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療專家曾認為,當夏季來臨,新冠疫情的影響將會緩解。然而,天氣越來越熱,口罩卻似乎還摘不下來。張伯禮院士說,要做好一年內摘不掉的準備。世界氣象組織新近更表示,隨著氣候變化加速,北半球將迎來破紀錄的高溫,而炎熱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增加傳染率,并使防疫更加困難,脆弱人群面臨更高的風險,呼吁各國應對高溫和疫情的疊加。與此同時,更有研究者擔心,全球重大疫情近數十年多發(fā),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氣候變暖會改變宿主和寄生蟲的生理機能,并導致生物多樣性損失,而后者與病原體傳播關系密切,從而增加人類患病的風險。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全球治理氣候的冷暖有著更為強烈的感受與反應,卻忽略了對自然界的解讀,無論氣候異常引發(fā)南極綠雪、澳大利亞森林大火還是非洲沙漠蝗災。相比地球本身,人類的表達顯性直接喧囂,特朗普發(fā)一條推特,各方立即能夠分辨其中利害,股市匯市繼而開始騷動。不過如今,地球的發(fā)言越來越受到重視。16歲的瑞典“環(huán)保少女”格蕾塔·通貝里,不僅現身歐洲議會、達沃斯論壇、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等一系列高級別場合,還登上《時代》封面。盡管成年人對這個為氣候罷課成名的“小屁孩”不無爭議,但她的憤怒無疑彰顯了新生代對包括代際公平在內的氣候正義問題新的見解。
資本圈也出現了變化。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首席執(zhí)行官拉里·芬克每年會給被投企業(yè)的CEO們寫信,他在2020年度的公開信中表示,氣候變化是幾乎所有客戶向貝萊德提出的首要問題,從歐洲到澳大利亞,從南美到中國,投資者都在問應該如何重組投資組合。在他看來,愈演愈烈的氣候危機已成為企業(yè)遠期前景的決定性因素,我們正處在金融業(yè)重塑的邊緣,資本的重新配置將比大多數人預期的要快。
對于風險,資本的嗅覺總會更為靈敏。無論氣候變化的主因是人類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還是地球周期性變化,氣候已經日益深刻影響人類的活動,領先資本在配置上開始考慮這一問題。其視角也將不止于目前中國企業(yè)越來越重視的ESG(環(huán)境、社會和治理)等責任領域,氣候投資可能成為一個嶄新的主題,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將會成為遴選投資標的的一大參照系。至少包括農產品、期貨、保險、氣候相關技術等領域,估值邏輯與投融資生態(tài)都可能受到直接或間接影響。
氣候變化刷新著資本的視野,而資本的介入會不會影響氣候的變遷?膠著的氣候問題,未來會不會得到更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