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經緯小學 徐 巖
第四單元以“作家筆下的動物”為人文主題,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貓》《母雞》《白鵝》。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
統(tǒng)編教材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體系結構中的一環(huán),因此要重視要素之間的關聯,理清目標序列。
?
上表說明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主要放在第二學段的四年級和第三學段進行學習與訓練,重點放在第三學段。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基于第一單元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但側重點卻有所不同: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將教學的重點指向體會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而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側重點是學習“如何表達”,重點是揣摩寫作方法。雖然表中各單元的語文要素均和文章思想感情有關,但略有不同:一類是運用具體的閱讀方法體會文本表達的思想情感;一類是探索文本是用哪些方法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前者是從“讀”的角度提出的,后者是從“寫”的角度來明確的。
統(tǒng)編教材的使用要以“語文要素”為統(tǒng)領,樹立整體教學觀。這種整體教學觀不僅體現在要清晰地了解語文要素縱向的發(fā)展脈絡,還要了解單元內部之間的關聯,要統(tǒng)整每一課的訓練側重點。單元中的三篇課文,體現了不同的教學價值?!敦垺愤@篇課文,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如把“小腳印”親切地稱為“小梅花”。通過豐富的事例表面上說貓的缺點實際上暗含著喜愛之情。在這課的教學中,重點使學生初步體會“正話反說”的作用,品味富有情趣的語言。《母雞》一課,作者著重寫了自己對母雞由“厭”到“敬”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運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表達中前后形成對比的語句,體會到前面的“抑”目的是為了突出后面的“揚”,前面的“討厭”,更顯得“敬佩”的可貴?!栋座Z》這篇課文,作者從鵝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三個方面細致地描摹了白鵝“高傲”的特點。描寫步態(tài)和叫聲時,和狗、鴨進行對比;寫吃相時,稱之為“鵝老爺”,妙趣橫生的描述,幽默的表達,體現了反語在表達情感方面的獨特作用。教學時,教師要從單元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構建,分析確定這一課的教學訓練點在整個單元訓練系統(tǒng)所處的位置及發(fā)揮的作用。
本單元的習作是“我的動物朋友”。單元語文要素“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試著寫出特點”指向表達。本篇習作特殊之處在于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根據交際需要進行表達。不同的情境下,學生習作內容的選擇,表達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教材中展示的三個情境,提示學生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選取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活動特點進行介紹,不用通通記敘。教學時,還要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將閱讀課習得的方法,學以致用,在習作中進行實踐。
1.老課文新思路。
本單元編排的課文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的老課文,也是經典課文。通過對比課后習題,不難發(fā)現統(tǒng)編語文教材把教學的重點指向課文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所以教學時,要把課后習題轉化為有效的教學活動,要注意習題設計的內在邏輯關系,從而以課后習題為抓手,促進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
2.增強文體意識。
增強文體意識是使用好統(tǒng)編教材的著力點。學習不同的文體,教學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采取的教學策略也不同。這一單元都是名家散文。散文內容易懂,因此教學的重點要落在品味語言,體悟情感,學習寫作方法。教學的策略可以選擇有感情朗讀的方式。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感受文字背后蘊藏的美好情感,發(fā)現作家表情達意的獨特寫法。
2.對比閱讀促思維。
本單元還編排了兩個“閱讀鏈接”,提供了與課文內容相似或語言形式相似的《貓》《白公鵝》。教材選編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不同作家的同一主題作品,語言材料非常豐富。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比較閱讀的策略,在比較中感受語言的生動性,發(fā)現作家表達的獨特性,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求同思維、求異思維。
3.讀寫結合重實踐。
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以“能力”為核心,構建了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的培養(yǎng)體系。以“實踐”為路徑,強調學語文與用語文相結合,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本單元閱讀方面的語文要素和表達方面的語文要素是緊密相關的,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在閱讀教學時,要加強語言文字運用的練習,進行讀寫結合,為單元習作進行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