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作品最能說明作家其人

        2020-06-22 13:08:14卞毓麟
        新閱讀 2020年6期
        關鍵詞:阿西莫夫自傳書名

        卞毓麟

        2020年,適值美國科普泰斗兼科幻巨擘艾薩克·阿西莫夫百年誕辰。40多年來,我發(fā)表的關于阿西莫夫的文章已不下40篇,它們或視角不同,或主題各異,或深淺有別,或詳略不一。今又逢讀書日,正好借書緬懷已辭世28載的阿西莫夫。

        “比他們想知道的還要多”

        大約半個世紀以前,阿西莫夫就說過:“作家自己寫的作品最能說明其人。倘若有人堅持要我談談我自己的情況,那么他們可以讀一下我的幾本書:《作品第100號》《早年的阿西莫夫》以及《黃金時代以前》,在那些書里,我告訴他們的東西比他們想知道的還要多得多。”

        《作品第100號》是阿西莫夫的第100本書,1969年出版。該書節(jié)選他此前99本書中的代表性片段,精心編排,酌加說明而成。書末按時間先后列出這100本書的序號、書名、出版者和出版年份。那么,這究竟是些什么樣的作品呢?

        所有的圖書可歸為非虛構的和虛構的兩個大類,在這兩個方面阿西莫夫都是一流的高手。他的頭100本書中,非虛構類的有72種,包括科學讀物57種(科學總論6種,數(shù)學5種,天文學12種,地球科學1種,化學和生物化學13種,物理學6種,生物學6種,科學隨筆8集),人文類讀物14種(歷史9種,文學1種,談《圣經(jīng)》的4種),再加上《作品第100號》本身;虛構類的有28種,包括長篇科幻小說16部,探案1部,科幻小小說與短篇科幻故事8集,以及由他主編的科幻故事3集。

        這100種書中,包括首創(chuàng)“機器人學三定律”的《我,機器人》,著名的《基地》科幻系列小說之前三部,日后數(shù)次增訂的傳世之作《聰明人的科學指南》《阿西莫夫氏科技傳記百科全書》等。1967年春,阿西莫夫曾對美國《新聞周刊》的記者哈維·安羅森說:“從1939年到1949年,我認為自己是個科幻小說作家;從1949年到1958年,我仍然自認為是個生物化學家;從1958年到1965年,我認為自己是個科普作家?,F(xiàn)在我不知道該把自己看成什么,我的興趣是歷史?!?/p>

        阿西莫夫的頭100種書,出版時間跨度是整20年:第一個5年出版13種,第二個5年19種,第三個5年19種,第四個5年出了29種。更有甚者,這樣的速度在日后竟被不斷超越。1985年2月,我收到了阿西莫夫簽名寄贈的《作品第300號》(1984),他在此書“序言”中寫道: “我的第一個100本書,花費了我237個月;我的第二個100本書,花費了我113個月;我的第三個100本書花費了我69個月……”

        1988年8月,我到他家做客時,他告訴我,剛收到其新出版的第394本書。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多達470種,其中非虛構類作品有科學類讀物205種,人文類讀物47種,自傳3卷,以及其他14種;虛構類作品有長篇科幻38部,科幻小小說與短篇科幻故事33集,主編科幻故事118集,以及探案故事等作品12部。有一位熱心的圖書管理員說,阿西莫夫?qū)懙臅鴰缀鹾w了杜威十進分類法的每一個類別。誠然,沒有一個作家比他在更廣闊的領域?qū)懴赂嗟臅?/p>

        阿西莫夫的工作量大得驚人。但是他說:“其實沒有什么好奇怪的。我的工作量是一點一點增加的。這種情況就好像古希臘傳說中的克羅托那的米洛,那位成功的舉重運動員。據(jù)說他先舉起一頭剛出生的小牛犢,然后在小牛長大的過程中,他每天舉它,直到他能夠舉起一頭完全長大的公牛?!?/p>

        如今,最有助于了解阿西莫夫其人的,我認為是《作品第100號》《作品第200號》《作品第300號》,以及他的3卷自傳《記憶猶新》《歡樂依舊》和《人生舞臺——阿西莫夫自傳》,后文對此還會詳談。至于阿西莫夫何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那還得從他的童年談起。

