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花,王春曉,林 濤
(河北省邯鄲明仁醫(yī)院,河北 邯鄲 056000)
心力衰竭為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死亡率和經(jīng)濟負擔高是其特點[1]。其臨床治療藥物主要是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CEI/ARB)、β 受體拮抗劑等,但由于大部分價格昂貴[2],難以推廣,故有必要發(fā)展中醫(yī)藥治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屬中醫(yī)“心脹”“心衰”范疇,主要是因久病必虛,久病入絡,使心氣耗損及心功能逐漸減退。心主血脈,在心氣耗損下最終導致血脈鼓動無力,運行受阻,并留置于心造成氣虛血瘀,應以益氣利尿、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原則[3]。本研究中探討了歸脾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對氣虛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診斷標準:西醫(yī)標準[4],主要根據(jù)臨床癥狀及體征、既往病史、檢查3個方面綜合診斷。中醫(yī)標準[5],辨證為氣虛血瘀證;主證,心悸氣短、胸脅作痛、下肢浮腫;兼證,神疲咳喘、動則加劇、面色晦暗;舌紫暗、瘀點或瘀斑,脈澀、結代。
納入標準:符合心力衰竭中西醫(yī)診斷標準,且中醫(yī)證候屬氣虛血瘀證;年齡35 ~75 歲;已接受西藥規(guī)范治療的可維持原方案,但病情須相對穩(wěn)定2 周以上。
排除標準:急性心力衰竭;肝、腎、內(nèi)分泌等系統(tǒng)原發(fā)?。恢橇蚓裾系K,不能判斷自身癥狀。
病例選擇與分組:選取醫(yī)院2019年1月至8月收治的氣虛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100 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50)
兩組患者均予常規(guī)利尿劑、ACEI、正性肌力藥物、β 受體拮抗劑等抗心力衰竭的西藥治療。試驗組患者加用歸脾湯,組方:黃芪15 g,白術、茯苓、酸棗仁、黨參、當歸各12 g,龍眼肉、遠志各10 g,木香9 g,生姜4 片。下肢水腫者加豬苓15 g,澤瀉30 g;心悸者加柏子仁15 g,五味子10 g;胸悶心痛兼痰瘀者加薤白15 g,瓜蔞30 g,紅花10 g,郁金15 g。水煎前常溫純凈水1000 mL 浸泡30 min,煎至200 mL,早晚各溫服100 mL,每日1 劑。4 周為1個療程,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心悸、氣短、疼痛、下肢浮腫、消瘦5 種癥狀的中醫(yī)證候評分,將癥狀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對應1,2,3 分。分別檢測患者治療前后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等超聲心動圖指標。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ECLIA)法檢測N 末端腦鈉肽(NT-proBNP)水平,采用熒光定量免疫分析儀檢測C 反應蛋白(CRP)水平。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量表覆蓋心理狀態(tài)、生理狀態(tài)、周圍環(huán)境、獨立能力、社會關系,共計30個問題,領域得分按正向計,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療效評定[6]:顯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心功能較治療前提高2個等級以上;有效,心功能較治療前提高1 ~2個等級;無效,心功能較治療前提高不足1個等級或惡化??傆行В斤@效+有效。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行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2 至表6。治療期間,試驗組1 例患者未按規(guī)定用藥,臨床數(shù)據(jù)收集不全而脫落。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表4 至表6 同。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試驗組(n =50)對照組(n =50)試驗組(n =49)對照組(n =50)心悸2.77±0.662.75±0.621.34±0.52*#1.66±0.53*氣短2.33±0.552.42±0.431.20±0.11*#1.58±0.21*疼痛2.36±0.452.37±0.531.28±0.42*#1.69±0.34*下肢浮腫2.85±0.752.91±0.861.21±0.32*#1.71±0.33*消瘦2.96±0.812.87±0.751.66±0.56*#1.91±0.45*
