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醫(yī)師,北京市基層名老中醫(yī)之一。出身于中醫(yī)世家,秉承家傳。師承后又畢業(yè)于北京中醫(yī)藥學院。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近50年,1992年至2000年曾先后擔任順義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院長、書記、名譽院長等職務。擅長應用中醫(yī)辨證治療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等多種疑難雜癥。
門診時間: 每周一、周五全天 ,周二、周三、周四上午
高才達老先生出身于中醫(yī)世家,秉承家傳,曾師承佟質彬老中醫(yī),親得北京市中醫(yī)研究院魏如恕教授等中醫(yī)名師的教習指點,針灸一術頗有收獲。高老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近50年,對中醫(yī)理論有扎實的掌握和深入地理解,中醫(yī)醫(yī)療技能和經驗深得廣大患者的認同。如今高老已僅耄耋之年,卻仍心系患者,采用“師帶徒”模式,將自己的臨床驗方、診療技法、學術思想、診療經驗傳授于徒,在百姓間享有較高聲譽,深受患者愛戴和歡迎。
高老一家四代從醫(yī),曾祖在清朝太醫(yī)院任職,父親善于診死脈,人送外號“高判官”,善于診治危重患者。高老家里有個祖?zhèn)鞯陌賹毾?,從曾祖一直傳到他,這次高老毫不吝嗇,將這傳了四代的無價之寶都教授于我們。
1.保健穴位救治中風恢復期
李先生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但是血糖和血壓水平控制的并不算好,反而波動較大,這與他生活起居方面的不良習慣密切相關。李先生喜歡與朋友聚在一起,抽煙喝酒,應酬不斷,某一次飯局過后李先生突發(fā)急性腦梗死,出現(xiàn)了言語不利、肢體活動不受控制、意識不清等情況,十分危急,好在送醫(yī)及時,沒有超過靜脈溶栓的時間窗口,醫(yī)生給他進行了靜脈溶栓治療。溶栓后李先生保住了命,但生活質量極低,吞咽困難、尿潴留、無法自主進食、不能自己排便困擾了李先生很長一段時間,長期的臥床更是造成了大面積的肺部感染,李先生再次陷入了危急處境之中。幾經輾轉,李先生的家人找到了高老,經過高老的綜合治療,李先生的腦梗后遺癥已恢復了大半,現(xiàn)在不僅能下床走路、自己穿衣吃飯,而且語言流利,能夠生活自理,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原來,高老最善于中風等腦血管病的治療,尤其是腦梗死恢復期,高老對此階段的治療頗有心得。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屬于中醫(yī)所說的中風病,依據(jù)發(fā)病機制的不同,可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等類型,其中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全部腦梗死的60%。高老告訴我們,一旦急性腦梗死發(fā)生,最行之有效的治療就是溶栓和取栓,對腦中風發(fā)病4.5~6小時內的患者一般會盡快給予靜脈或動脈溶栓治療,但發(fā)病超過6小時的患者由于大腦缺血嚴重所以不適合溶栓,此時行血管介入治療動脈取栓療效更佳。
李先生被送醫(yī)后進行的就是靜脈溶栓治療,雖然避免了溶栓并發(fā)癥腦出血的發(fā)生,但是依舊難逃尿路感染、吞咽困難、營養(yǎng)不良等并發(fā)癥的魔爪,甚至還因長期的臥床產生了墜積性肺炎和褥瘡。高老告訴我們,中風病的治療多種多樣,急性期過后就進入恢復期,李先生被送到他這里來的時候正是治療的最佳時機,即急性期過后的3~6個月。
治療期間,高老常常讓李先生自己揉按一個可以改善腦供血的保健穴——供血穴。
供血穴
【定位】供血穴在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之間,也就是在風池下1.5寸,與下唇相平行。
【功效與主治】活血通脈。適用于日常保健與腦部缺血缺氧疾病的恢復期。
【揉按方法】找到穴位后中等力度揉按。日常保健時每天都可以按,每次按揉5分鐘左右即可。
2. 獨門技法識別中風征兆
腦中風確實高發(fā)于冬季,這便讓許多人產生了一個誤區(qū),認為腦中風只有在冬天才會發(fā)生,夏天發(fā)生突然暈倒大都是中暑。實則不然,腦中風可以在任一季節(jié)發(fā)生,只是冬季較為高發(fā),那么夏季如果有人突然暈倒,我們該如何分辨這是中暑還是腦中風呢?
