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阿富汗蒂拉丘地出土服飾所見東西文化互動

        2020-06-23 03:24:43李細珍孫志芹
        絲綢 2020年6期
        關鍵詞:造型藝術飾品

        李細珍 孫志芹

        摘要: 阿富汗蒂拉丘地出土的服飾品作為絲綢之路繁榮時期的社會縮影和歷史見證,具有較高研究價值。文章立足文獻研究,運用圖像學方法對蒂拉丘地出土服飾品的構成形態(tài)、造型手法與紋飾特征進行分析。研究表明:蒂拉丘地出土服飾品體現出兩河流域、西亞、中原、草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這些文化在古代巴克特里亞匯聚,對此地的政治、貿易、文化、宗教和藝術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且,通過研究發(fā)現,東西文化通過服飾品這個媒介在傳播的過程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在從西往東或從東往西的傳播過程中,融入了不同民族的宗教與信仰,產生了不同特色的藝術作品。

        關鍵詞: 蒂拉丘地;服飾形態(tài);飾品;造型藝術;文化互動

        Abstract: As a social epitome and historical witness of 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the Silk Road, the clothes unearthed from Tillia Tepe in Afghanistan are of high research value.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decorative features of the clothes unearthed from Tillia Tepe by means of imagolog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lothes unearthed from Tillia Tepe reflect the multi-cultural factors such as the Mesopotamia, west Asia, central plains and grassland culture. These cultures gathered in ancient Bactria and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s, trade, culture, religion and art there. In addition,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re not changeles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medium of cloth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from west to east or from east to west, different ethnic religions and belief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ulture and art work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re generated.

        Key words: Tillia Tepe; clothes morphology; decoration; modeling arts; cultural interaction

        蒂拉丘地(Tillia Tepe or Tillya Tepe)是位于阿富汗北部席巴爾甘附近的考古遺址,也被眾多學者稱為“黃金之丘”。1978年11月,蘇聯著名考古學家薩里阿尼迪(V.I.Sarianidi)在蒂拉丘地發(fā)現了8個古代墓葬,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當時發(fā)掘出來6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服飾品[1]。目前國內外大多數學者認為蒂拉丘地墓葬是大月氏貴族的墓葬,對其年代斷定主要是依據中國的《史記》和《漢書》兩部史籍。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始月氏居敦煌、祁連(天山)間,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過宛(費爾干納),西擊大夏(巴克特里亞)而臣之,遂都媯水(阿姆河)北,為王庭。”[2]描述了大月氏從中國的西北部遷徙到阿富汗北部的原因和過程。另外《漢書·西域傳》也記錄了大月氏在西漢末年(公元25年)時期的情況:“大夏本無大君長,呈邑往往置小長,民弱畏戰(zhàn),故月氏徙來,皆臣畜之,共稟漢使者。有五翕候……皆屬大月氏?!盵3]國內外學者根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尋找大月氏被匈奴扣押的時間和出逃時間,確定張騫是在公元前129年到達大月氏西遷之后的腹地,說明大月氏在公元前129年之前就征服了大夏。這與西方史料中記載,巴克特里亞王國繁榮了約一個世紀,于公元前2世紀中葉,被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所滅亡,在時間上基本能夠對應[4]。

        蒂拉丘地出土的2萬多件黃金飾品是當時該地區(qū)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一個縮影,具有較高研究價值。其服飾藝術表現出濃厚的東西方文化元素,其中不僅有希臘、草原藝術元素,還具有中原藝術文化因子。無論從制作工藝,還是從造型藝術,都能反映出中西文化在阿富汗這個古絲綢之路交通要道上交流時的繁榮景象。因此,本文將蒂拉丘地出土服飾品置于絲綢之路的宏觀背景下,探討其服飾構成形態(tài)、服飾配件造型與紋飾特征,從而探索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左右,東西方文明互動的多元因素。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指的服飾是指裝飾人體物品的總稱,既包括衣服本身和首飾等配件,也包括懸掛或粘貼在衣服上的裝飾品。

