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環(huán),高麗華,孟 捷
(山西省心血管病醫(yī)院,山西03002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冠心病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并有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質(zhì)量[1-6]。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因微創(chuàng)、安全、療程短等優(yōu)點,已成為冠心病治療的主要手段,但其只是通過撐開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的部位,以此解除冠狀動脈管腔狹窄,達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過程,導致該病的危險因素繼續(xù)存在,病變?nèi)栽诎l(fā)展[7-10]。為了保證病人PCI手術效果、阻斷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zhì)量,促進病人恢復,有必要對導致該病的高危因素進行干預。既往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收縮壓、體質(zhì)指數(shù)(BMI)、空腹血糖、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均是導致冠心病發(fā)生的高危因素[11-13],由此推斷,不合理的膳食結構與冠心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為此,本研究探討個性化膳食干預對PCI 術后病人體質(zhì)指數(shù)、血脂及血糖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2017 年6 月在我院行PCI 術的冠心病病人70 例,其中,男59 例,女11例;年齡26~74 歲。納入標準:①符合PCI 手術指證的冠心病病人;②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能正常交流或患有精神疾病者;②肝、腎功能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全部病人均在入院時,收集其BMI、血糖、血脂等資料,并記錄;對病人實施個性化膳食干預;干預6 個月后,因失訪、資料不完整,有7 例病人被剔除,最終63 例病人完成全部研究,并繼續(xù)對其BMI、血糖、血脂情況予以收集、記錄。
1.2.1 個性化膳食干預 成立由科室高年資護士、主管醫(yī)生、營養(yǎng)師共同組成的冠心病PCI 術后病人個性化膳食干預小組,由科主任擔任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全體組員通過頭腦風暴,明確職責,共同討論分析制定可用于病人膳食調(diào)查和營養(yǎng)評估的膳食調(diào)查表、病人營養(yǎng)教育與膳食指導手冊、病人食譜制定原則。在上述干預基礎上,采用一對一的方式,應用自制膳食調(diào)查表對病人進行食物能量及營養(yǎng)素攝入量調(diào)查與評估,遵循食物多樣化及平衡膳食的病人食譜制定原則,使用上海營康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的金鑰匙營養(yǎng)軟件,精確計算病人個體每日總能量、三大營養(yǎng)素科學比例及各種營養(yǎng)素的含量。最終,制定適應病人個體情況的標準食譜,并向病人示范食譜的使用與配餐操作,教會病人正確應用標準食譜。同時,教會病人查閱和使用營養(yǎng)教育與膳食指導手冊,學會選擇健康食物及烹飪方式,采用食物交換份法調(diào)整食譜,樹立合理飲食、健康飲食理念,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此外,建立電話隨訪和微信交流制度,暢通病人與小組成員的交流反饋渠道,及時發(fā)現(xiàn)病人個體在食譜應用及飲食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根據(jù)病人個體情況,給予指導,調(diào)整食譜,確保病人膳食結構合理,營養(yǎng)狀況得以有效改善。
1.2.2 觀察指標 比較個性化膳食干預前(入院時)與個性化膳食干預后(6 個月后)病人BMI、TC、三酰甘油(TG)、LDL-C、血糖(GLU)變化情況以及病人BMI、TC、TG、LDL-C、GLU 達 標 率。達 標 標 準:BMI 18.5~24.0 kg/m2,TC<3.1 mmol/L,TG<1.7 mmol/L,LDL-C<1.8 mmol/L,GLU<6.1 mmol/L。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配對t 檢驗;分類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配對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干預前后病人BMI、TC、TG、LDL-C、GLU 比較(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病人BMI、TC、TG、LDL-C、GLU 比較(±s)
表1 干預前后病人BMI、TC、TG、LDL-C、GLU 比較(±s)
時間干預前干預后t 值P例數(shù)63 63 BMI(kg/m2)25.74±3.18 25.49±3.06 3.686<0.01 TC(mmol/L)4.21±1.10 3.67±0.91 4.198<0.01 TG(mmol/L)1.89±0.92 1.60±0.68 3.012<0.01 LDL-C(mmol/L)2.59±0.93 2.10±0.61 4.698<0.01 GLU(mmol/L)5.93±1.82 5.31±0.83 2.898<0.05
2.2 干預前后病人BMI、TC、TG、LDL-C、GLU 達標情 況比較(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病人BMI、血脂、GLU 達標情況比較 單位:例(%)
既往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PCI 手術并不能持續(xù)、有效地改善病人的遠期預后,再次狹窄發(fā)生率為30%~40%,且再次發(fā)生狹窄與病人術后不良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不合理密切相關[14-17]。因此,本研究采用個性化膳食干預對冠心病PCI 術后病人進行干預,并探討個性化膳食干預對冠心病PCI 術后病人BMI、TC、TG、LDL-C、GLU 的影響。結果顯示,本研究干預后病人BMI、TC、TG、LDL-C、GLU 明顯低于干預前,且病人BMI、TC、TG、LDL-C、GLU 達標率高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個性化膳食干預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PCI 術后病人的膳食結構,糾正其不良飲食習慣,保障其合理飲食,規(guī)避疾病發(fā)生的高危因素,有利于保證PCI 手術效果,提高病人生存質(zhì)量,促進病人恢復。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組基于病人的個體差異性,采取一對一的形式,在對病人個體的營養(yǎng)狀況予以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遵循食譜制定原則,利用專業(yè)的營養(yǎng)軟件,為病人制定符合個體實際的針對性食譜,從而使病人個體的膳食結構變得科學、合理并更具靶向性。此外,本組還十分重視加強病人個體營養(yǎng)教育和暢通病人交流反饋渠道,促使病人正確應用、調(diào)整標準食譜,改變自身不良飲食習慣,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及時發(fā)現(xiàn)并干預自身存在的飲食問題?;诖耍窘M病人PCI 術后BMI、TC、TG、LDL-C、GLU 得以有效改善,達標率有效提高,PCI 手術效果得以保障,高危因素得以規(guī)避,有利于病人恢復。與既往類似研究結論[18-20]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