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
摘 要:現(xiàn)如今,由于網(wǎng)絡的日益興起,導致許多人喜歡從網(wǎng)絡上獲取信息,因此一些日常化的、無深度的內(nèi)容充斥著人們的頭腦。想要提升人們的個人素養(yǎng)和知識儲備量,博物館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具有社會職能,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教育職能。博物館的社會職能是可以通過講座、展覽、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實現(xiàn)的。其中講座中含有豐富的博物館知識,能夠幫助前來參觀的人們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文化,這是博物館的教育職能。
關鍵詞:講解員;素質;博物館;社會教育
博物館屬于國家文物事業(yè)單位,也是文物的收藏、管理和宣傳機構。在我國的社會文明建設和發(fā)展的今天,博物館的形象建設也是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重要依托。博物館的公眾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館內(nèi)講解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基本素養(yǎng),由于博物館是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對于公眾來說是免費開放的,因此有效的提高講解員自身的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加強對博物館的創(chuàng)新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本文將對講解員的素質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作用進行分析。
1 博物館樹立社會教育形象的意義
博物館作為普及科學知識的權威機構,主要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文化知識,增強對社會和人文等各方面的認識。同時博物館可以通過其社會教育職能,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從而得到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博物館開展的越來越好,并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讓更多的群眾受益。但是,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部門,也存在著各個機構間的競爭,政府應支持每一個有利于社會教育宣傳的博物館,使其在發(fā)揮社會效益的基礎上,也可獲得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由于博物館屬于公益性的團體,因此在涉及較大項目建設時,往往需要國家和政府的資助,要想取得更多資金上的支持,需要博物館完善自己的社會教育工作項目,在工作中查缺補漏,把工作做到極致。另外,博物館還可以定期開展公益性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在政府和廣大群眾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2 講解員的素質對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影響
2.1 講解員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
文化素養(yǎng)指的是博物館講解員所具備的知識儲備量,知識儲備量的多少能夠反應在講解員的語言表達和溝通中、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及對博物館內(nèi)物件講解的深度上。有許多人認為,講解員并不需要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只要能夠將博物館內(nèi)物件的相關解說詞背誦下來即可,再將自己背誦的內(nèi)容講給來博物館參觀的人們,且不需要知識文化的鋪墊。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一方面,博物館內(nèi)的物件大多是古代的珍藏品或現(xiàn)代有收藏價值的“珍寶”,講解員只有在掌握大量豐富的歷史知識,并將歷史與現(xiàn)代相融合,才能在講解時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前來博物館參觀的人群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因此他們可能提出的問題也是多種多樣的,要想自如應對人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需要講解員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
2.2 講解員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質
博物館之所以要樹立良好的社會教育職能,目的是讓人們對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起到一定的認識。在博物館的精神文明宣傳中,具備較高思想素質和文化水平的講解員來說能夠對整個博物館的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講解員是面對公眾的一線人員,代表著整個博物館的面貌,講解員的個人素質包括心理素質、思想覺悟等,心理素質較好的講解員無論在任何場合和困境中,均能夠應對困難,對博物館的相關問題或物品能夠做出合理、明確的解釋;而思想覺悟較高則體現(xiàn)在講解員不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和物質條件的誘惑,在工作中表現(xiàn)的積極且熱情,能夠把全身心的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這樣的講解員能夠自覺地參與到為樹立博物館良好社會教育形象中去,同時也能夠獨自應對在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所以,有著積極、樂觀和團結的講解員隊伍,在樹立博物館的社會教育方面上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3 講解員具有一定的身體素質
講解員是面向公眾的第一人,也是各項展覽活動的重要出席者,所以講解員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講解員自身的形象代表著博物館的整體面貌,講解員的身體素質體現(xiàn)在擁有健康的身體,也表現(xiàn)在其身材、樣貌和聲音等方面。在很多情況下,公眾在不了解博物館中的物品、擺設和講解員的講解能力時,通過直觀的外在形象能夠對講解員產(chǎn)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給講解員的講解加分,進而也能給公眾留下較深的印象。
3 提高博物館講解員各方面素質的措施
3.1 促進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的樹立
在博物館長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國家和政府加大力度想要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文化水平的講解員團隊。尤其在較有歷史意義和紀念意義的博物館中,加強講解員隊伍的建設和講解員自身的素質尤為重要,一些在國家中較為有影響力的博物館,在招收講解員時,不僅要看其學歷、學位,同時還要關注講解員的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堅持思想與文化方面的平衡發(fā)展。
3.2 講解員職業(yè)性質的認識和理解
社會上的很多公眾認為講解員就是青春的職業(yè),一旦年紀較大就不會發(fā)揮良好的作用和優(yōu)勢了。但從博物館的角度來講,講解員的年齡并不能決定她們是否可以繼續(xù)從事這個行業(yè),而取決于講解員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閱歷水平,工作經(jīng)驗在講解員的講解中能夠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公眾也能對講解員的講解感到信服。另外,社會上有許多人認為講解員的工作比較低微,這種傳統(tǒng)的觀念直接受到了當代社會的抨擊,講解員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是社會的一份子,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源泉,因此要盡早避免公眾的不良看法和不正確的觀念。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三大方面全面闡釋了講解員的素質在博物館發(fā)展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博物館對公眾的社會教育作用。講解員的工作與社會教育職能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要樹立講解員的價值觀,增強講解員自身的責任感和對工作的熱愛程度。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也在不斷進步,這是博物館講解員團隊和每一名工作人員應該共同去維護的,從而也為想獲取更多知識和信息的人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參考文獻
[1]孟瑩.講解員的素質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形象分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10).
[2]張文婷.芻議博物館講解員專業(yè)素質提高途徑與策略[J].大眾文藝,2012(19).
[3]王州,王耀華.孔廟禮樂的定位、實踐及其文化內(nèi)涵——以明代文獻《孔廟禮樂考》《大成禮樂集》考察為中心[J].中國音樂學,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