中暑其實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三種,在高溫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fā)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xié)調等情況一般屬于先兆中暑,體溫正?;蚵杂猩?除上述癥狀外,如果體溫高于38℃,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xiàn)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xiàn),則有可能是輕癥中暑。重癥中暑則較為嚴重,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熱痙攣常常發(fā)生在夏日的劇烈活動中或活動后,通常表現(xiàn)為下肢背面的肌肉群或腹部肌肉群痙攣,與體內大量液體丟失、嚴重體鈉缺失和過度通氣有關;熱衰竭則是由于大量出汗導致體液和體鹽丟失過多,常發(fā)生在炎熱環(huán)境中工作或者運動而沒有補充足夠水分的人中,大多表現(xiàn)為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嘔吐、體溫升高,也可伴有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表現(xiàn);熱射病則最為嚴重,是一種致命性急癥,常表現(xiàn)為高熱(直腸溫度≥41℃)、皮膚干燥、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病死率較高。
可見當夏季發(fā)生暈厥時,較為明顯的體溫升高和消化道不適是區(qū)分中暑和中風的關鍵。
高老告訴我們,夏季中風也是有其征兆的,與中暑不同,只是這些征兆容易被混淆。高老在中風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預防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經驗,通過“一點一面”即可發(fā)現(xiàn)中風征兆。
(1)從面色上看中風——面赤
面赤是中風征兆,尤其是高血壓患者中風前常出現(xiàn)的一個征兆?!靶闹餮},其華在面,腎主骨生髓通于腦?!比梭w心臟、血管和腦部的內在病變可以通過面部的顏色來體現(xiàn),臨床上通過面紅的色澤還能判斷出病情的嚴重程度。
如果患者臉紅,但是光澤潤澤,說明他的病情相對較輕,只是中經絡而已;
如果患者面色偏紅但是晦暗無華,說明病情比較重,而且中的是臟腑。
【溫馨提示】如果您有基礎疾病,在夏季又出現(xiàn)了臉紅,要引起重視。
(2)從面色上看中風——面垢
如蒙塵垢,洗之不去,夏季突然出現(xiàn)這種面色,會伴有突然昏倒、意識不清、出冷汗、四肢不溫、惡心、嘔吐、腹瀉或口渴。
中暑和中風有一個共同表現(xiàn)——“猝倒昏,不識人”,但是中暑和中風還是有明確的不同的。中暑多伴有消化道的表現(xiàn),比如惡心、嘔吐;中風會伴有言語不利、半身不遂,一般來說,中風不會出現(xiàn)消化道異常癥狀。
(3)按壓大拇指,發(fā)現(xiàn)中風征兆
很多醫(yī)書古籍有記載,拇指麻木是中風的典型前兆之一,但是這一點需要我們的正確理解。如果出現(xiàn)了拇指麻木,首先要考慮有沒有其他的病變,如頸椎病或局部骨關節(jié)病,其次是拇指麻木并非意味著短時間就會發(fā)生中風,也并不代表著三五年內一定會中風,這只是一個先兆表現(xiàn),應當引起重視和警惕。高老建議,但凡出現(xiàn)拇指麻木的,及時去醫(yī)院做檢查,改善生活方式,改變生活情志,避免過于激動、暴怒。
3.百寶藥箱保健身體各方
(1)少了它不行——川芎
在臨床里,中風屬于比較嚴重的疾病,除去中風,頭痛、眩暈在臨床也很多見,高老善治血管神經性的頭痛。這種頭痛常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的跳痛或者悶痛,高老告訴我們,跳痛的感覺實際上是血管隨著脈搏的搏動而產生的一種痛覺,有些人會出現(xiàn)雙側頭跳痛,有些人則只會有單側的頭跳痛,精神壓力過大導致的神經功能紊亂以及缺氧、顱內血管病變都可以引起血管神經性頭痛,而川芎正好可以緩解這樣的頭痛。
高老在臨床上常用川芎入藥,來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川芎歸屬肝、膽二經,性味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頭目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古人認為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可見其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力甚強,不僅可治頭風頭痛,對于風濕痹痛、瘀血阻滯所引起的各種病癥亦療效甚佳。
(2)用錯它不行——木瓜
此木瓜非彼木瓜,高老所用的木瓜并非我們日常在水果市場買到的木瓜,而是藥用的宣木瓜?!侗静菥V目》有云,“木瓜處處有之,而宣城者最佳”,故有宣木瓜之稱。宣木瓜的種植已有千余年歷史,名列國家首批“藥食同源”名單,富含19種氨基酸、18種礦物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維生素C等,藥用價值很高,具有平肝和胃、祛風去濕、活血通絡、滋脾益肺等功效,被譽為“植物黃金”。
在臨床上,高老常用芍藥木瓜葛根湯來治療由于頸椎病引起的高血壓眩暈,此方中重用木瓜起到舒筋活絡的作用,可顯著提高后循環(huán)缺血性單發(fā)性眩暈患者的臨床療效。
芍藥木瓜葛根湯
【藥材】葛根、川芎、白芍、雞血藤、木瓜、天麻、白術、炙甘草、威靈仙。
【功效與主治】養(yǎng)血柔筋,平肝祛風。主治頸椎病引起的高血壓、眩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失眠等。
【方義】葛根味甘辛,性涼,可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川芎則能行氣開郁,除風燥濕,活血止痛;白芍可以祛風濕、健脾腎;雞血藤有舒筋活絡,活血止痛之效;重用木瓜平肝和胃,祛風去濕,活血通絡;再輔以天麻、白術和威靈仙,取其息風止痙、祛風通絡、燥濕利水之功;使以炙甘草調和諸藥。
(3)多了它不行——野菊花
菊花種類很多,有杭菊、白菊、黃菊、滁菊等,但是野菊花和這些大不相同,這些菊花大多清熱平肝,野菊花卻屬苦寒之品,清熱解毒,所以野菊花用于平常的茶飲并不十分合適。夏季高溫酷熱,人體內會火熱上炎,此時偶爾用菊花泡茶喝恰能解仲夏酷暑之熱,高老向我們推薦了他盛夏時節(jié)常喝的代茶飲——三花飲。
三花飲
【藥材】菊花、玫瑰花、三七花。
【功效與主治】清肝明目,疏肝解郁,活血養(yǎng)血??深A防一些上火的病證,降內火,防中風。
【方義】菊花平肝,入氣分,能夠清肝明目;玫瑰花為行氣之藥,疏肝解郁,入得血分;三七花則能活血養(yǎng)血。
【用法用量】每樣取兩三朵放茶杯里用沸水沖泡后代茶飲,這是一人一天的量。
【禁忌】寒性體質、陰虛體質的人應少飲三花飲。
高老提醒我們,菊花中以毫菊和滁菊入藥最好,泡茶時可以優(yōu)先選擇毫菊和滁菊。菊花性偏寒,虛寒體質、手腳冰涼的人不適合常喝菊花茶。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