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濤
【關鍵詞】校長;生命關懷;發(fā)展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71.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26-0076-01
什么是“校長”?這似乎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無非是“一校之長”。然而,“校長”的意蘊絕非如此簡單明了。
要回答“什么是校長”,首先需要提出并思考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需要“校長”?很多時候,要明了一種存在的“內涵”,需要先從這種存在的“意義”挖掘開始。要回答“是什么”,往往要以“為什么”為起點,不明了“為什么”,就難以知曉“是什么”。既然如此,在學校這個地方,為什么需要“校長”?
答案與學校的屬性有關。學校是一個師生生命共生共長的地方。其中的關鍵詞是“生命”,是“共長”,這是學校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學校這一社會組織必須承擔的獨特責任與使命。那么,誰來承擔這個責任?毫無疑問,這個人就是“校長”。從李偉平校長的辦學思想與管理案例來看,這位校長以自己的方式,展現(xiàn)了校長存在的價值,詮釋了校長的獨特內涵。
一、“校長”是彰顯學校存在價值的人
李偉平校長把學校變成了學生成長,教師也發(fā)展,因而師生共生共長的地方。尤其是相對容易被忽略的后者,他通過締造屬于教師的“利益共同體”,引導教師把“利益共同體”變成了“發(fā)展共同體”。
二、“校長”是給予師生以生命關懷的人
能否給予“生命關懷”,是彰顯學校價值的基礎性前提。“生命關懷”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更是具體的行動或行為。在偉平校長這里,具體表現(xiàn)為:
第一,通過尊重每個師生生命的個性體現(xiàn)“生命關懷”。尊重不只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具體的行動,對于他而言,就是把教師視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就是通過在賦予他們“責任人與合作者”的角色中,尊重教師的“自主性、獨立性、可能性和共生性”。他的所有管理措施,都與個性有關,都是把每個師生的差異化、獨特性,放置學校這個生命場中,以“校長”的方式去挖掘、實現(xiàn)和彰顯,把學校真正變成適合發(fā)現(xiàn)師生個性、進而發(fā)展師生個性的地方。
第二,通過傾聽師生真實的聲音與內在需要體現(xiàn)“生命關懷”。如果校長對師生真實的聲音,以及聲音背后“真實的需要”充耳不聞,聞而無感,是無法體現(xiàn)“生命關懷”的真諦的。因此,作為校長,他打開了“心靈的耳朵”,在學生那里,是傾聽“推遲上課時間的需要”“節(jié)假日玩耍的需要”,對于教師,是傾聽他們成長的需要、被認可的需要,以及他們的“被需要”。
第三,通過幫助師生認識生命價值體現(xiàn)“生命關懷”。當“鳥窩”出現(xiàn)以后,他敏銳地感知到這是一個“生命教育”的機會,通過追問與回答:“自然生命給予教育的價值是什么?每一種生命給予教育的價值是什么?”他把“小小的鳥窩”變成了讓師生理解生命價值、尊重生命價值的“教育的小屋”。這樣的校長,在引導師生通向認識生命價值之路的過程中,也把自己變成了生命價值的喚醒者、激活者和賦予者。
第四,校長是協(xié)助師生共生長的人。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生命成長之路上,都需要同行者,更需要協(xié)助者,教師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同行者與協(xié)助者,校長則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同行者與協(xié)助者,這是只有校長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三、校長是為師生的共生創(chuàng)造條件與空間的人
人生命的特性之一是具有可能性,但可能性并不必然或自動轉化為現(xiàn)實性。一旦這些可能性變?yōu)榱爽F(xiàn)實性,真實的生命成長就發(fā)生和實現(xiàn)了。這就是校長的意義。偉平校長通過“信任”“鼓勵”“給予角色與崗位”“創(chuàng)造新型人際關系”“建構新型管理機制”等方式,為師生的共生共長創(chuàng)造了得以把“自主的可能性”變?yōu)椤白灾鞯默F(xiàn)實性”的有效條件。顯然,這些都是只有“校長”才能做到的事情,才能創(chuàng)造的發(fā)展空間。
總之,李偉平校長的管理思想與案例,既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所做之事,以及展現(xiàn)出來的能力和人格,更讓我們看到了“校長”存在的意義。
(作者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生命·實踐”教育學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