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薇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河南鄭州 450000)
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病程較長,病癥發(fā)展呈慢性進展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其中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疾病表現(xiàn)形式多為血壓血糖升高,尿蛋白升高等,一旦病癥發(fā)展至晚期,病情惡化,會演變成腎衰竭,從而增強患者死亡的風險,其次由于病程較長,患者需長期住院治療,易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不利于患者身體的恢復,預后效果較差,因此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方式,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強化并發(fā)癥的預防,消除患者的顧慮,滿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 個性化康復護理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性,是一種針對性的護理手段,對改善患者生活狀況有著非常重要積極意義[2]。 基于此,為探討個性化康復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對糖尿病腎病的護理效果,收集該院部分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2017 年6 月—2018 年4 月為研究段,現(xiàn)將具體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對象為該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60 例,按照隨機硬幣法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參照組,兩組患者人數(shù)均等,分別有患者30例。 參照組患者最大年齡為78 歲,實驗組患者最大年齡為76 歲,參照組患者最小年齡為43 歲,實驗組患者最小年齡為44 歲, 參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8.2±8.8)歲,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9.3±7.7)歲,參照組患者最長病程為15 年, 實驗組患者最長病程為14年,參照組患者最短病程為4 年,實驗組患者最短病程為5 年,參照組患者平均病程為(58.5±5.6)年,實驗組患者平均病程為(57.4±5.9)年。 兩組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實施相應的護理方案,向患者普及病理知識,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保持樂觀精神,積極與疾病做斗爭等。 實驗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康復護理,護理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 為避免患者出現(xiàn)負面情緒影響病情,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良好的溝通技巧,贏得患者信任,使患者與其敞開心扉,講述自己內心顧慮,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2)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患者施用降糖藥物或于患者靜脈處注射胰島素,穩(wěn)定患者病情,維持患者血壓、血糖平穩(wěn)。 同時實時監(jiān)測患者血糖,做好相關記錄,并根據記錄及時調整護理方案,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 (3)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知識水平,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方案, 讓患者對病理知識有所了解,正確認知病情、癥狀和護理方式,同時需向患者講述正確的生活方式,說明生活方式對病情的影響,讓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飲食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需嚴格控制飲食,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 囑咐患者多食蔬菜、 粗纖維食物,嚴格限制蛋白質高、鹽分高的食物攝入量,避免患者出現(xiàn)水腫現(xiàn)象, 其次需及時給予患者飲用白糖水。(5)用藥護理。 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往往需服用大量藥物,但是由于不良反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服藥依從性較差;護理人員需向患者普及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讓患者養(yǎng)成按時吃藥的習慣。例如:護理人員在對患者施用胰島素時,需提前告知患者使用方法、注射位置和使用劑量,讓患者對藥物施用有正確的了解,以免患者出現(xiàn)錯誤操作,增加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概率。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各項指標以及患者轉歸情況。轉歸情況評估標準:若患者治療后再無血壓升高等臨床癥狀,血糖和血壓都維持平穩(wěn)狀態(tài)、腎功能恢復正常則為顯效;若患者血壓升高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血糖和血壓水平趨于正常,腎功能恢復良好則為有效;若患者血壓升高等臨床癥狀仍舊存在,血糖和血壓水平較高,腎功能較差,病情加重則為無效。
應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基礎護理與個性化康復護理調查數(shù)據,患者護理前后血糖、血壓水平用t檢驗,表現(xiàn)形式為(±s),患者轉歸情況用χ2檢驗,表現(xiàn)形式為[n(%)],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血糖、血壓各項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血糖、血壓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參照組,數(shù)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血糖水平(±s)
表1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血糖水平(±s)
組別護理前收縮壓護理后收縮壓護理前餐后2 h 血糖護理后餐后2 h血糖護理前空腹血糖護理后空腹血糖實驗組(n=30)參照組(n=30)t值P值99.4±8.3 100.6±7.9 0.573 6 0.568 5 80.7±6.9 96.4±6.6 9.006 0 0.000 0 15.3±13.7 15.8±3.8 0.192 6 0.847 9 9.2±3.4 12.6±3.4 3.872 9 0.000 3 10.3±4.6 10.8±3.4 0.478 7 0.633 9 5.3±2.6 8.8±2.7 5.114 3 0.000 0
治療后兩組患者轉歸情況比較,實驗組明顯好于參照組,數(shù)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轉歸情況[n(%)]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綜合疾病, 產生因素有很多種,主要由患者內分泌系統(tǒng)紊亂導致,病情發(fā)展呈慢性進展性,多伴有神經系統(tǒng)、眼部、腎臟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3]。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 以蛋白尿、多食、口渴、多飲為主要臨床癥狀,腎病與糖尿病相互作用,易引發(fā)全身水腫或者腎衰竭等,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選擇一種科學的護理方式顯得尤為重要[4]。
由于患病者多屬于中老年群體, 身體素質較差,常規(guī)護理已無法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需選擇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模式,以患者為中心,上升到人文關懷的高度,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糖和血壓,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促進患者的有效恢復。
個性化康復護理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主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實施護理干預, 一切從患者需求出發(fā),充分尊重患者的個人意愿,滿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tài),積極與疾病做斗爭;同時通過血壓測量、用藥指導等方式,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并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調整護理方案,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干預,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控制患者血壓水平,提高護理效果[5]。 其次,通過飲食護理,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限制鹽分和蛋白質攝入量, 維持患者水電介質平衡,保持充足微量元素,從而保護腎臟,提高腎臟功能,促進患者身體的快速康復; 另外通過實施監(jiān)測患者血糖,不僅能夠為醫(yī)生提供下一步治療的有效數(shù)據,還可觀察患者身體變化情況,注重對并發(fā)癥的預防,從而降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概率,保證患者生命安全,臨床效果顯著[6-10]。
該次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血壓、血糖水平以及患者轉歸情況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數(shù)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基礎護理+個性化康復護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轉歸情況,對提高預后效果有積極影響,護理效果較為理想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 個性化康復護理對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功能中有重要價值,護理效果顯著,臨床借鑒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