        1 蒂拉丘地出土服飾構成形態(tài)中的多元文化因子

        由于蒂拉丘地墓葬死者為直肢葬,即使纖維制作的衣服已經腐爛,但考古學家仍然可以根據遺落在死者身上的黃金飾品的位置,以及參考當時犍陀羅雕刻表現的貴霜供養(yǎng)人儀態(tài),大致對墓葬死者生前下葬時穿著的服飾進行初步復原。通過復原的服飾圖像與首飾搭配可以看到,幾乎每個墓葬都有出土精致的服飾配件,部分墓葬還有數百個黃金飾片串聯縫綴在衣服的表面,使得蒂拉丘地墓主人的服飾華麗而壯觀。這些華麗的服飾與配件,從側面反映出生活在絲綢之路交通要道的大月氏人,通過貿易獲取了大量的財富。

        1.1 出土服飾構成形態(tài)

        1.1.1 一號墓主人服飾構成形態(tài)

        一號墓主人是一位年齡為25~35歲的女性,服飾經初步復原后,大體款式是:上著長袖上衣,下著長褲,從胸上部開始裹著一件長達小腿根部的長裙,上衣的下半部分被長裙遮蓋。墓主人頭上右側戴著金箔裁剪組合而成的新月形搖葉金發(fā)飾,左側頭發(fā)上裝飾著鼓形發(fā)飾,右耳戴有菱形和三角形及連珠紋組合而成的船形金耳飾,頸部裝飾一條造型樸素的金項鏈。長袖外衣的衣領上裝飾著七塊人與海豚圖飾板,衣服的袖子、前胸、領部、肩部和裙子的胸部、兩側及下擺等部位,分別裝飾著各類方形、三角形、水滴心形、渦形、六瓣花形、蝴蝶結形、五瓣花形、面具形等飾片,這些連綴在衣服上的飾品或為純金飾品,或在黃金飾品內鑲嵌各類綠松石、青金石、黃鐵礦等。這些飾品幾乎布滿全身,使整套服裝熠熠生輝(圖1)。

        1.1.2 二號墓主人服飾構成形態(tài)

        二號墓主人是一位30~40歲的女性,頭戴錐形氈帽,身著長袖長裙。頭部兩側戴有鑲嵌綠松石、珍珠、金珠的搖葉形發(fā)簪,兩鬢裝飾著一對神人馭龍圖吊墜。頸部戴有由11個多面體金珠、4個多面體髹漆木珠、2個六面錐形物,按照一定規(guī)律串聯而成的項鏈。衣領下裝飾著一對騎魚的厄洛斯扣飾,衣服前胸兩側在公主線附近各裝飾著一列鑲綠松石組合式飾件。衣服上還裝飾心形金飾、水滴形金飾。袖子下擺相間裝飾著羊首形金飾和金字塔形金飾片,并且墜有足形和手形吊墜。左右兩手手腕分別戴著一只鑲嵌瑪瑙和綠松石的雙羊相對式金手鐲。右手手指戴著一枚中部鑲嵌有紫水晶的橢圓形戒指,左手戴有兩枚戒指,其中一枚是戒面鑲嵌雕有雅典娜形象的橢圓形綠松石戒指,另一枚戒指中部鑲嵌白金,戒面雕刻著女神雅典娜的形象及其名字。另外,在墓主的小腿根部各戴著一只中間小、兩邊大,呈未閉合狀的圓環(huán)腳鐲(圖2)。

        1.1.3 三號墓主人服飾構成形態(tài)

        三號墓主人是一位18~25歲的青年女性,女墓主身著三件衣服,頭戴圓柱形金飾帽冠。帽冠兩鬢各裝飾一件新月形金發(fā)飾,耳旁兩側分別墜有雙馬形發(fā)飾。頸部裝飾著一條由13個球形體和2個圓錐體,按一定規(guī)律串聯組合而成的項鏈。第一件外套衣領交疊處,裝飾著一對武士圖案金鉤扣。第二件衣服的衣領下裝飾有騎魚的厄洛斯金鉤扣,在衣襟上還裝飾有鑲嵌綠松石的杏仁形金鉤扣。外套門襟兩側、裙下擺部位分別裝飾有五環(huán)紋飾、心形飾、圓形飾和石榴石吊墜。其手上戴三個戒指,手腕上各戴一只手鐲,小腿根部也各裝飾著一只中間小、兩邊大,呈未閉合狀的圓環(huán)腳鐲。并且在腳底發(fā)現了一對用金箔剪成的黃金鞋墊(圖3)。

