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胡文潔
摘 要:劉慈欣的《三體》首次實現了我國科幻作品走出國門。筆者通過對世界最大的讀者網站Goodreads 和全球最大的圖書銷售網之一亞馬遜網站上關于《三體》三部曲的圖書銷售量和讀者評價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fā)現西方讀者對《三體》三部曲描繪的零道德宇宙大加贊賞,認為其張揚了理性主義。文章通過對《三體》的三部曲零道德宇宙進行分析,探討《三體》三部曲備受西方讀者青睞的原因,以期為我國科幻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劉慈欣;“三體”系列;零道德;接受
學者江曉原將科幻分為三重境界,分別是科學、文學和哲學。前兩重境界強調科幻的科普與文學特性,第三重則在未來科學技術無限發(fā)展的基礎上,思考人類的位置與命運。“三體”系列的震驚之處不在于其彌漫全書的精妙技術與可以用手觸摸到的鮮活文字,而在于它在科學的思索與理性的想象下,創(chuàng)造了一個零道德的宇宙?zhèn)惱砜蚣堋U腔谶@個倫理框架,劉慈欣抽干上帝的道德戒律,將人類暴露于理性的生存壓力之下,一次次沉重地重復“上帝已死”的哲學問答,在引起了西方讀者強烈情感共鳴的同時驚呼科技的偉大。
在《三體Ⅱ:黑暗森林》中,劉慈欣用他特有的技術冷酷推導出了兩條宇宙文明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1]整個宇宙文明都在遵循這兩條公理,在“猜疑鏈”與“技術爆炸”的限制下,文明與文明之間為了各自的生存不可能進行交流,這就是零道德的宇宙的生存法則,即黑暗森林法則。黑暗森林法則認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fā)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如果他發(fā)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盵2]在這種文明生存需要與資源有限的拷問下,劉慈欣用他透骨的冷酷,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了現實世界的冷漠與殘酷。在高熵文明的面前,在冷酷神秘的宇宙面前,背負道德十字架的人類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在生存與文明的抉擇之間,到底是“給歲月以文明”還是“給文明以歲月”?“三體”系列如同一部宇宙的撒旦之書,向人類的靈魂深處發(fā)出了一道冷酷的咒語。
當人類面臨宇宙的瘋狂打擊,劉慈欣試圖通過各種努力對“人類該何去何從”的生存困境做出解答。羅輯、章北海、程心三人對“生存還是文明”做出的不同選擇,代表了劉慈欣為解決人類的生存困境而努力的三種不同方向。羅輯作為一個玩世不恭的物理學者,喜歡嘩眾取寵、投機取巧,從不在意人類的命運,僅僅因為他在葉文潔的點撥下推導出了宇宙黑暗森林法則,而被推上了面壁人的寶座。即使成為拯救人類的四個面壁人之一,玩世不恭的本性也并未收斂,他利用面壁者的特權給自己找到了一處夢想中的伊甸園,實現了自己多年來對純美愛情的渴望,根本無視面壁者肩上的責任重擔。
在羅輯身上,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劉慈欣在人類面對終結的極端環(huán)境下所做出的努力。羅輯在未成為面壁者之前,是一個十足的縱欲主義者,他生活糜爛,身邊的女性更換頻繁到連自己都記不住名字。他信仰及時行樂,從不把世界末日當回事,以至于刺殺他的三體人類組織都視自己的刺殺行為為“浪費”。他雖然推導出了冷酷的宇宙社會學,但卻用自己的言行實踐著一條與之截然相反的宇宙文明公理:快樂才是生存的第一要義。
在高度發(fā)達的宇宙文明面前,人類弱小得如同一粒塵埃,所有的努力幾乎都是白費力氣。在黑暗森林的打壓下,宇宙最終會走向滅亡,人類的掙扎除了讓地球文明在宇宙的大坐標上多停留幾秒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既然什么都改變不了,還不如珍惜現有的歲月,及時行樂。這就是劉慈欣通過羅輯所詮釋的宇宙生存觀。正如他多次面對讀者質疑“三體”系列太過悲觀時的堅持,“地球不過是圍繞太陽的一顆行星,太陽是銀河系的旋臂中一顆普通的恒星,整個銀河系中有1000億顆太陽,而宇宙中有1000億個銀河系,這樣看來地球連灰塵都算不上”。“這不是悲觀,它就是這么回事,人類就是很弱小的?!