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牽動著14億中國人的心。有這樣一群人主動請纓站在戰(zhàn)“疫”的最前線,他們在祖國的一聲召喚之下,放棄與家人的團圓,遠離父母妻兒,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爭中。他們是人們口中的白衣天使,他們是14億中國人生命安全的衛(wèi)士。
“就當一塊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義無反顧地到哪里去。我相信每個醫(yī)生都是這樣的?!?020年1月31日,在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僅一墻之隔的武漢市優(yōu)撫醫(yī)院,緊急回到防疫一線的關宏煒,開始和同事們24小時輪班,呵護照料醫(yī)院的病人。
這個春節(jié),她原本要和對象訂婚。1月23日,農歷臘月二十九,她回到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的老家。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加重,訂婚不得不推遲,關宏煒也因交通管制被困在大山中。
“每天看到新聞里病例不斷增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盡快趕回醫(yī)院,現(xiàn)在是醫(yī)院最需要人的時候?!苯辜钡年P宏煒多方聯(lián)系回武漢的車輛,終于聯(lián)系上一輛要去武漢接醫(yī)用物資的急救車。1月30日11時許,急救車順利到達武漢市優(yōu)撫醫(yī)院。深夜疾行,長途跋涉,11個小時的車程,她睡了不到3個小時?!翱剖依锖脦讉€同事都感染了,意識到自己回到武漢的那一刻,我心里有點害怕,怕自己搞不定。但我是一名醫(yī)生,一名共產黨員,這個時候,我必須上!回到了武漢,我只想說,爸媽別擔心,武漢需要我!”關宏煒說。
2020年2月9日上午,山東省臨沂市第三批援助湖北醫(yī)療隊正式集結出征,臨沂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臨床第二團支部書記、七病區(qū)護士見申強名列其中。
除夕夜,見申強在單位微信群報名參加援助湖北醫(yī)療隊,被黨委選定成為兩名候選人之一。正月初一,另一名候選人李善超接到通知,做好準備馳援武漢。而這一次,名單里沒有見申強。這一等就是半個月。眼看著第二批、第三批醫(yī)療隊員紛紛集結出發(fā),他開始著急了。每天,他都要打電話給護理部,詢問有沒有最新選派隊員的消息。
一次次滿懷希望,一次次的失落和不甘。
工作之余,見申強特地找來個人防護的一些視頻資料和診療方案學習,或者和李善超溝通前方情況,希望能盡快熟悉戰(zhàn)況。后來,他干脆就把行李箱放在車里,做好隨時出發(fā)的準備。2月9日,他終于等來了屬于他的“夢想時刻”,接到馳援武漢的通知。在出征儀式上,他難掩激動的心情說:“我父親以前曾當過兵,他在得知我報名參加援鄂醫(yī)療隊后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他鼓勵我說,只要國家有需要,作為醫(yī)務工作者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去馳援一線?!?/p>
見申強的妻子同樣也是一名醫(yī)務工作者?!拔腋嬖V妻子自己已經在第一時間報名的消息時,起初她有些擔心,但同樣作為醫(yī)務人員,她很能理解我的想法,慢慢地也就對我表示了支持?!币娚陱娦χf,感謝有家人成為自己的堅強后盾。
2月8日晚9點30分,剛從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ICU下夜班的唐光明,終于回到了住宿的賓館。當天正好是元宵節(jié),得益于當?shù)貝坌娜耸康馁浰停乒饷鞒缘搅藴珗A。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醫(yī)院ICU的一名護士,1月22日,快下班的時候接到通知,第二天去金銀潭ICU支援護理工作。抵達之前,唐光明只是聽說了金銀潭ICU重癥患者比較多,傳染風險比較高。抵達之后,唐明光才發(fā)現(xiàn)困難遠比他想到的多。