        1.1.4 四號墓主人服飾構成形態(tài)

        四號墓主人是一位身高1.7~1.85 m,年齡約為30歲的男子。男子頭部發(fā)現了一個盤羊立像和一件樹形步搖,根據羊的四個蹄子下的穿環(huán)和步搖方形底座上的穿孔進行推測,這兩件飾品可能是男子帽冠上的裝飾物。另外此男性的頸部裝飾有一條帶有徽章式吊墜的項鏈。衣服的衣襟、下擺、袖側縫、袖口、褲管中間等部位裝飾有圓圈紋飾板。鞋子內側腳踝處各裝飾有一枚人乘車驅獸的圓形鞋扣,在鞋子的邊緣處還裝飾有五瓣花形金鞋飾(圖4)。四號墓主人的服裝復原主要參考了蘇赫科特爾出土的丘就卻王像,上著筒袖左衽交領上衣,下著長褲,腰間系腰帶,并佩掛短劍,是典型的斯基泰風格服裝[4]131。

        1.1.5 五號墓主人服飾構成形態(tài)

        五號墓主人是一位15~20歲的女性,在發(fā)掘的6座墓中,只有五號墓出土的文物最少,但此墓主卻戴著一條由兩種類型垂飾多次相間組合的豪華項飾。另外,女墓主左右耳各戴一枚鑲嵌著心形綠松石的金耳環(huán),左手上戴著一條鑲嵌著琥珀、綠松石、變質巖等寶石的黃金手鏈,足套一對中間小、兩邊大,未閉合狀的圓環(huán)腳鐲(圖5)。

        1.1.6 六號墓主人服飾構成形態(tài)

        六號墓主人是一位25~30歲的女性,穿戴的飾品比其他5個墓主更豪華。該女性頭戴一頂五樹形步搖金冠,頭發(fā)上裝飾著一對月形墜飾金簪,兩鬢角佩一對女神執(zhí)獸圖吊墜。兩只耳朵各戴一枚丘比特耳環(huán),頸部佩戴一條由10個圓形件和兩個錐形件組合而成的金項鏈。左右兩手各戴一只獅首形手鐲,左手手指戴有一枚刻有男性頭像圖案的金戒指,右手拿著一根短短的權杖。足套一對中間小、兩邊大,未閉合狀的圓環(huán)腳鐲。另外,女性墓主的衣領中部裝飾有一對二神騎獸圖扣飾,衣服的前胸中央偏下位置裝飾一個帶翼的阿芙洛狄忒像,在衣服的前中、袖口,裙子的兩側、下擺等部位還裝飾有各類金屬飾片(圖6)。

        1.2 多元文化體現

        從出土的服裝復原形態(tài)來看,男性服裝為左衽交領短上衣,下著長褲,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款式,這種式樣的服裝在中國古代被稱為“胡服”。據林梅村記載,希臘人從斯基泰人那里學會了穿褲子,黃河流域的古代居民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才接受北方草原游牧人服裝[5]。女性服飾主要為圓領袍衫和開襟式圓領袍衫,并且在袍服下面穿著褲子。袍衫這種上下相連長裙式樣的服裝早期多出現于希臘,因大月氏占領巴克特里亞時,正好是希臘化時期,筆者推測這種式樣的服裝是由西方傳至中亞,而后和從中國西北部遷移至此定居的大月氏人服裝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結合,出現了外穿長袍,下著長褲的式樣,這種式樣后來又隨著絲綢之路傳至中原。因為從目前出土的實物和相關圖像資料來看,這種式樣的服裝在中原的漢代之前幾乎沒有出現過,但隨著漢代絲綢之路鑿空后,逐漸從新疆、到敦煌普及至中原,特別是到了唐代,男女均著圓領袍服,已經成為一種風尚[6]。

