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官宣:《中大新華2020年春季學期學生返校安排》公布后,現(xiàn)在學生們開始準備陸續(xù)返校了。他(她)們在家呆了近4個多月,馬上就要回歸學校。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返校后如何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同時,回來的畢業(yè)班學生,面臨著畢業(yè)論文的通過與到社會找工作的雙重壓力,這是學校教師、管理人員一直都關心的問題,也是學校老同志關心的問題。所以,管理者在學生返校的問題上進行議題設置。
一、新情況、新環(huán)境的議題設置
在公共關系學的理論中,議題設置是指大眾傳播對某些議題的著重強調和這些議題在公眾中受重視的程度構成強烈的正比關系。換言之,在大眾傳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報道某一事件,就會使社會中的公眾突出地議論這一話題。
(一)適應期間的心理準備
學生返校后的議題設置就是“心理調適”。所以,要讓全校師生認識到:返校后,學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教師與學生都應該有這個心理準備。更重要的是在行為上要有所改變。目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返校有序地推進了開學復課,有些學生在復學過程中心理壓力比較大,甚至出現(xiàn)心理問題,例如,在復學過程中心理行為的適應問題,復學以后面臨著升學或者面臨著畢業(yè)就業(yè)等客觀問題帶來的心理壓力,或者可能和復學、升學、畢業(yè)就業(yè)沒有直接關系,只是有一些學生本來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復學只是一個誘因,引發(fā)了問題。
(二)積極行動與解決壓力
我們應該結合實際,做好校園防控工作,并且要把這些防控措施向家長和學生宣傳到位,減少擔憂。另外,家長和學生也要制定好學習計劃,盡快調整好作息時間,調整好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在家庭和學校密切的配合下,盡快度過適應期。應該積極關注和升學、就業(yè)有關的政策和信息,積極行動,給自己尋找和創(chuàng)造機會。
最重要的減壓措施還是要積極行動去解決客觀壓力,而最有效的心理支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相支持。疫情期間,每個人都要學著去克服和改變,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然后一點一點改正過來就好了。
二、返校后適應學校生活的具體操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最美逆行者的“執(zhí)著追求”、“擔當作為”、“快速調度”、“共克時艱”與“提振信心”來激勵自己。返校以后,想要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可以具體操作以下幾個方面:
(一)師生溝通與安全感
歷經(jīng)了將近四個月的居家不出門,時間久了總會有一些不同的反應:焦慮、恐慌,并且時不時表現(xiàn)地很不安;經(jīng)常感到沮喪或者會有無力感;很難保持注意力;生理反應出現(xiàn)變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兩個極端:睡眠過多或睡眠過少;比以前更容易憤怒,比以前更容易被環(huán)境影響情緒。
在學校,當自己煩躁不安的時候,找人傾訴便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疫情間多與老師(特別是輔導員)溝通也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安慰感,甚至與同學打電話發(fā)信息,多交流一些正能量的信息,不傳謠、傳播負能量,激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安全感。
(二)改變作息與規(guī)律生活
疫情間對平常的生活難以集中注意力,只要說到疫情精神都高度緊張,出現(xiàn)一些注意狹窄的狀態(tài),變成鉆“牛角尖”的心理,其實都是人面對危險的正常求生反應。但如果長期保持這種狀態(tài),便會將自己的能量都消耗掉,并會伴隨持續(xù)的不良情緒。
在學校就要正常飲食,按時睡覺作息,規(guī)律規(guī)范生活,將疫情與生活建立一條邊界,每天留出一小部分來關注就好,不要過渡關注疫情反而給我們正常生活帶來干擾。
改變自己的作息習慣,重新調整為早睡早起,按時吃飯的習慣,通過生活習慣的恢復,慢慢找到在學校學習的狀態(tài)。
(三)制定目標與檢查反思
正視疫情信息,保持理性客觀。疫情信息滿天飛,負面新聞,會讓我們產(chǎn)生許多負面情緒。要理性客觀地認識疫情信息,才能幫助穩(wěn)定住情緒。將收到的有關疫情的信息進行分類比較,謠言、不實信息會給人帶來恐慌、擔憂等負面心理,只有正規(guī)的媒體才會立場中立,觀點嚴謹,讓人安穩(wěn)。
為了防止因為沒有目標而不知所措,可以制定一個目標,比如期末考試要考第幾名。
詳細計劃。要給自己制定每個星期甚至每天的計劃,計劃的內(nèi)容要詳細一點:體現(xiàn)在具體、可以衡量的、跳起來能夠達到的與有時限的。 例如,制定備考碩士研究生的目標計劃。以及參加校內(nèi)外相關專業(yè)的各項大賽,讓學生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制定的目標上。
讓學習的任務作為主導目標。每天都抽五分鐘的時間檢查一下當日的任務是否完成,如果沒有完成是因為什么原因,要如何克服這些影響學習的因素。
(四)列舉要事與互相監(jiān)督
根據(jù)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方法,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先寫下來,整理成要做的事情??梢詰盟南笙薹▌t。在時間管理上與四象限法則結合起來,將要做的事情放在不同的象限中,按照重要到不重要,緊急到不緊急的順序完成。
返校后可以找同學作為學習監(jiān)督者,一起監(jiān)督學習,學習對方身上的優(yōu)點,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學習習慣。
(五)適度活動與宣泄情緒
返校的同學可以通過跑步、打球等室外運動方式進行放松身心;仍未回校的同學,活動受限,可以安排一些讓自己感覺到平靜、愉悅、自己愿意去做的活動,比如聽音樂、畫畫等,可以讓自己從負面情緒的體驗中脫離出來。
當感覺到自己產(chǎn)生了負面情緒時,積極尋找宣泄途徑,告訴自己這些都是正常反應,要允許自己表達“脆弱”,還可以通過寫下自己的情緒體驗、找人傾訴、大聲唱歌、哭泣等方式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議題設置管理能夠讓我們看到:雖然傳播管理不能直接決定學生怎樣思考,但是它可以為學生確定心理調適問題是最重要的。我們只要對心理調適問題予以重視,安排好學習與生活的議事日程,那么就能影響傳播輿論。因此,當學校的傳播媒介大量、集中報道管理上的正能量,學生也就會關注、談論正確的學習與生活方式。心存美好,總將走過寒冬;把使命轉化為學習、將實踐轉化行動。目前我們學習的新要求:追兵就是標兵,對手就是老師。改變不了環(huán)境,就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事實,就改變態(tài)度;改變不了過去,就改變現(xiàn)在。
(作者簡介:譚昆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治理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