        閱讀是寫作的上游

        阿西莫夫1920年1月2日出生于俄羅斯,雙親是猶太人。1923年他隨父母移居美國,定居紐約的布魯克林區(qū)。他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主修化學,1939年19歲時畢業(yè),兩年后取得碩士學位。此后,他在美國軍隊服役4年,1948年又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49年起阿西莫夫在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任教,升至副教授。1958年離校成為職業(yè)作家,1979年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授予他教授頭銜,1992年4月6日在紐約病逝。

        阿西莫夫的父親是個小店主,他無暇亦無能引導子女優(yōu)選發(fā)展方向。環(huán)境使阿西莫夫從小練就了一種獨特的本領:保持適度的壓力使自己迅速地汲取知識,但又不覺得壓力的存在。他在上學之前,就請年齡稍大的孩子教他讀、寫英語字母,自己學會了識字。上小學后,他常常會因其他孩子識字有困難而感到驚訝。

        上學后,阿西莫夫一個星期就看完了學校發(fā)的課本。父親給他辦了一張圖書館借書卡,因為無人引導,所以他什么書都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竟然一字一句地記住了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的全部?!澳闳我獗痴b一節(jié),我都能告訴你可以在哪里找到?!彼砟暝谧詡髦腥缡钦f。

        有一次阿西莫夫病了,讓母親替他到圖書館借書。他答應母親,她借什么他就看什么。結(jié)果母親帶回一本關于托馬斯·愛迪生的書,這幾乎就成了阿西莫夫走進科技世界的入門階梯。

        長大一些之后,小說把阿西莫夫引向了非虛構類讀物。讀了大仲馬的《三劍客》,自然會對法國歷史感興趣。阿西莫夫讀了房龍談論歷史的書,覺得還不滿足,于是又將19世紀法國歷史學家迪呂伊寫的世界史讀了好幾遍。年齡再大一些,他發(fā)現(xiàn)了狄更斯,竟然將《匹克威克外傳》看了26遍!

        阿西莫夫認為,自己早年真正的教育是從公共圖書館獲得的。圖書館是一座敞開著通往奇跡和成就的大門,他為自己聰明地敲開那扇門,充分地利用它而深感自豪。晚年的阿西莫夫不斷從報紙上看到圖書館基金被一再削減,不由得哀嘆:“我只能認為這扇大門正在關閉,美國社會又找到了一條毀滅自己的途徑?!?/p>

        阿西莫夫自認是典型的“書蟲”。他猜想,有些人必定會好奇:究竟是什么緣故居然會使一個年輕人如此可悲地不斷讀書,而毫不在乎生命的光輝在不經(jīng)意地流逝?阿西莫夫則認為:人生快樂,生命便是輝煌的,思考和想象的相互影響遠勝過肌肉和神經(jīng)之間的作用。他覺得,“閱讀一本好書,迷失在它趣味盎然的語言和引人入勝的思想之中,實在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極大樂趣?!?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綜合性閱讀,將阿西莫夫的興趣引向了20個不同的方向,并且所有這些興趣都終生保留下來了。閱讀是寫作的上游,海量的閱讀為他日后著書論述科學、歷史、文學、神話……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阿西莫夫成名后,介紹其作品的文章汗牛充棟,而涉及其閱讀的卻甚罕見。偶爾也會見到一些實例,如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醞釀研制大型空間望遠鏡(后以“哈勃”冠名),遂有出版社邀請阿西莫夫撰寫一部關于天文望遠鏡史的科普讀物。阿西莫夫說自己對此并不熟悉,編輯就給他送來一大堆有關望遠鏡的資料。此后他寫成的《洞察宇宙的眼睛——望遠鏡的歷史》非常出色。我有幸(與黃群合作)執(zhí)譯此書,天文界同人對此頗多褒揚。

        阿西莫夫讀書的方式,不可能成為一種范式,但這對他的成功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他的閱讀史無可復制,但是富于啟迪,值得研究。

        年近不惑的雙重轉(zhuǎn)折

        1989年春天,在波士頓大學建校150周年慶祝活動中,69歲的阿西莫夫給一大批學生做報告。在互動環(huán)節(jié)有學生問:“阿西莫夫博士,我們聽到了一場非常精彩的報告。既然你是波士頓大學的教師,為什么不定期給我們授課?”