        從墓葬出土的飾品來看,蒂拉丘地出土了大量黃金制作的服飾配件,包括金冠、金項鏈、金耳環(huán)、金手鐲、金腳鐲、金牌飾、金雕塑、金掛飾等。在這些出土的黃金飾品的紋飾上,還出現了草原上流行的動物紋飾、希臘眾神形象、中國龍及士大夫乘車的形象,集中體現了埃及文化與兩河流域文化、希臘文化、草原游牧民族文化、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子。從6個墓室出土服飾構成形態(tài)所反映出的大月氏人生活場景、審美喜好及社會習俗等信息,有力地印證了當時蒂拉丘地多元文化共存共融的盛景。

        2.2.3 猛獸襲擊動物造型

        猛獸襲擊動物的形象主要發(fā)現于四號墓的單獸捕食圖板飾、雙獸捕食圖板飾、動物噬咬圖帶飾、短劍、短劍鞘、短劍鞘飾(圖10)等物品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物品上主體部分動物的身體都旋轉了180°,這種裝飾手法主要是為了夸張動物奔跑的速度,是非常典型的草原文化風格。據N.伊什詹茨(N.Ishjamts)所說,猛獸攻擊偶蹄動物的情景,是很早時期以來西亞的藝術特征,這一母題一開始從美索不達米亞傳入小亞細亞,而后又通過塞克人傳播到南西伯利亞,最后又傳入匈奴人中[20]。猛獸襲擊動物最典型的造型是西亞古老文明中的格里芬(鷹獅合體獸)襲擊公牛,這一形象進入西亞和東亞后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受西亞文化的影響,斯基泰人喜愛豹子、獅子與鷹頭格里芬造型,如第聶伯河下游北岸的切爾多姆雷克古墓出土了一件雙耳錯金酒罐,這件酒罐肩部第一層浮雕就刻畫了格里芬吞噬馬鹿的造型[13]406。東亞的匈奴人則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鐘情于老虎、龍、鳳等形象。如鄂爾多斯高原阿魯柴登出土的匈奴金牌飾上塑造了四只老虎吞噬牛的懾人場景[21]。而身處歐亞草原中間地帶的各文化,則凸顯出東西文化混合的特點,如四號墓出土的短劍鞘飾中出現了中國龍的形象,而猛獸襲擊動物卻是西亞的藝術形式(圖10)。

        2.3 希臘文化元素的東傳

        蒂拉丘地出土的物品時間大約為公元前1世紀—公元1世紀,屬于希臘化時期的作品,因此,許多作品中滲入了希臘文化的因子。如一號墓出土的人與海豚圖飾板;二號墓出土的神人馭龍圖吊墜、騎魚的厄洛斯扣飾、雅典娜圖文印戒;三號墓出土的騎魚的厄洛斯扣飾、雅典娜圖文印章;四號墓出土的黃金腰帶上的人物形象、短劍鞘飾、神獸形帶飾、靴扣;五號墓出土的格里芬紋飾件、勝利女神圖印章;六號墓出土的帶翼的阿芙洛狄忒像、二神騎獸圖扣飾等,都是希臘文化影響的見證。經筆者分析,蒂拉丘地墓葬中出土的希臘文化作品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格里芬造型變體形象(圖11),另一類是希臘諸神形象(圖12)。

        2.3.1 格里芬造型

        格里芬造型,主要是被刻畫為鷹頭、獸身、帶翼的神獸。蒂拉丘地出土有關格里芬變體造型主要有帶翼的龍或馬、驅車的帶翼雙頭神獸、撕咬動物的帶翼神獸、鷹頭帶翼神獸等形象。根據考古材料和古代文獻,有翼神獸的來源能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后半葉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的故鄉(xiāng)[22]。隨著西亞各民族的交流,這一題材的圖案造型又傳播至埃及、中亞、歐亞草原、中國等地。如牛津阿什姆林博物館現藏的一件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片巖雕版上用浮雕技法刻畫著一只鷹首翼獸形象[22];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波斯大流士大帝的首都波斯波利斯都城遺址中,被人稱為“萬國門”的墻柱的正面,也雕刻有人面翼獸像[22];現藏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巴澤雷克古墓出土的一件馬鞍墊子上,就有兩只對稱的格里芬襲擊鹿或羚羊的造型[13]408;另外,中國洛陽魏晉時期的墓葬遺址中經常能夠發(fā)現帶翼動物的陶制作品或石刻[22]。值得注意的是,格里芬題材的圖像從西亞傳到中亞、草原和中國后,被各民族的人廣泛認同、繼承和發(fā)揚,并且在這一題材中傾注了本民族的文化因素,使這一題材得以變化和發(fā)展。