盵3]這種近似冷酷的世界觀,讓劉慈欣無比贊同及時行樂的生存態(tài)度:“我認為人類應該把快樂放在第一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能抓住的時候就趕快抓住它,不要總把希望放在未來,不知道未來什么樣子,你隨時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盵4]與其說這是一種悲觀到底的生存哲學,不如說它是對龐大宇宙的深深敬畏,因為只有達到了神性般的敬畏,才會讓人忽略自身的渺小存在。既然宇宙就是一座無法攀登的神塔,那么我們能做的,只是“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5]。
除了羅輯,章北海與程心的嘗試,也代表了人類在面臨終結時的不同努力與選擇。身為軍人的章北海,冷靜、理性、沉穩(wěn),以強大的責任感將人類的文明與生存視為自己一生的使命。為此,他殫精竭慮兩個世紀,甚至不惜違背人類的道德準則來制定自己的逃亡保種計劃。最后,在三體“水滴”毀滅人類全部的太空戰(zhàn)艦后,他帶領著包括“自然選擇”號在內的五艘星際戰(zhàn)艦逃離了太陽系,建立了新的地球文明,進行了真正意義上的宇宙流浪。但在黑暗的宇宙深處,星艦文明仍然逃脫不了黑暗森林法則的詛咒。當星艦地球上的人類意識到所有的燃料只夠一艘飛船行駛時,他們?yōu)榱烁髯缘纳姹l(fā)了一場黑暗的太空戰(zhàn)役。“藍色空間”號殺死了其他四艘戰(zhàn)艦上的全部生命,成為了太空中的“黑暗新人類”。對于這艘已被太空異化的星艦文明來說,地球已經死了,他們不再是人類的一部分。章北海等人企圖以“犧牲部分保存整體”的救亡圖存之道最終以人性的喪失走向了失敗。通過這種由“人”變成“非人”的全面冷酷展示,劉慈欣再一次證明了宇宙黑暗森林法則的不可逾越與人類努力的徒勞、無意義。
與為了生存而選擇異化的章北海相比,程心代表了人類另一種相反的努力,即堅守道德,無畏毀滅。在《三體Ⅲ:死神永生》中,程心被塑造成一個圣母形象,寬容、善良、仁愛。她企圖兩次通過人類的愛來尋找一條共同的宇宙生存途徑,但最終都在殘酷的災難面前,將人類徹底地推向了地獄的大門。第一次,她放棄了執(zhí)劍者的義務,企圖以愛來守護地球與三體兩個世界的文明。但在無愛的三體國度,她失敗了。三體世界無情地統(tǒng)治了人類。第二次,為了保護太空城中的人類,她堵死了人類制造光速飛船的最后一條路,也讓整個地球文明徹底走向了毀滅?!八齼纱翁幱趦H次于上帝的位置上,卻兩次以愛的名義把世界推向深淵,而這一次已沒人能為她挽回?!盵6]人類企圖以愛來贏得宇宙生存空間的嘗試仍然指向失敗,一切為了生存而進行的努力都毫無意義,也許在黑暗的宇宙深處,唯有死神可以永生。
羅輯、章北海和程心三人的不同嘗試,都宣告了人類在探尋宇宙生存之路上的失敗,通過對三人所導致的不同結果進行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在這看似無望的絕境之中,還隱藏著一條通向光明的大道,即快樂與愛。通過羅輯與章北海的對比,我們看到了逃亡的毫無意義,只有快樂才是宇宙生存的力量。而在章北海與程心之間,愛雖然顯得迂腐可笑,但沒有愛的人類只是一個披著人皮的魔鬼。愛雖然不是生存的力量但卻是生存的意義。正如劉慈欣說“人類對于宇宙毫無意義”,既然人類本身就是一種幸運的存在,那么何不以敬畏之心享受當下的快樂,并以愛實現生存的全部意義?這種冷靜的清醒,正是劉慈欣在“三體”系列中企圖對“人類何去何從”這一終極哲學問題的回答,也是西方讀者為之傾心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劉慈欣.黑暗森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4:441.
[2]劉慈欣.黑暗森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4:446.
[3][4]曹靜,劉慈欣.我們都是陰溝里的蟲子,但總得有人仰望天空[N].解放日報,2015-01-17.
[5]劉慈欣.黑暗森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4:334.
[6]劉慈欣.死神永生[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451.
作者單位:
李云,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
胡文潔,株洲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