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以立 圖|打浦橋話劇社
演出現(xiàn)場
國際殘疾人日前夕的上海,陰雨綿綿。
全盲人士王先生在地鐵口滿懷期待地站著,似乎在等待什么。不一會兒,一句親切的問候聲在他的耳邊響起,一雙溫暖的手輕輕觸碰到他的手臂。原來一位健視志愿者來到他的身邊。兩個人親密地說著話、撐著傘,走入雨中,來到盧灣文體中心劇場。原來,他們都來自公益組織“藍睛靈”,此刻正要去觀看國內(nèi)首部無障礙話劇《金龍》。《金龍》是德國當(dāng)代經(jīng)典話劇,被譽為“近十年最受矚目的德語劇本”。
過去幾年,上海已有多家影院開設(shè)“無障礙電影專場”,可對于話劇,對于很多視障人士來說,則是一個全新的東西。“他們中有的人從未看過一場,因此他們非常期待我們的演出,報名非常踴 躍?!?/p>
說話人叫殷明,是《金龍》的制片人,也是演出方打浦橋話劇社(以下簡稱“話劇社”)的社長。話劇社由一群熱愛話劇表演的非職業(yè)演員組成。平日里,他們是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下了班,登上舞臺,搖身一變,他們又是一群熠熠發(fā)光的演員。除了熱愛話劇,他們也心系公益,先后前往上海兒童福利院、上海青浦育才學(xué)校、上海兒童醫(yī)院做過公益演出,也曾做過自閉癥兒童主題的話劇演出等。
《金龍》的演出,可謂開創(chuàng)無障礙話劇之先河。舞臺上,演員們正賣力地進行表演;舞臺后的音控臺中,拿著話筒,解說員志愿者對舞臺場景、演員動作同步做具體描述;舞臺下,戴著同聲傳譯設(shè)備,和健視觀眾們一起,視障觀眾們津津有味地收聽著現(xiàn)場解說,在聲音的世界里感受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看”完長達兩個小時的話劇——無障礙地觀賞一部精彩的話劇演出,這才是融合社會理應(yīng)具備的常 態(tài)。
《金龍》大獲成功。一位青年視障觀眾告訴記者,覺得話劇很有深度,演員的表演也非常精彩,能引起他對生命的思考。不過,一位稍微年長的視障觀眾覺得,因為是一個節(jié)奏非??斓脑拕?,一些劇中的場景就需要更詳細的解說。事后,記者采訪殷明,試圖還原國內(nèi)首部無障礙話劇背后的點滴故事以及話劇社成員們的赤子情懷。
Q=《至愛》雜志
A=殷明
Q: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話劇社。為何選擇以話劇藝術(shù)的形式來踐行公益?
A:我們是一群喜歡話劇表演的人,有些是大學(xué)時代參與過學(xué)校話劇社的資深話劇迷,有些是戲劇學(xué)院科班出身的學(xué)院派。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并沒有能夠繼續(xù)從事相關(guān)工作,但是內(nèi)心一直渴望可以登上舞臺。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組建話劇社。
在排練出幾部質(zhì)量還不錯的話劇后,我們覺得,僅僅是完成小我的夢想是不夠的。于是,我們想把話劇演出帶給更多人。通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弱勢群體非常想感受話劇演出的魅力,渴望走進劇場。但是,動輒上百元的話劇門票,以及沒有合適觀看的話劇劇本,對于他們來說,這可能是橫亙在他們和話劇之間的障礙。
Q:為何選擇以《金龍》作首次嘗試?在話劇層面,這個臺本最大的難度在哪里?在進行無障礙話劇后,它的技術(shù)難度又在哪里?
A:如何在整部劇的48個場景里,5位演員在總共15個角色里實現(xiàn)順利切換,這對于我們非職業(yè)演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之前的一場演出中,年紀奔五的演員徐坤是帶病演出的。因為前一天的熬夜排練使他血壓上升,所以在上場前還吃了降壓藥。
之所以選擇《金龍》,是因為它講述的就是一群孤獨人。而這份孤獨感,可能是身處黑暗的視障人士所能夠體會的。而且通過志愿者們的付出,他們更能感受到一種別樣關(guān)懷——他們并沒有被社會拋棄,還有人在關(guān)注、幫助他們。在他們面對痛苦和掙扎之時,希望這份關(guān)懷能讓他們感受到光明和希望。
至于技術(shù)問題,因為此前沒有無障礙話劇先例可參考,“無障礙電影”經(jīng)驗也無法套用;而且現(xiàn)場如果有人在舞臺后大聲念出劇情,又很容易讓舞臺上的演員出戲。思索再三,《金龍》劇組決定選定用同聲傳譯的方式,并計劃在演出現(xiàn)場配備解說員志愿者,進行現(xiàn)場解說。同時,為了保證現(xiàn)場同步解說的正確性和及時性,解說員志愿者以及解說詞撰寫志愿者提前進組,并參與一個多月排練,幾易其稿,才最終確定了正式演出的解說 詞。
不過,無障礙話劇最大的難度不在于技術(shù),而是在于“不理解”。最初也有反對之聲,認為視障人士未必需要話劇,打造一部針對這類人群的話劇似乎有嘩眾取寵之嫌。而這個反對聲,不止來自外部,也來自話劇社的成員們。但是面對各方質(zhì)疑,《金龍》劇組并沒有退縮。他們不僅進行視障人士調(diào)查,參與幫助視障人士的公益活動,還邀請視障人士走進《金龍》排練現(xiàn)場。
Q:為何打浦橋話劇社選擇以戲劇為載體踐行公益?在您的理解中,何為戲劇公益的價值和意義?體現(xiàn)方式是怎樣的?
A:對于本次的無障礙公益話劇演出,我們也感觸很深。很多人坦言,在參與這次活動之前,自己和視障人士是零交集。通過這次演出,大家更愿意給予他們更多幫助。我們這代人以獨生子女偏多,往往會不太考慮到他人,不太懂得照顧和幫扶他人。所以通過踐行公益,通過幫助他人,我們也收獲了快樂和成長,成就更好的自己。
雖然當(dāng)金錢至上的觀念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信仰,當(dāng)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標簽,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人知道,還有一群人用自己的行動和愛心,傳遞著溫暖,我相信會感召并鼓舞更多人投身公益,讓這座城市散發(fā)著人情味兒。
Q:打浦橋話劇社未來有無相關(guān)無障礙計劃?
A:這是話劇社無障礙計劃的第一步,反響很好。之后,我們會積極吸取本次演出活動的經(jīng)驗,將無障礙話劇的演出常態(tài)化、制度化,讓更多的視障觀眾可以在之后劇社的演出中,和健視人一起坐在劇場里觀劇,從而消弭孤獨、感受溫暖。
正如我們的口號所說的那樣:“戲劇傳遞溫暖,愛心鑄就非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