        阿西莫夫答道:“40年前,我是這個學院的教授,講了9年課,總共大約有100門次,它們是學生們聽到的最好的課,但是,”他停頓了兩秒鐘,以便確認學生們都在聽——“我被解聘了?!?/p>

        聽眾席上傳來一片嘆息聲??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當年阿西莫夫取得博士學位后,在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生物化學系得到一個教職,1951年晉升為生物化學助理教授。幾年以后,他被公認為學院里最出色的授課者,1955年被提升為副教授。

        那時,阿西莫夫已因他的機器人故事、《基地》系列以及杰出的短篇科幻《日暮》(一譯《黃昏》)等作品而出了名。非虛構類作品方面,他在20世紀50年代也開啟了一道新的泄洪閘,接連出了8本青少年科普讀物:《生命的化合物》(生物化學)、《種族與人民》(遺傳學)、《原子內(nèi)幕》(核物理學)、《宇宙之磚》(化學)、《區(qū)區(qū)一億萬》(科學隨筆)、《碳的世界》和《氮的世界》(均為有機化學),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時鐘》(天文學)。

        在醫(yī)學院期間,晚上、周末和節(jié)假日,阿西莫夫都在寫科幻小說,但他從不在上班時間寫,他覺得那樣做不道德。然而,這還是引起了校方的不滿。到了1958年,他的年薪在整個大學的教授層中是最低的。

        1956年,阿西莫夫接受了一小筆政府撥給的經(jīng)費,要他寫一本關于血液的書。當時的醫(yī)學院院長基弗拒絕把錢給他。阿西莫夫指出:“這一筆是指定給我的,如果不讓我拿到,我要告到華盛頓去?!被グ彦X給阿西莫夫了,暗中卻在準備解雇他。

        1957年12月18日,基弗把阿西莫夫召到辦公室攤牌:“我們這所學院供養(yǎng)不起一位科學作家。你的任職到1958年6月30日結(jié)束?!边@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基弗助推阿西莫夫走上了職業(yè)作家之路。幾乎與此同時,阿西莫夫?qū)懽鞯姆较蛞舶l(fā)生了一個重大轉(zhuǎn)折。

        早期的科普作品,使阿西莫夫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很擅長此道,而不只是將其用作科幻小說情節(jié)的陪襯;加之1957年下半年蘇聯(lián)發(fā)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又使他深感美國公眾的一般科學素養(yǎng)已落后于衛(wèi)星上天所標志的當代科技水平,自己有責任努力使這種差距盡快地縮小。于是,他毅然收縮早已得心應手的科幻創(chuàng)作,而全神貫注于撰寫科普讀物了。直到15年后,1972年才重新出現(xiàn)他的大部頭科幻新著,那就是有名的《諸神》。

        寫作經(jīng)驗和教學生涯使阿西莫夫認清,自己決不會成為第一流的科學家,但有可能成為第一流的作家?!白鞒鲞x擇當然很容易:我決定做自己能夠干得最好的事情?!?958年他在離開波士頓大學時對上司說,自己已經(jīng)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學作家之一,但他的打算是成為最好的,而不僅是“之一”。他不太在乎自己能不能成為正教授,而富有戲劇性的是,鑒于他的巨大貢獻和聲望——

        “1979年,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我本人完全沒有任何暗示——主動將我提升到正教授的行列。經(jīng)歷了24年,我的頭銜中終于不必再帶上那個令人生厭的‘副字了?!薄艾F(xiàn)在,我是生物化學教授。”這是他第二卷自傳《歡樂依舊》的結(jié)尾。

        說說那些“大部頭”

        阿西莫夫著作中有不少篇幅不大的兒童讀物,但也有好些體量非凡的“大部頭”。這里介紹一些非虛構類作品,暫且不談科幻小說。

        阿西莫夫的科學讀物,部頭最大的有3種:《阿西莫夫氏最新科學指南》《阿西莫夫氏科技傳記百科全書》和《阿西莫夫氏科學和發(fā)現(xiàn)年表》,皆為近百萬言的巨著。

