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喜愛
新課改背景下,人們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也愈發(fā)重視,科學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和實驗都能對于小學生起到很好的啟迪和思維養(yǎng)成的作用。但在當前的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學具并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進行教學具的再設計也就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彌補方式,能夠使教學效果得到較大的提升?;诖耍疚膶πW科學教材中的“光”單元的教學具的再設計進行了探究,旨在設計出更多高質(zhì)量的教學具,進而充分地運用教學器材,獲得更好的實驗和教學效果。
小學科學的學習離不開科學實驗,而實驗器材是科學實驗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科學教材也不斷地完善和創(chuàng)新。新教材的運用,使學校原有的一些教學儀器跟不上教材的不斷更新的步伐,從而使教學的需要得不到較好的滿足。因此,及時進行教學具的再設計也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科學教材“光”單元教學具再設計的必要性
由于新教材的不斷完善和進步,原先的教學具已不適應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因此,不斷地進行教學具的再設計,就成了科學教師的一項工作內(nèi)容。我們以小學科學“光”單元為例。本單元是小學科學課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的小學生也對這一模塊非常喜愛,能夠從中學習到各種奇妙的光現(xiàn)象。但由于教學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的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更多的教學具來輔助教學,使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直接和明確。
“光”單元的內(nèi)容具體分為《光和影》《陽光下的影子》《光是怎樣傳播的》《光的反射》《光和熱》等課文,多數(shù)都涉及實驗的探究,均會用到教學具的輔助;并且,通過教學具的輔助,學生能獲得直觀的經(jīng)驗和體驗。因此,進行新教學具的研發(fā)和創(chuàng)造,配合科學實驗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具體的再設計內(nèi)容
教學具的再設計應遵循實用、創(chuàng)新的原則,并充分運用身邊的教學資源,進行新教學具的創(chuàng)造和研發(fā)。我們運用了KT板、膠帶、各種卡紙等與實驗相關的能夠比較容易找到的一些材料,來進行教學具的設計。
例如在教學《陽光下的影子》一課,我們會觀察影子在陽光下的變化過程。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簡單的材料,制作一個簡單的日影觀測儀。我們可以將一張白紙粘到木板上,再用橡皮泥將鉛筆固定到紙上,這樣一個簡單的日影觀測儀就做好了。為了更好地觀察,可以請學生利用天氣晴好的課余時間到太陽下去觀察。同時,在學具上也可以畫上刻度和方向,方便學生觀察,以及辨明方向和記錄時間,就像古代的日晷一樣,能夠通過日影的觀測去計時。
在學習《光和熱》的時候,教師可以和同學一起進行實驗。我們可以將兩個溫度計加以固定,一個溫度計運用單面的鏡子來反射光,另外一個溫度計運用多面鏡子來進行光的發(fā)射。這時我們就能夠根據(jù)溫度的變化來探究光的強弱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從中探究出變化。接下來,在學習“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時,我們可以運用不同材料和顏色的紙來進行實驗,探究一分鐘內(nèi)不同顏色的紙的吸熱差異??梢詫⒃“詿襞莓斪鞴庠?,但操作時要注意安全,教師應該進行輔助,以獲得更好的實驗效果。
在教學《光是怎樣傳播的》時,我們可以將三張中間有孔的硬紙板固定住,將一個KT板固定住作為屏幕,打開手電筒的開關,沿著小孔照射;同時也可以移動前三張紙板,進行觀察,觀察硬紙板和KT板上的現(xiàn)象,能夠發(fā)現(xiàn)光是沿著直線進行傳播的。
在進行《光的反射》教學時,可以運用兩塊小木板,將其固定住,使其能夠沿著小木板中央的縫隙進行前后的翻折;然后在平整的木板上用膠水粘一張A4紙,以兩塊小木板中央縫隙的底端作為入射點,在兩塊小木板的白紙兩邊分別畫出角度、射線、入射線和反射線。這樣,一個簡易的光的反射實驗器材也就做好了,通過光的照射,就能夠來觀察反射。
另外,在實際的實驗過程中,很多的課本上的實驗操作對于學生來說還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不斷地進行學習。為了方便學生更好地進行實驗的操作,提高實驗的有效性,實驗教學具的制作應盡量簡便易懂,并且充分運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獲得的材料,這樣,制作簡單且成本較低。很多學具易于儲存且容易拆卸,一些教學具還能夠循環(huán)利用;同時,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動手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學習以及教學的過程中,會涉及很多的實驗操作,當前的形勢下,進行教學具的再設計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教學具的再設計,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和教師的動手實踐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并且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浙江:天臺縣福溪街道石塘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