答案。由此可見,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不能孤立起物理來,而應注意各學科知識間的融合關系。
二、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氛圍
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頻率,給予學生更多時間,讓學生更多地掌握物理課程,幫助學生發(fā)展自主學習習慣,加強物理實驗競賽的頻率和學科知識競賽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頻率,并盡一切努力提高學生的自我物理學習意識。在新課程改革的新背景下,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綜合能力比較強的新型學子,是那種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而以往單向灌輸?shù)慕虒W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當前教學工作開展的實際。因此,為了更好地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提供良好的方法和指導,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就一些具體的問題向學生們提出疑問,也可以與學生進行就新課改下物理課程授課改革的問題探討,也可以是通過讓學生們對我們授課內(nèi)容進行總結的形式等對學生進行及時提問,這些形式的教學方式較之以往單調(diào)的教學方式來講,也是比較適合當前教學需求的選擇。在教學間隙,還要加強學生的物理實驗競賽和學科知識競賽。事實上,只要我們盡心竭力地去幫助學生,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那么實現(xiàn)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就會指日可待。
三、加強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更好地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下,我們的教育就是讓學生理解和記憶住更多的理論知識。教師只是一味灌輸一些死記硬背的理論知識,口頭講述實驗過程和結果,很少或幾乎沒有機會讓學生直接接觸實驗或觀察實驗過程。因此,許多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感到晦澀難懂,記憶困難,或者難以理解等問題。在目前的物理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具有更強的體育學習能力和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物理實驗課在教學中的應用。
例如,老師在講述有關物理知識時,如果方便,可以將實驗設備帶到課堂上,一邊操作實驗一邊向學生闡釋實驗的結果和過程,可以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當然,我們還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實驗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直接操作實驗。促使其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深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進而對物理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四、以反思作為促進學生知識內(nèi)化的保障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于反思過程比較輕視。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學不僅要關注當前的課程教學,還要注重反思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教師不僅要有正確的指導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必須形成反思意識,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例如,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應分析課程,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另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后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盡心反思。可以由反思作業(yè)代替手寫練習作業(yè),讓學生對本堂課進行評價,提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在本堂課中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析。學生必須在反思過程中產(chǎn)生有意識的行為,從而有效地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高中物理教學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物理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工作,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的學科地位,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盧秀玲,鄒麗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嘗試與反思[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7(21).
[2]張春慧.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問題分析與對策思考[J].考試周刊,20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