        《阿西莫夫氏最新科學指南》的原型,是1960年出版的《聰明人的科學指南》,1965年修訂為《聰明人的科學新指南》,1972年再修訂為《阿西莫夫氏科學指南》,1984年再度修訂而成《阿西莫夫氏最新科學指南》。我國科學出版社曾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分成 4個分冊出版中譯本。1991年科學普及出版社推出名為《最新科學指南》的中本版,1999年江蘇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同一譯本,書名《阿西莫夫最新科學指南》。全書從“科學是什么”談起,對現(xiàn)代自然科學做了流暢細膩的全景式描繪,并在這幅瑰瑋的科學導游圖中,融入許多精妙的見解。例如,作者鼓勵人們不必對科學望而生畏:“要能滿意地欣賞一門科學的進展,并不需要對科學有完滿的了解。沒有人認為,要欣賞莎士比亞的戲劇自己就必須能寫一部偉大的作品:要欣賞貝多芬的交響曲,自己就必須能作一部同等的樂曲。同樣地,要欣賞或享受科學的成果,也不一定非得具備科學創(chuàng)造的能力?!标P鍵則在于科學家與非科學家之間要多多溝通。

        此書的成功出乎始料,于是編輯又縱容阿西莫夫再寫一本“大部頭的書”。這最終導致了兩大卷的《阿西莫夫氏圣經(jīng)指南》:第一卷談“舊約”,1968年出版;第二卷談“新約”,1969年出版。接著,1970年又出版了兩大卷的《阿西莫夫莎士比亞指南》,第一卷為“希臘、羅馬和意大利戲劇”,第二卷是“英國戲劇”。

        《阿西莫夫氏科技傳記百科全書》的中文版書名為《古今科技名人辭典》。它1965年問世時,是阿西莫夫已出版的部頭最大的一本書。經(jīng)1972年、1982年先后兩次增訂,最終包含了1510位古今科學家的傳略。阿西莫夫在“序言”中寫道:許多人似乎“想當然地把這本書當作集體努力的結(jié)果,即由我?guī)ьI了一隊數(shù)目可觀的人馬進行研究和編寫而成”,事實上卻是“我一個人做了所有必須進行的研究和寫作,而沒有任何外來的幫助,就連打字工作都是我自己做的”,“我寫這本書是出于一種無與倫比的愛好。所以,我非常珍愛它”。書中的傳記主要以出生時間先后為序排列并編號,在每一篇傳記中插入一些供相互參見的其他傳記序號。這樣就可誘導讀者在查閱某一科學家時去查閱與之有關的其他人,然后又進一步引導他去追蹤更多的其他人?!叭绻@樣認真地一一查閱,他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從哪里開始,都可以把本書通讀一遍。” 這樣做有著深刻的內(nèi)涵,因為所有的科學知識實質(zhì)上全部是復雜地纏結(jié)在一起的。這部百科全書之妙則在于“不管從哪里抽出一個線頭,整個線團就會隨之抽出”。

        這部巨著也很成功。阿西莫夫有意仿其體例,適時再寫一部《阿西莫夫氏戰(zhàn)爭與戰(zhàn)役傳記百科全書》,可惜終未如愿。

        《阿西莫夫氏科學和發(fā)現(xiàn)年表》約700頁,于1989年出版。兩年后,體例與之相同而體量略小的《阿西莫夫氏世界年表》問世。但它們尚無中譯本。

        阿西莫夫一些文學類的“大部頭”:《阿西莫夫注唐璜》(1972)、《阿西莫夫注失樂園》(1974)、《阿西莫夫注格列佛游記》(1980)、《阿西莫夫注吉爾伯特和沙利文》(1988)等,篇幅亦皆可觀,此處不再贅述。

