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蓓
摘要:
現(xiàn)今社會,貧富差距日益增大。各個家庭間的經(jīng)濟水平以及對子女的教育程度都參差不齊,導致對子女溺愛過度或教育不足的問題逐步出現(xiàn)。大量未成年人由此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正確的糾正,最終部分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對此進行研究也變得勢在必行。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預防
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發(fā)展好壞預示著國家未來的發(fā)展速度。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多變,未成年人或多或少的會受到周遭環(huán)境的影響,或者導向光明或者導向黑暗,這取決于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防范,其中部分未成年人就因缺乏重視和自身墮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雖然近年來我國對青少年犯罪采取了很多強力措施也制定了相關法律規(guī)定,但由于各種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率還是逐年遞增,并且越來越呈現(xiàn)出低齡化和暴力化。如何更好的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成為當今社會急需解決的一個嚴峻問題。這得集結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況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總體趨勢。
根據(jù)網(wǎng)上搜集的去年對12個省區(qū)的調查研究,調查對象范圍為管教所中的未成年犯、社區(qū)服刑未成年人、專門學校學生和普通學校學生4類。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犯罪仍是嚴重的社會問題。研究顯示,現(xiàn)階段未成年人犯罪趨于低齡化。對14-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調查結果顯示,約35%是16歲犯罪,31.2%是15歲犯罪,14周歲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有所增加,達到20.11%,而2001年,14歲犯罪比例為12.3%。并且在近兩年來很多新聞報道的刑事案件中出現(xiàn)了很多14歲以下的犯罪案件,14歲以下在刑法上是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很多未滿14歲的未成年人鉆法律的空子,趁著還不用承擔刑事責任去進行犯罪活動。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類型大致相同。未成年人犯罪的罪名多集中在盜竊、搶劫、強奸、聚眾斗毆等罪名,近年有了新的動向,開始出現(xiàn)販毒、傳播淫穢物品、綁架等犯罪類型。
2、共同犯罪比例增加。由于未成年人年紀尚小,不敢單獨行動,往往在準備進行某種活動時喜歡拉幫結派,這樣可相互壯膽,因此案件中多是二人以上共同作案,地點一般都選擇在學校附近或自由市場等。
3、犯罪年齡日趨低齡。根據(jù)上面未成年人犯罪趨勢里的總結可以看出,犯罪主體的年齡越來越呈現(xiàn)出低齡化的趨勢,未成年人大都年少無知,做事容易沖動無所顧忌不顧后果。
4、未成年人大都法制觀念淡薄。未成年犯罪人年齡層次相對集中,大多為16至18周歲,初中及以下為主要群體,農(nóng)民比例最高,無業(yè)人員或學生犯罪亦比較突出,尤其近兩年來學生犯罪數(shù)量有所增加。絕大多數(shù)為男性。他們中許多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過早離開校園,缺乏必要的道德和法律教育,法律知識十分貧乏。
二、關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1、缺乏法律意識,對犯罪后果認識不夠。
青少年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個體,對于世界觀價值觀還并沒有塑造成熟,因此極容易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價值觀扭曲從而行差踏錯。加上沒有相應的法制教育,無法明白罪與非罪的界限在哪里,認識不清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的社會危害以及自己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
2、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切行為和父母的思想都會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所以說父母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家庭環(huán)境是否和諧都決定著一個孩子能否得到正確的教育以及能否獲得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只是現(xiàn)在大量充斥著家庭教育的問題一是對孩子嬌寵溺愛,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嬌生慣養(yǎng)、自私、任性的壞脾氣。二是家長不以身作則,自身都常常沉溺于電視、麻將、游戲,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對子女出現(xiàn)的性格問題沒有過早干涉和預防。三是一旦教育就是體罰打罵,形成了孩子殘忍、粗暴的性格。
3、學校監(jiān)管不力。
孩子除了家庭接觸的第二多的地方就是學校,因此學校也被稱為未成年人的第二家庭但是學校卻沒有很好的履行自己教育的職責。首先,沒有進行相應的法制教育。很多學校只注重數(shù)學語文英語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法制教育,這直接導致很多未成年人成長到很大的年齡依然對法律規(guī)范沒有基本的概念。其次,不夠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在絕大部分學校只注重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往往還把有心理問題曲解成精神病,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沒有心理醫(yī)生進行合理的排解和治療,使得孩子的心理疾病越發(fā)嚴重,到最后無可救藥。
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幾點建議
1、及早進行法制教育。
學校從小學起應該建立合理適當?shù)姆烧n程,由淺入深的告訴學生什么是法律、怎么遵守法律、怎么維護自身的權利以及承擔相應的義務,正確區(qū)分罪與非罪的界限。只有知法才會懂法才會守法才會用法。
2、聯(lián)合多方面的力量一起防治。
家庭和學校不應該分而治之,在孩子的培養(yǎng)問題上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對于孩子在家庭和學校存在的問題要互相了解,互相幫助共同從心理生理上一起治愈孩子在心靈和身體上所遭受的創(chuàng)傷。并且只有家長和學校多溝通,才能及時了解孩子近期出現(xiàn)的問題,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干預,將危險的苗頭扼殺于萌芽的狀態(tài)。
3、加強社會上的法治宣傳。
我國正在致力于建立一個法治國家,號召全民普法。那么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法治宣傳是最為直接和最為廣泛的方式。大到各個機關、單位,小到各個小區(qū)、各戶人家,如果真正能將法治宣傳做到實處,必定會讓大家更多的關注法律重視法律,大人都會重視,孩子肯定受到大人積極的影響,那么走錯路的幾率一定會大大降低。
未成年人身上承載著我們民族我們祖國的希望,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個問題上大家需共同攜手,積極及時的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為已有犯罪念頭以及剛涉及犯罪的未成年人及時教化,對已經(jīng)犯罪的未成年人給予更多關心接納讓他們可以重返社會,為他們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共同為他們開創(chuàng)一個光明的未來。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軍事法學系,四川 成都?? 6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