        2.3.2 希臘諸神形象

        希臘眾神的形象是亞歷山大東征時開始蔓延至中亞的。眾所周知,亞歷山大在東征途中,每攻下一個地方,都會在當地建造一座希臘化的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現在埃及的尼羅河流域、阿姆河流域、伊朗北部和西北印度的犍陀羅平原等地均有發(fā)現希臘化城市的遺跡。而希臘人在建造城市的過程中少不了希臘古典的眾神浮雕藝術,于是希臘諸神的形象,也隨著亞歷山大東征的步伐席卷整個亞洲。在蒂拉丘地墓葬出土的黃金藝術品中,不僅有智慧女神雅典娜形象,勝利女神妮可形象,愛神厄洛斯騎魚的形象,酒神狄俄尼索斯騎獅的形象,還有希臘神話中愛神阿芙洛狄忒的小型塑像(圖12),可見古代巴克特里亞地區(qū)受希臘化影響頗深。值得注意的是蒂拉丘地一號墓出土了7件人與海豚圖飾板,有學者分析這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之子特里同與海豚的形象,并且,此學者推測,中國北朝佛教造像中河神王的圖像應該與此相關,這一形象應該是由粟特人傳入中國[23]。

        2.4 中原文化元素的西傳

        中國是絲織大國,早在張騫開鑿絲綢之路之前,絲綢就已經由草原絲綢之路傳到西域諸國[24]。蒂拉丘地墓葬中也出現絲綢的遺跡,只不過絲織物不易保存,所以發(fā)掘報告只提到墓主服裝或用絹做成,卻無實物照片提供[5]274??傮w來說,蒂拉丘地墓葬中出土中國文化的物品較少,除了絲綢和中國式樣的銅鏡外,在黃金飾品方面,主要有中原文化的龍形象,如神人馭龍圖吊墜、龍紋扣飾,另外還有中國士大夫乘車驅獸的黃金靴扣。

        蒂拉丘地出土飾品中,有多件作品出現了龍的形象,并且其所含龍的形象與中原漢族龍的形象較為接近(圖13)。值得注意的是,蒂拉丘地出土的龍的形象多為翻唇龍嘴,郭物[25]將這種翻唇神獸稱之為“東方的格里芬”,并且認為這種以翻唇為主要特點的神獸,其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遺址中出土的紅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時期的玉豬龍,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吸收了這個式樣,并將之運用到其他動物紋樣中。隨后,這種翻唇獸的形象隨著斯基泰人的活動和文化的交流,傳播到了高加索以南地區(qū)。在公元前5—公元3世紀,這種翻唇神獸形象在中國和西伯利亞的游牧民族中非常流行。筆者認為,這種翻唇龍的形象可能是生活在中國西北部的大月氏,經西遷帶到了巴克特里亞地區(qū)。

        四號墓出土的黃金飾品中,有一對人物乘車驅獸的圓形靴飾,這件作品的中心圖案為鏤空高浮雕,表現一人乘車驅獸前行的側面形象,車上的人穿著立領長袍,袖口寬大,被很多學者認為是中國的長袍服飾。并且,此人物的頭發(fā)結髻于頭頂,和中國漢代士大夫的形象頗為吻合(圖14)。另外,該男性乘坐的雙輪傘車,和漢代畫像石上刻畫的漢代馬車也極其相似(圖15),但此浮雕刻畫的不是馬,而是兩只帶翼怪獸。

        關于蒂拉丘地出土中國士大夫乘馬車形象,可能是張騫鑿通絲綢之路后,中原漢人到此地經商,而后,其新穎的裝束被當地的手藝人記錄下來,做成了藝術品,又或這種形象是由游牧民族通過絲綢之路,將中原的人物與馬車形象傳至此地。

