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航,滕 陽,彭 皓,張 鍇,程芳琴
(1.華北電力大學 熱電生產(chǎn)過程污染物監(jiān)測與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2206;2.山西大學 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煤燃燒是最主要的人為汞污染源,尤其是燃煤電站的汞排放已引起廣泛關注[1-4]。目前,采用污染物控制設備(APCDs)對汞進行協(xié)同控制是最經(jīng)濟的方法,但當現(xiàn)有的APCDs協(xié)同控制不能滿足排放要求時,活性炭噴射技術是最有效的補充方法之一,但由于該技術運行成本高昂限制了其應用[5-6]。因此,開發(fā)經(jīng)濟性更高的新型吸附劑成為近年來的主要研究方向。
飛灰是燃煤電站的主要固體副產(chǎn)物,對煙氣中的氣相汞有一定的吸附能力[7-9]。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金屬氯化物對吸附劑進行改性可有效提高其汞吸附能力[10-12]。XU等[13]測試了多種金屬氯化物(MnBr2、CuCl2、FeCl3、CoCl2及CeCl3)浸漬改性的煤粉(PC)鍋爐飛灰的汞吸附能力,發(fā)現(xiàn)CuCl2改性后的PC鍋爐飛灰脫汞性能最強。ZHU等[14]發(fā)現(xiàn),經(jīng)CuCl2和FeCl3改性可增加飛灰的活性點位,增強飛灰的汞吸附能力。筆者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循環(huán)流化床(CFB)鍋爐飛灰比PC鍋爐飛灰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和更高的未燃盡碳含量,其汞吸附能力更佳。因此,CFB鍋爐飛灰更適合作為新型飛灰基汞吸附劑的基載體[15-17]。但有關CFB鍋爐飛灰為基載體的改性吸附劑汞吸附能力的研究鮮有報道,且對改性樣品汞吸附過程的吸附機制和控速步驟的研究相對匱乏。
本工作以CFB鍋爐布袋除塵器的飛灰為基載體,采用CuCl2浸漬改性飛灰后,在固定床上進行氣相零價汞(Hg0)吸附實驗,考察改性飛灰對Hg0的吸附能力和不同吸附條件對其吸附能力影響,并結(jié)合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準一階動力學模型、準二階動力學模型和耶洛維奇(Elovich)動力學模型進一步考察改性飛灰的汞吸附機理和控制步驟,旨在為高效飛灰基改性吸附劑的開發(fā)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
飛灰樣品取自某CFB鍋爐燃煤發(fā)電機組的布袋除塵器。CuCl2:分析純。JEOLJSM540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JEOL公司;SC-20型數(shù)控超級恒溫槽:中國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汞滲透管:美國VICI公司;RA915+型全自動測汞儀:俄羅斯LUMEX公司。
CuCl2改性飛灰制備前,為消除飛灰原樣中原始汞對吸附實驗的影響,將飛灰原樣放置在N2中500 ℃下加熱5 min。熱處理后飛灰樣品的汞含量不超過5 ng/g,且殘?zhí)己颗c熱處理前樣品相近[13]。
采用浸漬法以CuCl2為改性試劑,按照負載量(w)為0.5%、1.0%和1.5%分別各制備5 g改性CFB飛灰吸附劑。先按照負載量為0.5%、1.0%和1.5%稱取CuCl2,溶于適量去離子水中形成溶液;再按比例稱取飛灰并分別倒入制備好的CuCl2溶液,攪拌2 h后在空氣中靜置12 h;之后,將樣品放入90 ℃的恒溫水浴鍋中邊攪拌邊蒸干;最后,將樣品放入干燥箱中110 ℃干燥12 h,得到CuCl2改性飛灰樣品。
未改性飛灰樣品、CuCl2負載量為0.5%的改性飛灰樣品、CuCl2負載量為1.0%的改性飛灰樣品和CuCl2負載量為1.5%的改性飛灰樣品分別記作0-CuCl2、0.5-CuCl2、1.0-CuCl2和1.5-CuCl2。
圖1為Hg0吸附實驗流程示意圖。將Hg0質(zhì)量濃度為(100±5)μg/m3的模擬煙氣以200 mL/min的流量通過汞吸附管,吸附處理后的尾氣經(jīng)活性炭吸附瓶吸收后排入大氣。實驗過程中吸附劑用量固定為(1.00±0.05)g石英砂+(0.100±0.005)g改性飛灰。吸附管內(nèi)徑為8 mm,吸附管內(nèi)石英砂裝填長度為2.5 cm,改性飛灰裝填長度為2.0 cm。
