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平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讓習作教學成為師生學習與生活的互動,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一、習作指導貼近學生生活,讓掌生愿異
學生作文的取材主要來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撥動著人們的心弦。生活本身蘊藏著十分豐富生動的寫作材料,要寫好一篇作文,就必須深入生活,用心靈去感受生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深刻體驗和獨特感受。
(一)突破作文時空,讓作文走進學生生活
小學現(xiàn)行課程安排一周僅有兩堂作文課。于是一篇作文教學往往是分兩課時完成。要求學生在八十分鐘內完成,指導擬稿,修改、謄寫。似乎學生習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貯存于大腦之中,作文時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學生在習作指導的課堂“無話可說,無話可寫”應是情理之中。從這個角度看責任不在學生,而在于教師,是我們教師使學生遠離了豐富多彩的習作源泉——生活。讓我們的作文時空飛出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因此我們習作指導首先要做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例如我們可以在作文課前一天,一周。甚至幾周讓學生明確習作的要求,放手讓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構思,充分擬稿。因此,一篇習作的練習的周期不是兩課時,而應根據(jù)具體習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兩周,甚至一個月。學生所寫之作當然不是“空話”與“套話”,而是他們眼中多彩的生活。
(二)關注學生情感,讓作文活化生活積累
在一次課間,與幾位學生談話,發(fā)現(xiàn)他們對老師的教學行為有很多看法。我就引導學生以《假如我是老師》為題作文,把自己心目中老師介紹給大家,這次他們有感而發(fā),作文內容具體,感情強烈??磥怼耙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源泉?!保ㄌK霍姆林斯基),學生在其感興趣的方面有了較深的情感體驗,在一定情境中遇到這方面的話題則情動而辭發(fā),因而“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反省我們的傳統(tǒng)習作教學,教師往往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明確哪些材料可用,如何開頭,又如何結尾。講得越透徹,越細致,學生受到的束縛越多。只有學生進入了激活狀態(tài),情感與語言同構共生,從而達到習作的目的。所寫作文才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學生那天真的心靈,純潔而絢麗的兒童生活世界。
二、巧導激活學生創(chuàng)作激情,讓掌生能寫
一堂作文課,能否激發(fā)學生的作文欲,與語文教師設計的“導寫”有直接關系。題目一出,不導就寫,對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苦差事。因此,導寫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不可等閑視之。所謂導寫,就是啟發(fā)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分析生活,表現(xiàn)生活?!皩А?,就是要解決寫什么,怎樣寫的問題。從學生的作文實際來看,作文難寫的癥結就在于不知寫什么,所以必須借助教師的疏導,使之文思涌來。例如,在想象作文《20年后的……》教學中,一教師就是首先向學生“訴苦”:每天早上起床后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早飯,洗衣服,時間不夠用,要是家里安裝了機器人保姆,定時完成預定的工作,那該多好啊。學生一聽,笑了,也紛紛應和。此時,該教師話鋒一轉: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碰到什么問題,想要些什么來幫你解決呢?教室里剎時熱鬧起來,有學生說要一支“電子糾錯筆”,發(fā)現(xiàn)寫錯別字馬上會發(fā)出警報提醒你:有學生說要一本“感應字典”。只要你把這個字的拼音或者字型寫上去,字典馬上會把這個字的相關信息顯示出來……討論還在進行,這時,該教師板書了作文題目《20年后的……》,說:“同學們?;蛟S我們現(xiàn)在設想的,20年后都已經出現(xiàn)了,到20年后的世界里去把你想要的東西拿過來吧學生疑惑不解:“老師,今天的作文寫這個7”該教師笑著點了點頭。不一會就看見學生們面帶笑容,欣喜地開始今天的習作。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痹谖覀兘處熐擅畎才诺摹皩憽敝?,學生寫作的激情得到激活。
三、實施自主分居動態(tài)評閱,讓學生樂寫
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學評價不僅要有甄別與篩選的功能,還應該是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發(fā)展性評價。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要求我們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獨立體驗與感受,結合自己的實踐,我認為當前作文評價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自評互改,讓學生對作文積極參與。葉圣陶先生說:“改與作的關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應屬于作文的本人?!笨墒莻鹘y(tǒng)的作文教學思想要求: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師要精批細改。而我覺得這把衡量作文教學的“標尺”實際上是套在作文教學上的枷鎖,既約束老師,又危害學生,葉圣陶先生是這樣論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葉老的教導讓我嘗試著讓學生評改,把作文的評改權交還學生,在學生評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積極發(fā)揮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直接參與評改,并從中體會“文章不厭百回改”“精自改中來”的真味。葉圣陶先生是這樣論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在初次的嘗試中,我看到了學生習作中的“取長補短”,我也看到了這樣的評改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二)動態(tài)評定,讓學生對作文充滿希望。習作等第的評定不能一錘定音,應實施動態(tài)性的等第評定,促進優(yōu)生更“優(yōu)”差生變優(yōu)。具體做法是:得“良或優(yōu)”的習作,經學生成功的修改后,我們可以把這篇習作重新評定為“良+”或“優(yōu)+”學生若再作修改,習作還可以再作評定。直到學生自我滿意為止。這樣動態(tài)性的評定,對于作文后進生來說,給了他們很容易的“得優(yōu)”的機會,對自己的習作充滿希望與信心。
總之,把生活引人課堂,把作文引向生活,我們的作文教學就將如我們的生活般豐富多彩,生活的潤滑細流才會在學生筆下淚淚地流淌,學生的作文也會閑現(xiàn)生命的光彩、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