        3 結 語

        蒂拉丘地出土服飾種類豐富,造型別致,集中體現了中原、希臘、草原、埃及和兩河流域等多元文化因素。西邊的文化如希臘文化、埃及與兩河流域文化,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快速席卷至中亞,并與當地文化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藝術作品;而草原文化和東邊的中原文化主要通過絲綢之路,由商人和游牧民族傳播至中亞,經中亞民族吸收后,運用到了裝飾紋樣中。東西文化在古代巴克特里亞匯聚,在此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推動力,對此地原有的藝術審美發(fā)起挑戰(zhàn),從而豐富和影響著此地服飾藝術品的多元化發(fā)展??梢园l(fā)現東西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在從西往東或從東往西的傳播過程中,融入了不同民族的宗教與信仰,產生了不同特色的藝術品,也進一步證明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具有兼容并蓄的態(tài)勢。

        參考文獻:

        [1]沙里阿尼迪. 大夏國的黃金藝術品[J]. 李凇, 譯. 西北美術, 1997(2): 51-53.

        Sarianidi. Gold works of art in Daxia[J]. Translated by LI Song. Northwest Fine Arts, 1997(2): 51-53.

        [2]司馬遷. 史記[M]. 北京: 線裝書局, 2006: 513.

        SIMA Qian. Shi Ji[M]. Beijing: Thread-Binding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6: 513.

        [3]班固. 漢書[M]. 西安: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06: 783.

        BAN Gu. Han Shu[M]. Xian: Taibai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6: 783.

        [4]小谷仲男. 大月氏: 尋找中亞謎一樣的民族[M]. 王仲濤, 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7: 65.

        KOTANI N. Da Rou Zhi: Looking for the Mysterious Peoples in Central Asia[M]. Translated by WANG Zhongtao.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7: 65.

        [5]林梅村. 西域文明: 考古、民族、語言和宗教新論[M].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5: 274.

        LIN Meicun. Western Civilization: New Theories on Archaeology, Nationality, Language and Religion[M]. Beijing: The Oriental Press, 1995: 274.

        [6]張蓓蓓.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新疆與中原民族婦女服飾交流[J]. 民族藝術研究, 2015, 28(2): 122-130.

        ZHANG Beibei. An exotic wind-the communication of womans dress between Xinjiang and central district of China from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o Sui and Tang dynasties[J]. Research on Ethnic Art, 2015, 28(2): 122-130.

        [7]張文玲. 黃金草原: 古代歐亞草原文化探微[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98.

        ZHANG Wenling. The Golden Steppes: An Exploration of the Ancient Eurasian Steppe Culture[M]. Shanghai: 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2012: 98.

        [8]成都博物館. 阿富汗: 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M].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8: 237.

        Chendu Museum. Afghanistan: The Crossroad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M]. Beijing: Cul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2018: 237.

        [9]孫機. 步搖、步搖冠與搖葉飾片[J]. 文物, 1991(11): 55-64.

        SUN Ji. Buyao, buyao crown and buyao leaf ornament[J]. Cultural Relics, 1991(11): 55-64.

        [10]江楠. 金步搖飾品的發(fā)現與研究[J]. 草原文物, 2012(2): 74-83.

        JIANG Nan.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n the golden step jewelry[J]. Steppe Cultural Relics, 2012(2): 74-83.

        [11]范曄. 后漢書·輿服志: 下[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5: 3676-3677.

        FAN Ye. Book of the Later Han Dynasty, Yufu Zhi: Ⅱ[M]. Beijing: Zhonghua Publishing House, 1975: 3676-3677.

        [12]江楠. 中國東北地區(qū)金步搖飾品的發(fā)現與研究[D]. 長春: 吉林大學, 2007: 42.

        JIANG Nan. The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f Gold-Buyao Ornaments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D].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2007: 42.

        [13]沈愛鳳. 從青金石之路到絲綢之路:下[M]. 濟南: 山東美術出版社, 2009: 389.

        SHEN Aifeng. From Lapis Lazuli Road to Silk Road: Ⅱ[M]. Jinan: Shandong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09: 389.

        [14]郭物. 一人雙獸母題考[J]. 歐亞學刊, 2002, 4: 1-33.

        GUO Wu. One man and two animals the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2002, 4: 1-33.