        一首小詩和三卷自傳

        阿西莫夫晚年健康狀況迅速下降。1988年夏我們晤面時,他體格和精力都還不錯。1990年1月11日,他即感覺體虛而入院檢查,發(fā)現(xiàn)心血管狀況很糟糕,而且影響到肺和腎。阿西莫夫面對病重并不驚慌,但極不希望自己像一只足球那樣,由一位醫(yī)生傳給另一位醫(yī)生,接著又傳給下一位醫(yī)生;而所有這些醫(yī)生則不斷地給他做各種復雜的檢查,以期延續(xù)他的生命。他希望寧靜地死去。

        死神尚未來臨。1990年1月26日,從醫(yī)院回家的那天,其夫人珍妮特·阿西莫夫建議他再寫一部更富有思想性的自傳,而不是像前兩部那樣按時間先后羅列各種事件。阿西莫夫很贊同,隨即干了起來。不久,他再次入院,寫作時斷時續(xù),他說這仿佛是在和死亡賽跑。最后,他在1990年5月30日的日記中寫道:

        “現(xiàn)在可以交稿了。從開始動筆至今一共125天。在這點時間里寫下235 000個(英文)單詞,并不是許多人都能做到的,況且此間我還得干別的事情?!?/p>

        阿西莫夫很希望這部自傳不久就能問世,可惜未能如愿。他去世后,珍妮特承擔起手稿的編輯工作。1994年年初,此書正式出版,全書560余頁,前有阿西莫夫本人的“序言”,末有珍妮特寫的“后記”,還有作者親自編定的“阿西莫夫書目”。

        《人生舞臺》比前兩卷自傳更富有思想、感情、哲理。它突破時間先后的限制,把作者認為有意義的話題和思考,作為一個個專題來寫。全書共有166個專題,將作者本人的家庭、童年、學校、成長、戀愛、婚姻、疾病、挫折、成就、至愛親朋、競爭對手,乃至他對寫作、信仰、道德、友誼、戰(zhàn)爭、生死等種種問題的見解娓娓道來。每一個專題不過幾千字,短的只有兩三千字,行文非常流暢,可讀性極強。你讀完一篇,往往會情不自禁地心想:嗯,有意思,值得回味。

        早先,阿西莫夫的第一卷自傳于1979年出版,第二卷則于翌年問世。出版社曾同他一起商定書名,阿西莫夫擬用《我的回憶》,出版社則希望書名能聽起來更富有詩意。一位編輯甚至提議找一首意境朦朧的小詩,引用詩句作為書名。阿西莫夫遂提供了這樣一首詩——

        In memory yet green, in joy still felt,

        The scenes of life rise sharply into view.

        We triumph, Times disasters are undealt,

        And while all else is old, the world is new.

        他用首句“In memory yet green”作為第一卷自傳的書名,中譯《記憶猶新》;第二句“In joy still felt”則成了第二卷的書名,中譯《歡樂依舊》。晚年述及往事,阿西莫夫還提到他曾考慮接著用“The scenes of life”作為第三卷自傳的書名,中譯或可作《人生幕幕》。不過,實際上其最后一卷自傳的書名是《I. Asimov》。

        出版社的編輯找不到這首詩的出處,他們還想知道這位詩人的名字。結(jié)果阿西莫夫道出了真情:“這是我自己寫的。”前兩卷自傳都印上了這首小詩,且故弄玄虛,偽托作者“佚名”。我對此一直蒙在鼓里,直至讀到《I. Asimov》中的有關章節(jié)才恍然大悟。

        1994年4月,北京師范大學的吳巖老師在美國為我買到還散發(fā)著油墨香的這部新書。書名《I. Asimov》很樸實,就是《艾薩克·阿西莫夫》。但有趣的是,在書末附錄“阿西莫夫書目”中,列出的書名卻成了《I,Asimov》:下圓點成了逗號。依我看來,這倒也是一個不錯的書名,它可以譯成《我,阿西莫夫》,恰與那部享譽全球的《我,機器人》相映成趣。

        2002年夏天,上??萍冀逃霭嫔绯霭媪诉@卷自傳的中譯本《人生舞臺——阿西莫夫自傳》,譯者是20年前與我共同翻譯《洞察宇宙的眼睛》的老友黃群。這一次,我雖然不再是譯者,卻成了中文版的責任編輯,依然十分愉快。

