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建構主義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去構建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程應該借助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開展項目化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的同時,開展課前預習,課中完成項目任務,課后復習測驗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門公共課,肩負著立德樹人、強基固本的歷史使命,它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原理。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讓學生能全面系統(tǒng)地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從而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從內容體系來看,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和政治經濟學的教學,信息兩大,但是課時有限,如何能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就需要對其教學模式中進行創(chuàng)新。
1 當前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許多高校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均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效果比較差,難以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1.1 教學目標停留在理論層面,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
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包括很多抽象的概念,當中存在很強的邏輯推理。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往往不能根據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交網絡和新媒體傳播信息進行融合,這就導致在教學上傳播的知識與觀念與學生所處的生活相脫節(jié),從而難以引發(fā)學生產生共鳴感,更難以讓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最后導致教學目標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體現(xiàn)在試卷當中,而不能真正的傳播真理,釋疑解惑。
1.2 教學內容不全面,教學效果不佳
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主義以及政治經濟學三個方面,然而一方面由于課時有限,另一方面受教師專業(yè)知識限制,許多老師在授課時,都無法全面顧及所有內容,而是在教學內容上有所偏重。經濟學教師科學社會主義和哲學方面講的比較少,而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政治經濟學上;哲學專業(yè)教師則在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方面講的少而淺,而大部分時間都在闡述和講解哲學內容。這樣就難以實現(xiàn)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推進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施方案中所要求的預期目標。
1.3 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受到課程理論性強,理論深奧,有很多深奧的術語影響,傳統(tǒng)單一的講授教學模式難以引起學生共鳴。學生一方面覺得課程內容枯燥無味,另一方面與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不起來,從而覺得無用,這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度不高。
1.4 課程考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高校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程考核通常采用考勤+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來進行考核的,而平時教學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考核,這導致學生課堂不認真,到考試時采用臨時抱佛腳的方式進行突擊學習,即使學生考試成績不錯,但考完試就全拋到腦后了,難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要提升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堂的教學效果,就需要轉變教學模式,結合新時期的特點,將政治理論與新時期的政治、社會和生活相結合,重構教學內容,對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革新。
2 基于建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2.1 基于建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總體思路
建構主義最早由皮亞杰提出,它強調要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學習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所形成的意義和理解的過程。因此,在開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時,需要注重三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的學習需要依托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來進行構建,通過環(huán)境與個體的相互作用來構建知識體系;開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教學時需要尊重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通過將知識與其認知和知識結構結構,去調整和豐富其認知與知識;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對此,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同時設計基于學生認知與知識體系的項目式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項目化設計,借助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2.2 基于建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實施過程
2.2.1 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
在開展教學模式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通過讓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樹立正確的政治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它強調的是思想上的影響,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達。對此,借助建構主義思想,以學生為中心,分析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包括社會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生活等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首先,將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通過專題教育來傳遞知識,這一方面能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便于下一步教學內容設計;其次,教學設計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xiàn)時代性和問題性,以便學生能產生共鳴,同時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最后,項目設計應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借助當前熱門事件和身邊的事件來構建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和于濤,課堂教學重點放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上。
2.2.2 借助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的核心在以學生為中心,課堂學習以學生為為中心,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討論和答疑。一方面會導致老師講理論的知識時間減少,另一方面要參與主動思考討論必須要了解一些知識,對此,可以借助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前,將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學生通過課前主動學習,了解到相關理論與知識,同時根據課前提問,主要思考相關問題;在課堂當中,教師提出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面對具體的教學情境主要思考問題,并分組進行討論,完成項目任務;課后,布置相關作業(yè)和問題給學生在線完成測試和進一步深入討論,幫助學生梳理和總結知識,彌補知識短板。
2.2.3 轉變教學考核方式,實行過程性考核+期末相結合考核方式
轉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考核方式,開展過程性考核+期末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對于過程性考核,將學生參與每個專題課前預習、課堂討論、課后測驗的表現(xiàn)都計入到課程考核當中。借助信息技術統(tǒng)計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每個學生都認真參與了課程的學習與測驗,而不是考試前突擊復習。期末考核能綜合考核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的學習情況,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與意義。通過兩種考核方式相結合,推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
3 結束語
建構主義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去構建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程應該借助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開展項目化教學模式,通過開展課前預習,課中完成項目任務,課后復習測驗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當中,必須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應用教育信息技術的水平和能力,同時,培養(yǎng)教師進行項目教學設計的能力以及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鄭州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