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愛歡
摘? 要:任何一個社會都有其主流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維持著國家機制的運轉(zhuǎn),主導(dǎo)著人民各方面的生活。具體體現(xiàn)在人們的“三觀”上,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文試圖理清《我有一個夢想》中潛藏的美國價值觀,讓中學(xué)生在學(xué)習(xí)本篇課文時,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進而更加了解美國社會。
關(guān)鍵詞: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美國文化;價值觀
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第十二課,選入的是美國著名人權(quán)領(lǐng)袖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稿《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演講稿是馬丁·路德·金為爭取民權(quán),于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舉行的25萬黑人參加的盛大集會上發(fā)表演說的底稿。馬丁·路德·金作為掀起十九世紀美國民權(quán)運動高潮的領(lǐng)袖,他的這場演講在美國的民權(quán)運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場演講如此成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馬丁·路德·金將自己的觀點和美國的主流價值觀相結(jié)合,并且恰如其分地傳達給了所有聽眾,從而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一、公民行動要合法。美國是法制國家,公民的任何行動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進行。集會是很容易被認定為非法活動的行為,所以演講一開始,馬丁·路德·金就申明此次集會的合法性:“一位偉大的美國人之前就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這段話是說給在場的聽眾,更是說給執(zhí)政者,特別是那些司法機構(gòu)的人聽的。從美國1789年憲法頒布至1963年,已經(jīng)有174年,美國人的法律意識已經(jīng)比較深入人心。而《解放黑奴宣言》中關(guān)于解放黑奴有明確表述,從1863年元月起,所有在美國境內(nèi),即使被人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將從那時起永遠獲得自由,當(dāng)他們?yōu)闋幦∽杂啥r,也不能有任何壓制的行為。這些話,無疑是他們集會和演講的合法性的核心依據(jù),他們是在有法可依的基礎(chǔ)上,以公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從而引起廣泛關(guān)注,促請司法機關(guān)和行政機關(guān)解決問題的活動。
二、人人生而平等并且自由。在文章的第二段,馬丁·路德·金表達的第二個觀點,是在集會“合法化”的前提下,有理有據(jù)地闡明黑人沒有獲得《解放黑奴宣言》中賦予的“自由權(quán)”。第三段又抬出美國憲法和《獨立宣言》,重申美國憲法中給予所有人的“不可剝奪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而美國憲法的序言有如下觀點:“我們美國人民,為了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國家,樹立公平正義,建立國防,保障國家安寧,增進全民福利和確保我們及后代都能安享自由幸福的生活,才制定和確立了這部憲法?!瘪R丁·路德·金雖然沒有將這些具體的條款列出來,但熟悉《解放黑奴宣言》、美國憲法和《獨立宣言》的美國人理解他的話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三、信守諾言。在有法律依據(jù)的前提下,政府應(yīng)該兌現(xiàn)諾言,并且這是“神圣的義務(wù)”。美國人深信,國家誠實并守信,才會有有條不紊的社會秩序,才會有文明進步。
四、是非分明。雖然是黑人爭取民權(quán)的集會和運動,馬丁·路德·金卻在本文中表明,不能因此而全然不信任白人,不能獨自行動。團結(jié)所有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要做到是非分明,敵我分明。可見馬丁·路德·金并非盲目排斥一切白人,讓人看到他的寬廣胸懷和恢弘氣度,使他占領(lǐng)的精神高度顯而易見。這種精神的背后其實是客觀公平正義的精神。
五、忍耐、堅持和原罪。即使受盡折磨和苦難,盡管慘遭殘酷的迫害和嚴重的打擊,馬丁·路德·金仍然鼓勵黑人們:“堅持下去吧,要堅決相信,忍受不應(yīng)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比棠秃蛨猿值木裨谑澜缟蠋缀趺總€文化思想里都有,比如中國的“胯下之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忍辱負重”等典故,無疑都在倡導(dǎo)這種堅持和忍耐的精神。其中“贖罪”的說法,符合美國文化中的“原罪”思想。據(jù)《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的記載,夏娃亞當(dāng)受蛇的誘惑,冒犯上帝,偷吃了蘋果,因而犯罪。據(jù)基督教神學(xué)觀點,二人是人類始祖,因而這一罪責(zé)便傳給了他們的后代,成為人類所有災(zāi)難和罪惡的根源,這就是“原罪”思想的來源。因此,引申出“人性本惡,人生而有罪,人生就是不斷地贖罪的過程”的說法。
六、上帝主宰一切。美國人信奉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這兩種宗教都信奉上帝是主宰一切的存在。在美國人的思想文化中,上帝占據(jù)重要的地位。所以馬丁·路德·金暢想勝利時說:“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于自由啦!”從他的呼吁中,可見美國公民虔誠地相信上帝主宰一切,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絕大部分的美國人把上帝作為他們的精神支柱。
七、非暴力精神。在演講中,馬丁·路德·金在談到爭取權(quán)利的方式的時候,他認為在斗爭時要永遠保持得體的舉止,遵守嚴明的紀律,絕對不容許把為了爭取自由、平等的抗議變?yōu)楸┝π袨?。行動要堅持用精神力量去對抗物質(zhì)力量的原則,斗爭者要有寬廣胸懷和崇高的境界?!安粩硨?、舉止得體、紀律嚴明、不暴力、以精神力量對抗物質(zhì)力量”,這顯然是印度民權(quán)領(lǐng)袖甘地“不用暴力、不能合作”思想的翻版。然而,非暴力精神并非美國主流價值觀,它僅僅是馬丁·路德·金的個人主張。而美國憲法第二條修正案〔1791〕中明文規(guī)定的:民兵要堅守嚴明的紀律,這是出于保障自由州安全的需要,所以美國人民具有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quán)利?!边@一條款使得美國的槍支合法化有了法律依據(jù)。因此槍支暴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徹底解決,進而非暴力精神被邊緣化。
八、以品格優(yōu)劣評價每一個人。在談到他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時,馬丁·路德·金表示:他夢想有這么一天,他所生活的美國將變成一個不是以膚色,而是以品格優(yōu)劣來評價他和孩子們的國家?!崩硐氩坏韧诂F(xiàn)實。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并未實現(xiàn),他本人也是死在種族主義者的槍口之下的。時至今日,美國社會對種族的歧視依舊未能消除。所以“以品格優(yōu)劣評價每一個人”也恐怕流于馬丁·路德·金等部分美國民眾的“非主流”思想了。
綜上所述,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維持著美國的國家機制的運轉(zhuǎn),同時也主導(dǎo)著美國人民的生活。但本文概括總結(jié)出來的美國價值觀僅僅是《我有一個夢想》一文體現(xiàn)出來的,而更多的美國價值觀還需進一步去梳理。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P42.
[2]《美國憲法》.
[3]《獨立宣言》.
[4]《解放黑人奴隸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