表4 兩組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比較(±s)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試驗組(n =50)對照組(n =50)試驗組(n =49)對照組(n =50)LVEF(%)32.67±11.4933.67±11.5646.56±4.34*#40.77±5.64*LVEDd(mm)67.87±9.1266.65±9.6850.72±9.34*#56.86±9.36*LVESd(mm)55.78±6.5755.74±6.5445.34±6.22*#50.45±6.30*
表5 兩組患者NT-proBNP 及CRP 水平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NT-proBNP 及CRP 水平比較(±s)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試驗組(n =50)對照組(n =50)試驗組(n =49)對照組(n =50)NT-proBNP(ng/L)13025.67±212.4913124.67±212.56457.56±74.34*#919.77±105.64*CRP(mg/L)16.87±3.1216.65±3.686.72±2.34*#9.86±3.36*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綜合征,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細胞能量代謝紊亂[7]。近年來,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8]。西醫(y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遠期療效欠佳,而中醫(yī)學治療氣虛血瘀型心力衰竭日益受到重視。中醫(yī)認為久病必虛,機體受損,引起心功能降低、心氣損耗,從而氣血運行無力、受阻,最終導致氣虛血瘀。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種心臟疾病和其他臟器疾病長久未治愈而成[9-10],心力衰竭患者多氣虛血瘀,治療應以益氣利尿、活血化瘀為主。
表6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試驗組(n =50)對照組(n =50)試驗組(n =49)對照組(n =50)心理健康15.66 ±2.4815.06 ±2.5022.97 ±3.32*#18.23 ±3.36*生理健康16.55 ±2.3316.80 ±2.5220.40 ±2.01*#19.11 ±2.55*周圍環(huán)境15.15 ±2.2516.39 ±2.1322.15 ±3.48*#18.63 ±2.52*獨立能力16.15 ±2.5416.20 ±2.4325.15 ±2.48*#18.23 ±2.96*社會關系15.15 ±3.0316.21 ±2.0325.63 ±1.48*#18.76 ±2.65*
歸脾湯加減方中,黃芪可排毒利尿、補氣固表,生姜可化痰止咳、驅寒止嘔,酸棗仁可寧心斂汗,當歸可潤腸、活血,龍眼肉可養(yǎng)血補心,茯苓可利水,白術、黨參可益氣補中,木香可行氣止痛,遠志可止驚、除邪、安神、消腫,諸藥共奏益氣利尿、活血化瘀之功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可增強心肌功能;生姜中的姜醇可增強心房的收縮力[11];酸棗仁兼具催眠鎮(zhèn)痛作用,可促進缺血心肌的修復;當歸可抗血栓并增強造血系統(tǒng)功能,抑菌利尿[12];龍眼肉含大量葡萄糖和維生素,可鎮(zhèn)靜;茯苓中的茯苓聚糖,對肝損傷有防治作用且能抗癌[13];白術主要含有揮發(fā)油,有保肝、抗菌、抗氧化、抗凝血、鎮(zhèn)靜等作用[14];木香可擴張支氣管平滑肌[15]。
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中醫(yī)癥狀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減輕,與魏淑巖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聯(lián)合用藥治療氣虛血瘀型心力衰竭有增效作用。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 比對照組提高、LVEDd 及LVESd 比對照組減小,說明聯(lián)合用藥可改善心臟射血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與吳中華[17]的研究結果一致。NT-proBNP 可反映心力衰竭敏感程度,心室內(nèi)壓力增高時NT-proBNP 水平明顯升高;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組織長期缺氧導致炎性損傷后,反映非特異性的炎性介質CRP 將會升高[18]。試驗組治療后的NTproBNP 及CRP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聯(lián)合用藥在降低心室壓力和炎性介質表達方面優(yōu)于單用西藥,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與魏鋼等[19]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歸脾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氣虛血瘀型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的超聲心動圖指標及NT-proBNP和CRP 水平,減輕中醫(yī)癥狀,進一步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