        熱愛寫作勝過一切

        阿西莫夫熱愛寫作勝過一切。他曾說:“我不是寫作的時候才寫作。在吃飯、睡覺、洗漱的時間里,我的腦子一直在工作。有時候,我會聽見腦子里閃過的對話片段,或整段文章。通常,它們都與我正在寫的或者將要寫的東西有關。我知道自己的大腦正在無意識地進行工作。這就是我為什么隨時都可以動筆寫東西的原因。”

        阿西莫夫回想,一個家庭里作為丈夫和父親的人,除了坐在房間里寫東西別的什么也不想干,是很讓人煩心的。他第一次婚姻失敗,部分原因正在于此。他說:“有一次,我正在寫第100本書,我的第一任妻子格特魯?shù)卤г拐f:‘你這樣究竟有什么好處?等到你快要死的時候,你就會明白自己在生活中錯過了什么。你錯過了所有原本可以用你掙的錢享受到的美好事物,那些由于你頭腦瘋狂,只知道寫越來越多的書而被你忽略的美好的東西。到那時,100本書對你又有什么用?我說:‘我死的時候,你俯下身來聆聽我的臨終遺言。你會聽到我說,太糟糕了!只寫了100本書!”

        有一次,電視臺記者巴巴拉·沃爾特斯采訪阿西莫夫,問他是否有時候也會想做點別的什么,阿西莫夫回答:“不?!彼謫枺骸叭绻t(yī)生說你只能活6個月了,你會做什么呢?”回答是:“我會加快打字速度?!?/p>

        最惟妙惟肖地體現(xiàn)阿西莫夫酷愛寫作的話語,我認為是他答法國《解放》雜志之問“您為什么寫作”:“我寫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樣;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我就會死去?!?/p>

        還有他行將告別人生之際在《奇幻和科幻雜志》上發(fā)表的那篇“告別詞”:“我這一生為《奇幻和科幻雜志》寫了399篇文章……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寫不了第400篇了,這不禁令我毛骨悚然?!薄拔乙恢眽粝胫约耗茉诠ぷ髦兴廊?,臉埋在鍵盤上,鼻子夾在打字鍵中,但事實卻不能如人所愿?!?/p>

        難怪有人說,阿西莫夫“一生中只想做一件事,并且極為出色地學會了它:他教會自己寫作,并用自己的寫作使全世界的讀者深受教益、共享歡樂”。誠哉斯言!

        中文版的新紀錄

        我有一些文章受讀者青睞多年,如第一篇論述阿西莫夫科幻創(chuàng)作歷程的長文《阿西莫夫和他的科學幻想小說》(納入黃伊主編《論科學幻想小說》,1981年)、近萬字的《在阿西莫夫家做客》(《科普創(chuàng)作》1990年第5期)、約2萬字的《科普巨匠艾薩克·阿西莫夫》(《科普研究》2001年第5期)、檔案式的長文《阿西莫夫著作在中國》(《科普研究》2012年第2期)等。

        40多年來,我始終樂而不疲地注視著每一種新推出的中文版阿西莫夫著作,迄今這在中國大陸已達115種之多。須知,這并非百篇文章,而是百余本書;亦非一書多譯,而是百余種不同的書!全世界無論已故還是健在的所有外國作家,其著作被譯成中文的品種最多者,既非莎士比亞、巴爾扎克這樣的經(jīng)典作家,亦非儒勒·凡爾納、阿加莎·克里斯蒂這樣的類型小說家,而是艾薩克·阿西莫夫。

        第一個中文版的阿西莫夫著作,是1973年面世的《碳的世界——有機化學漫談》,譯者郁新是筆名,實為林自新和甘子玉兩位學長。首功難忘,它至今仍有許多值得重提的地方。首先,此系“文革”期間所為,譯者冒著被扣上“崇洋媚外”“洋奴哲學”之類大帽子的風險。其次,這本僅8萬多字的小書以非常淺顯的語言講述頗有深度的有機化學,秩序井然地介紹了五花八門的有機化合物(汽油、酒、醋、維生素、糖類、香料、肥皂、油漆、塑料……)與人類的關系,使中國讀者看到了科普居然可以如此精彩。再次,它的一些經(jīng)典段落,依然可作為科普寫作的范本。最后,《碳的世界》也使許許多多中國人記住了阿西莫夫這個名字。