圖1 Hg0吸附實驗流程示意圖
以穿透率和吸附量來表征改性飛灰吸附劑的Hg0吸附能力。某一時刻汞吸附管出口 Hg0質(zhì)量濃度(ρout,μg/m3)與汞吸附管入口Hg0質(zhì)量濃度(ρin,μg/m3)的比值稱為該時刻樣品的 Hg0穿透率,記為η,%。
Hg0吸附量(qt,μg/g)定義為:從吸附開始到t時刻為止,單位質(zhì)量吸附劑吸附的汞質(zhì)量,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t為反應時間,s;Q為氣體入口流量,mL/min;m為吸附劑質(zhì)量,g。
采用測汞儀分析測定Hg0質(zhì)量濃度,計算Hg0穿透率和Hg0吸附量。
2.1.1 CuCl2負載量
由所求得的相對重要度可知,人力資源政策對精益生產(chǎn)實施結(jié)果的影響最大,其次依次是企業(yè)績效管理系統(tǒng)、持續(xù)改善思想等。由影響因素的相對重要度排序得,在企業(yè)實施精益生產(chǎn)時,最應該注意的就是企業(yè)的人力資源政策,好的人力資源政策可以凝聚員工的向心力,使員工可以更好地全身心參與精益改革的過程中去,推動改革的成功。
在吸附溫度為150 ℃的條件下,CuCl2負載量對改性飛灰Hg0穿透率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見:0-CuCl2的穿透時間約為100 min;吸附180 min后,所有改性飛灰的穿透率均不高于40%;CuCl2改性飛灰比未改性飛灰具有更好的Hg0吸附能力,且改性飛灰的汞吸附能力隨CuCl2負載量的增加而增強。
圖2 CuCl2負載量對改性飛灰Hg0穿透率的影響
CuCl2負載量對改性飛灰Hg0吸附量的影響見圖3。由圖3可見,相同吸附時間下改性飛灰的吸附量遠大于未改性飛灰,且吸附量隨CuCl2負載量的增加而增加。
圖3 CuCl2負載量對改性飛灰Hg0吸附量的影響
飛灰對Hg0的吸附分為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前期研究結(jié)果表明該吸附過程中物理吸附作用較弱,主要以化學吸附為主[12]。經(jīng)CuCl2改性后,Cl可在飛灰表面形成活性Cl基團[18]。吸附劑表面的活性Cl可與化學吸附態(tài) Hg0發(fā)生反應生成中間產(chǎn)物HgCl,最后形成 HgCl2[19]。反應機理如下:
此外,較強的Cu2+也可將Hg0催化氧化,從而促進改性飛灰對Hg0的吸附[20-22],反應機理如下:
2.1.2 吸附溫度
吸附溫度對0.5-CuCl2的 Hg0穿透率的影響見圖4。由圖4可見:隨吸附溫度升高,0.5-CuCl2的Hg0穿透率先減小后增大;吸附溫度為150 ℃時,Hg0穿透率最小。
吸附溫度對0.5-CuCl2的Hg0吸附量的影響見圖5。
圖4 吸附溫度對0.5-CuCl2 的Hg0穿透率的影響
圖5 吸附溫度對0.5-CuCl2的Hg0吸附量的影響
由圖5可見,吸附溫度為150 ℃時,0.5-CuCl2的Hg0吸附量最高。在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吸附質(zhì)越過活化能壘的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但當溫度過高時,會導致吸附在改性飛灰上的Hg0分解脫附,故0.5-CuCl2在200 ℃ 時的Hg0吸附量低于150 ℃時的吸附量。
為進一步分析改性飛灰的Hg0吸附過程和吸附機制,選擇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準一級動力學模型、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和耶洛維奇 (Elovich) 動力學模型基于originPro9.0軟件非線性曲線擬合功能對不同工況下吸附量隨吸附時間變化的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相關系數(shù)的平方值(R2)為判定擬合結(jié)果與實驗值之間誤差的依據(jù),R2越接近1,模型對吸附過程的描述越接近。顆粒內(nèi)擴散動力學模型和準一階動力學模型分別用于描述內(nèi)擴散和外擴散;準二階動力學模型和Elovich動力學模型用于描述吸附劑表面的化學吸附過程,且準二階動力學模型包括外擴散、內(nèi)擴散和表面吸附過程[22-23]。表1列出了各動力學模型的計算方程及參數(shù)含義[24-27]。