唐光明剛到金銀潭ICU的第一天,遇到了一名67歲的女患者,這位患者病癥不是特別重,但是情緒一直很低落、悲觀,總說:“我不想治了,我肯定治不好,我想安樂死?!碧乒饷骺吹胶缶瓦^去鼓勵她:“再堅持一下,我們正在給你治療,你一定會好的,不要灰心,不要放棄自己?!边@些呼吸困難的患者,因為一直很憋氣,會有一種瀕死的感覺,醫(yī)護人員全副武裝的防護措施會加深他們的恐懼,而他們一緊張,又會加劇呼吸困難,因此他們常常會處于崩潰的邊緣。第二天再來上班時,唐光明發(fā)現(xiàn)這位患者的狀態(tài)好了一些,開始主動和他聊天,傾訴自己內心的孤單、恐懼。后來,這位患者會一直盼著唐光明來,只要一看到唐光明就會喊他:“你終于來啦!”當?shù)弥乒饷魇且瞬藭r,患者還說以后去宜昌一定要去找唐光明。最終,這位患者也成功轉到了輕癥病房。
唐光明說,疫情期間的重癥護理,技術只是一種手段,而技術層面之外的心理看護也十分必要,“有些人就需要你的一句鼓勵,他們就挺過來了;有的人可能就是自己把自己給嚇壞了,最終就沒有挺過來?!?/p>
在岳母家里戴好口罩后,饒歆站得遠遠的,隔著兩個房間看8歲的女兒。在重癥隔離病房上崗后,這是他特別想念女兒的時候會出現(xiàn)的場景。這位已經在重癥醫(yī)學科工作9年的醫(yī)生左腳嚴重崴傷,甚至一度覺得自己可能是骨折了。骨科醫(yī)生診斷建議他至少臥床休息兩周。然而,饒歆被安排在1月18日進入隔離區(qū)1區(qū),輪換第一批次的同事。在既定的換崗時間,饒歆拄著拐杖,一瘸一拐,提前半個小時到達醫(yī)院。除了那根拐杖,饒歆與其他醫(yī)生看起來并沒有不同。
不是每個醫(yī)務人員都能將壓力完全自我消化,甚至轉化為動力。ICU3區(qū)負責人饒歆曾親眼見過年輕醫(yī)生和護士因為壓力過大而崩潰痛哭。作為醫(yī)療組總組長,他不僅要保護自己的同事不在診療病人的過程中被感染,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從某種角度上看,鼓勵與安慰也是他的工作內容。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打響以來,有一群人沖在最前面,扮演著偵查兵、掃雷兵、排頭兵等角色,他們就是急診科醫(yī)生。
武漢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黨支部書記、急診科主任艾芬?guī)ьI200多人的團隊,連續(xù)奮戰(zhàn)40余天,日夜堅守在發(fā)熱門診、留觀病房、搶救室,用信心、耐心和愛心護佑患者。
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劉天城記不得值了多少個這樣的班了。這位1993年出生的醫(yī)生,始終默默堅守著崗位。他說:“對于急診科而言,24小時待命是工作常態(tài)?!?/p>
每天,他都穿上防護衣,戴上護目鏡和面罩,在發(fā)熱門診接診一個又一個病人?;颊呓洺0涯槣愡^來講訴病情,雖然傳染風險很大,但他理解患者急切的心情。為了能讓患者聽得清楚,劉天城也會主動湊過去,向患者詳細解釋治療事項。由于護目鏡一直處于密封狀態(tài),經常會蒙上一層霧氣。為了看清電腦,劉天城常常把眼睛貼近屏幕?!斑@段時間很多同事的視力都下降了不少,看東西有點吃力。”劉天城說。由于穿脫防護服很不方便,他和同事們都不敢喝水,常常大半天忍著不上廁所。有一次,他硬是憋了4個小時的尿。
在武漢市中心醫(yī)院后湖院區(qū)被指定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醫(yī)院前,急診科除了接診發(fā)熱病人,還要收治搶救日常急危重癥患者。急診科醫(yī)生彭歡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他顧不上照顧自己的孩子,對病人卻寸步不離。在這次防控疫情阻擊戰(zhàn)中,彭歡始終沖在前面,細心接診每一位發(fā)熱病人。每當救護車停在門口,他都第一個沖進搶救室積極救治病人。
在抗擊疫情第一線,29歲的李楊宇婧先后轉戰(zhàn)隔離病房、發(fā)熱門診兩個陣地,從事重癥病人護理、咽拭子采樣等與患者密切接觸的高風險工作。
有一線希望,就決不言棄!這是急診科團隊的鏗鏘誓言。艾芬說:“大家擰成一股繩,一定能迎來抗擊疫情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