        [15]林梅村. 吐火羅人與龍部落[J]. 西域研究, 1997(1): 11-20.

        LIN Meicun. Tocharian and dragon tribes[J]. The Western Regions Studies, 1997(1): 11-20.

        [16]沈愛鳳. 雙馬神藝術造型探析[J]. 裝飾, 2005(8): 48-49.

        SHEN Aifeng. Analysis to artistic form of god of double horses[J]. ZHUANGSHI, 2005(8): 48-49.

        [17]林梅村. 古道西風一考古新發(fā)現所見中西文化交流[M]. 北京: 生活·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 2000: 8.

        LIN Meicun. A study on the gods of Tukhara,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ancient road[M]. Beijing: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8.

        [18]MALLORY J P. In Search of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 Archaeology and Myth[M].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89: 204.

        [19]王蘊錦. 從“黃金之丘”服飾配件藝術探究絲綢之路多元因素[J]. 藝術設計研究, 2018(1): 53-58.

        WANG Yunjin. Research on diversification factors of costume accessories in "Tillya-tepe" on the Silk Road[J]. Art & Design Research, 2018(1): 53-58.

        [20]雅諾什·哈爾馬塔. 中亞文明史:第二卷[M]. 徐文堪, 譯.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2: 118-119.

        JANOSH Harmat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Ⅱ[M]. Translated by XU Wenkan. Beijing: The External Translation Press of China, 2002: 118-119.

        [21]田廣金, 郭素新. 內蒙古阿魯柴登發(fā)現的匈奴遺物[J]. 考古, 1980(4): 333-338, 364, 368, 394-396.

        TIAN Guangjin, GUO Suxin. The relics of Huns found in Aruchiden, Inner Mongolia[J]. Archaeology, 1980(4): 333-338, 364, 368, 394-396.

        [22]張成渝, 張乃翥. “洛陽格里芬”美術遺跡與西域文明之東漸[J]. 形象史學研究, 2016(2): 140-172.

        ZHANG Chengyu, ZHANG Naizhu. The "Griffin" art relics in Luoyang and the eastern spread of Western civilization[J]. Image Historical Studies, 2016(2): 140-172.

        [23]王敏慶. 黃金之丘下的河神:阿富汗蒂拉丘地1號墓出土的人與海豚金牌飾圖像初探[J]. 世界宗教文化, 2018(5): 65-71.

        WANG Minqing. The river god under the golden hil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gold decoration image of man and dolphin unearthed from the No.1 tomb in Tillia tepe, Afghanistan[J].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2018(5): 65-71.

        [24]沈愛鳳. 絲綢質料對于大西域造型藝術的視覺價值[J]. 絲綢, 2007(12): 66-68.

        SHEN Aifeng. The visual value of silk material to the formative arts of the Western Regions[J]. Journal of Silk, 2007(12): 66-68.

        [25]郭物. 翻唇神獸: 東方的“格里芬”[J]. 歐亞學刊, 2007, 9: 215-238.

        GUO Wu. Eclabium mythical animals: "Griffin" in the Eas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2007,9: 215-238.

        猜你喜歡
        造型藝術飾品
        “蓮花壺”的造型藝術和文化蘊含
        山東陶瓷(2020年5期)2020-03-19 01:35:38
        論紫砂壺“尋覓”的造型藝術和意境之美
        論紫砂壺“壽桃半提”的造型藝術
        手工類飾品
        中國寶玉石(2019年2期)2019-05-13 02:26:16
        飾品
        延河(2018年6期)2018-06-11 07:34:16
        圣誕蛋糕飾品
        諶宏微的造型藝術
        水利工程要重視造型藝術和包裝設計
        飾品與靈感間的故事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23:06
        大同地區(qū)石獅子造型藝術初探
        白色白色视频在线观看| 19款日产奇骏车怎么样| 高清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模影院| 丁香婷婷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美女视频在线观看亚洲色图|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色www视频永久免费|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人| 亚洲熟女av超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91九色老熟女免费资源| 午夜理论片yy44880影院|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乱伦一区二| 日韩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 丝袜美腿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aaaaa网站|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91羞射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伊人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秘 蜜桃1区| 亚洲最稳定资源在线观看|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白白色发布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