        在前已提及的《阿西莫夫著作在中國》一文中,我逐一簡述了當時已有的106種中文版阿西莫夫作品的概況。此文有如一幅阿西莫夫氏“大觀園”導游圖,游人盡可按圖索驥。此后,又有9種中文版新品首發(fā),它們是(方括號中以時間先后為序給出中文版編號): [107]《永恒的終結(jié)》和[108]《神們自己》(即《諸神》)皆系長篇科幻小說,2014年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推出;[109]《諾比的微型反重力裝置》、[110]《諾比的超空間逃亡》、[111]《諾比與外星動物園》、[112] 《諾比與扭曲時空的項鏈》、[113] 《諾比與平行宇宙的鑰匙》、[114]《諾比、龍和意識星云》和[115]《諾比與錯亂的時間線》,皆系兒童科幻小說,2018年由接力出版社推出?!爸Z比”系列是阿西莫夫伉儷合著的系列作品,珍妮特署名在前,自1983年始陸續(xù)問世。1988年我到他們家做客時,“諾比”已出版6種,承蒙主人簽名惠贈。中文版書名與英文原名相去甚遠,國情不一,只要對方認同,倒也未嘗不可。

        尾聲

        阿西莫夫走了。遵從他的意愿,遺體火化,未舉行葬禮。他留下的是關注社會公眾的精神,傳播科學的熱情,腳踏實地的處世作風,嚴肅認真的寫作態(tài)度,還有他那470本書。

        2003年12月14日,我再次訪問珍妮特,當時她77歲,身體康健,還在寫書,待人依然熱情。我送給她一批這些年回望、紀念阿西莫夫的文章,她贈我一冊親筆簽名的《美好的一生》(It's Been a Good Life)。此書概述艾薩克的一生,由珍妮特基于大量第一手材料編纂而成?!癐t's been a good life”乃是艾薩克對自己一生的評語,正好借用做書名。我很希望日后有機會再次見到珍妮特,這位年長我17歲的優(yōu)秀作家。然而,這已經(jīng)永遠不可能了。2019年2月,珍妮特·阿西莫夫與世長辭,享年93歲。

        10年前,《文匯報》邀我撰文紀念阿西莫夫90誕辰。我在文末寫道:“阿西莫夫用他那真誠的心和神奇的筆寫了一輩子,使五湖四海的讀者深深獲益。愿中華大地上也能涌現(xiàn)出一批像阿西莫夫那樣優(yōu)秀的科學作家——他們也有一顆同樣真誠的心,還有一支也許更為神奇的筆!”如今我仍做如是思。

        作者系天文學家、科普作家、科技出版專家、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原副理事長、上海市科普作家協(xié)會終身榮譽理事長、上海市天文學會原副理事長

        猜你喜歡
        阿西莫夫自傳書名
        我,機器人(二)
        永不停歇的工作者
        第十八屆輸出版、引進版優(yōu)秀圖書獲獎名單
        出版參考(2020年1期)2020-03-11 07:34:17
        詩意的理性:論阿西莫夫機器人小說中的人機倫理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譯書名《為什么》)
        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自傳》
        出書
        科幻電影世界的機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完整的書名
        敬一丹否認新書是自傳
        亚洲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婷婷综合五月| 天天色影网|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男人和女人高潮免费网站 | 欧美日韩a级a| 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观看完整版| 最新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欧美xxxx做受欧美|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乱精品中文字字幕| 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高潮| 蜜臀性色av免费| 亚洲男同志gay 片可播放|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国产人妖av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二区视频| 日日摸天天碰中文字幕你懂的|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有码| 国产三级黄色免费网站|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被黑人做的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久草视频在线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四| 色欲人妻综合网| 亚洲成在人网av天堂|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精品黑丝美女啪啪啪|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狠干狠爱无码区| 久久麻豆精亚洲av品国产蜜臀|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欧美在线三级艳情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主播一区二区| 麻豆视频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