表1 動力學模型計算方程以及各參數(shù)名稱
吸附溫度為150 ℃時改性飛灰Hg0吸附量的動力學擬合曲線見圖6。各動力學模型對改性飛灰Hg0吸附量曲線的擬合參數(shù)和R2見表2。由圖6a可以看出,顆粒內(nèi)擴散動力學模型擬合結(jié)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的相關性較差。表2中數(shù)據(jù)表明改性飛灰的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邊界層效應常數(shù)C均非0且R2均不超過0.97,說明改性飛灰對Hg0吸附過程中內(nèi)擴散不是主要控制步驟[28]。由表2還可見,隨著CuCl2負載量的增加,顆粒內(nèi)擴散速率常數(shù)kid逐漸升高,邊界層效應常數(shù)C逐漸減小。這表明隨著CuCl2負載量的增加,內(nèi)擴散對改性飛灰Hg0吸附過程的影響逐漸減小。
由圖6b可見,準一階動力學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CuCl2改性飛灰的Hg0吸附過程,且由表2可知,準一階動力學模型的擬合結(jié)果與實驗值之間的R2在0.99以上,可知CuCl2改性飛灰的Hg0吸附過程中存在外部氣膜擴散,但隨著CuCl2負載量增加,改性飛灰的準一階吸附速率常數(shù)逐漸減小,而Hg0吸附量逐漸增加。常規(guī)情況下,吸附速率常數(shù)越大,吸附質(zhì)對吸附劑的吸附能力越強,吸附量越高,這與本文中所得到的實驗結(jié)果存在差別,故在CuCl2改性飛灰Hg0吸附過程中,除外部氣膜擴散還存在其他影響。
圖6c和圖6d分別為準二階動力學模型和Elovich動力學模型對CuCl2改性飛灰Hg0吸附過程的擬合曲線。由表2可見,這兩種模型對改性飛灰的擬合結(jié)果與實驗值之間R2分別不低于0.994和0.992,可見這兩種模型都能很好地描述這一吸附過程。準二階動力學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吸附劑表面的化學吸附過程,該模型包括外擴散、內(nèi)擴散和表面吸附過程[29]。Elovich動力學模型常用于描述非均勻表面上發(fā)生化學吸附過程的吸附和脫附[30]。顆粒內(nèi)擴散動力學模型和準一階動力學模型的結(jié)果表明,CuCl2改性飛灰Hg0吸附過程中內(nèi)擴散和外擴散共同存在,因此準二階動力學模型更適合于描述這一過程。此外,表2中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準二階動力學模型擬合得到的初始吸附速率與實驗值更接近,Elovich動力學模型擬合得到的初始吸附速率大于實驗值。這也證明準二階動力學模型更適合于描述這一過程。
0.5-CuCl2改性飛灰Hg0吸附量的動力學擬合曲線見圖7,擬合參數(shù)及R2見表3。
由表3可見: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擬合結(jié)果與實驗值之間的R2較低,均不高于0.99;準一階動力學模型能較好地描述0.5-CuCl2改性飛灰的Hg0吸附過程,但吸附速率常數(shù)隨溫度的升高先減小后增加,而0.5-CuCl2改性飛灰的Hg0吸附量隨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可知外擴散并不是唯一控制步驟;準二階動力學模型和Elovich動力學模型的擬合值與實驗值之間R2較高,分別不低于0.999 94和0.999 92。準二階動力學模型擬合得到的初始吸附速率更接近于實驗值。由此可知,準二階動力學模型是最適合描述不同溫度下改性飛灰Hg0吸附過程。
圖6 150 ℃時改性飛灰Hg0吸附量的動力學擬合曲線
表2 各動力學模型對改性飛灰Hg0吸附量曲線的擬合參數(shù)和R2
圖7 0.5-CuCl2改性飛灰Hg0吸附量的動力學擬合曲線
表3 各動力學模型對0.5-CuCl2改性飛灰Hg0吸附量曲線的擬合參數(shù)和R2
a)CuCl2改性飛灰的Hg0穿透時間遠大于未改性飛灰,對Hg0的吸附量隨CuCl2負載量的增加而增加。
b)CuCl2改性飛灰的Hg0吸附能力隨吸附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150 ℃為最佳吸附溫度。
c)準二階動力學模型的擬合值與實驗值相關系數(shù)最高,且該模型初始吸附速率與實驗值最為接近,即準二階動力學模型更適合于描述CuCl2改性飛灰的Hg0吸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