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方方 符 敏 胡少華 何蓮娣 李永翔
結直腸腫瘤是世界各個國家均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2018年全球癌癥報告中指出,結直腸癌發(fā)病率是惡性腫瘤順位第三位(10.2%),死亡率是順位第二位(9.2%)[1]。腸造口主要是指建立一個腸道于腹部體表相通的通道,讓糞便由此排出[2]。臨床實踐表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護理知識,具備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其遠期生活質量[3]。研究顯示,腸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高,需要加強對其的護理干預[4]。行為改變整合理論是由美國護理學家Ryan P在2009年通過大量的經驗研究及系統(tǒng)性文獻回顧所提出一個中間型理論[5],近年來被引入護理領域中[6],如PCI患者[7]、初產婦[8]等自我護理中。因此,本研究引入此理論,以探討在提升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中的有效性,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確診為直腸癌并接受Miles手術患者50例為對照組。2019年1月~6月收治的直腸癌并接受Miles手術患者50例為干預組。納入標準:(1)患者第一次接受Miles手術;(2)自愿參加本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3)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4)患者或主要照顧者有使用智能手機的能力。排除標準:(1)外院帶入造口者;(2)合并泌尿造口者。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51.76±7.46)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1例,高中或中專20例,小學19例。干預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51.49±7.09)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9例,高中或中專19例,小學2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采用行為改變整合理論的干預方案。
1.2.1成立研究團隊 包括主任醫(yī)師、護士長、傷口造口專科護士各1人,責任護士4人,護理碩士生1人。主任醫(yī)師主要負責治療方案的確定及研究方案指導;護士長主要負責統(tǒng)籌安排與質量控制;專科護士主要負責造口??谱o理與指導;責任護士主要負責研究方案實施;護理碩士生主要負責文獻查閱、資料收集與統(tǒng)計分析。
1.2.2制定研究方案 (1)個體化評估:對患者造口自我管理相關危險因素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個體化評估。根據臨床經驗和文獻查閱結果,分析腸造口患者自我管理影響因素,包括文化程度、護理技能、造口知識、日常習慣等方面。(2)知識輔導與技巧指導:根據評估結果提供知識輔導與技巧指導。首先對患者開展健康知識宣教,讓患者對腸造口相關知識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同時,發(fā)放科室自制的造口護理宣傳手冊,讓患者可以隨時翻閱。每周舉辦一次集中座談會,播放科室自制的造口自我管理視頻,讓患者及家屬直觀學習?;颊叱鲈呵埃颊呒凹覍僭谠炜趯?谱o士和責任護士的指導下自行換造口袋一次,并指出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增加其自我管理的信心,提高自我護理的技能。(3)建立自我管理方案:與患者共同制定自我管理方案,包括院內計劃和出院后計劃。責任護士督促患者落實方案,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優(yōu)勢和劣勢因素,并加以指導,以提高自我管理方案的有效性。(4)信息支持:鼓勵在院患者參加科室舉辦的患者聯(lián)誼月會,讓造口患者相互認識,相互鼓勵,同時讓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的患者與同類患者分享經驗,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建立微信群,及時回答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問題。不定期推送造口護理知識,為患者提供充足的專業(yè)性信息支持。以此提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能力,隨時提醒患者保持規(guī)律的生活。
(1)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9]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4個維度,共43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總分172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強。(2)造口袋獨立更換率:評價患者及家屬于出院前最后1次實際更換造口袋時的獨立完成率。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的比較 (分,
續(xù)表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的比較 (分,
干預組造口袋獨立更換率為92%(46/50),對照組為70%(35/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62,P<0.05)。
腸造口術是結直腸癌常用的治療方式,該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對患者的正常生理排便方式產生影響。羨紅濤等[10]研究表明,自我護理能力是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提升腸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谱o理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行為改變整合理論在提高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效果方面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措施。徐永能等[11]研究顯示,行為改變整合理論對老年臥床患者實施出院康復管理,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韓杉等[12]研究顯示,醫(yī)護人員在術前早期對患者及家屬提供支持和幫助,有助于提高患者造口適應能力,恢復身心健康。本研究將行為改變整合理論應用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自我護理管理中,在患者住院期間給予干預:以個性化評估為基礎,根據評估結果提供知識輔導與技巧指導;用自我護理視頻輔以紙質宣傳材料,更直觀的讓患者了解相關知識;并與患者共同制定自我管理方案,督促其落實;通過同伴支持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因此,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造口獨立更換完成率為92%,高于對照組70%(P<0.05)。造口袋更換是患者出院后居家自我護理的重要內容,若更換不當,容易發(fā)生造口相關并發(fā)癥,或糞水頻繁滲漏而造成患者自尊降低等負性情緒。腸造口并發(fā)癥或心理適應不良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癥狀困擾,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3,14]。盧先枝等[15]報道顯示,結腸造口患者造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8%,常見的為糞水性皮炎和造口回縮或狹窄。羨紅濤[10]建議醫(yī)護人員在患者住院期間加強健康宣教工作,以提高患者造口護理技能。本研究依據行為改變整合理論的步驟,在患者接受手術前通過視頻和模具教授患者及家屬造口袋更換方法,使其熟悉造口袋更換技術,術后由??谱o士在床旁更換,患者及家屬直觀學習;并于出院前患者自己動手更換,由造口??谱o士指導并評判,讓患者及家屬明確操作中的優(yōu)缺點,使其住院期間能掌握該技術,因此有效提高了患者更換造口袋的獨立完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