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
摘 要:近年來,溫室、大棚等設施和露地蔬菜生產水平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特別是蔬菜新型技術的推廣和高產抗逆新品種的應用,大幅度提高了蔬菜產量和品質。但在實際生產中,病蟲害的頻繁發(fā)生仍困擾著大多數生產者。為此,本文主要從蔬菜減藥滅蟲和降濕控病2方面進行介紹,為推廣更加有效、環(huán)保、生態(tài)的技術措施,應用綠色有機無公害種植的配套技術,降低發(fā)病率,減少用藥量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
關鍵詞:蔬菜;減藥滅蟲;降濕控病;低溫冷害
中圖分類號:S649
文獻標識碼:A
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許多菜農十分重視病蟲害的防治,預防用藥、重復用藥成為一種常態(tài)。一些農戶憑感覺用藥,無論是否出現病蟲害,都先打藥預防,對病蟲害的發(fā)生幾率以及危害程度不能準確預判,這樣不僅增加了生產開支,還不利于綠色有機蔬菜的生產。針對這種情況,在生產中要注重推廣應用環(huán)保、生態(tài)、有效的技術措施,以降低發(fā)病率,減少用藥量,提高蔬菜品質,增加菜農收入。
1 減藥滅蟲技術
1.1 高效應用防蟲網隔離技術
1.1.1 防蟲特點
利用防蟲網對害蟲進行隔離屬于一種物理屏障防控技術,既環(huán)保又高效,適用于我國南北方溫室、大棚、棚架網室等蔬菜生產設施,防蟲網可多次、多年利用,可通過科學保管增加其利用價值。
1.1.2 適用范圍
害蟲活動比較頻繁的季節(jié)是夏季和秋季,棚室內的茄果類、甘藍類等蔬菜正處于生長期,或者處于秋茬蔬菜育苗階段,棚內溫度較高,各種害蟲危害較重。對于果菜類、瓜類、豆類、葉菜類蔬菜進行防蟲網覆蓋栽培和防蟲網覆蓋育苗,可減輕病蟲危害,使網內與網外有效隔離,阻止體形較大的小菜蛾、斜紋夜蛾、菜青蟲等進入網內危害蔬菜作物,提高育苗成苗率。
1.1.3 覆蓋方式
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和生產條件,選擇較為實用的覆蓋方式。全部覆蓋棚室,利用防蟲網將整個大棚或溫室進行全面覆蓋;部分覆蓋棚室,只是用防蟲網將大棚四周進行遮擋覆蓋,而大棚頂部用薄膜和遮陽網覆蓋,沒有防蟲網;防蟲網室,有條件的種植戶可以直接建成防蟲網室,先搭建面積較大的平鋪式棚架,在棚架上直接覆蓋防蟲網。
通過防蟲網隔離技術的應用,可較大幅度地降低蔬菜的農藥施用量,有效解決在蔬菜連續(xù)采摘期間無法錯開農藥施用安全間隔期的難題,從而大大提高蔬菜的食用安全性。
1.2 高效應用昆蟲性誘劑技術
性誘劑誘殺害蟲的工作原理是將誘芯內的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緩慢釋放到田間,引誘雄蛾進入誘捕器內,使田間雄蛾和雌蛾比例失調,減少其交配幾率,最終達到生態(tài)防治的目的。該技術既誘殺了成蟲,又降低了田間蟲卵量,能夠很好地控制害蟲的繁殖與危害。
此項技術能夠保證農業(yè)綠色生態(tài)生產,減少田間化學藥劑使用次數和藥量;同時,性誘劑只是誘殺專一害蟲,對其它種類昆蟲無害處,能較好地保護自然天敵種群和改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
1.3 高效應用黃藍板誘殺技術
黃、藍板誘殺技術是利用害蟲成蟲對黃、藍色具有趨性的特性,對害蟲進行物理誘殺。其防治對象有蚜蟲、葉蟬、粉虱、薊馬、斑潛蠅、種蠅等。藍板主要誘殺薊馬,黃板主要誘殺粉虱、斑潛蠅和蚜蟲等害蟲。該項技術主要應用于棚室設施栽培中,棚室處于相對密閉階段時使用,效果更好。黃藍板誘殺技術還可對害蟲以后的發(fā)生程度進行預測預警,能夠為化學防控確定準確防治時間。
該項技術方法簡單,一般規(guī)格為2cm×30cm的誘蟲板,每667m2均勻懸掛30片;或規(guī)格為25cm×20cm誘蟲板,每667m2懸掛40片。
1.4 高效應用殺蟲燈誘殺技術
該項技術是一種物理防治害蟲的方法,是利用害蟲趨光性進行誘殺除害。近些年來,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是農業(yè)生產上推廣應用較多的殺蟲燈之一。其主要作用和生態(tài)價值包括能夠降低害蟲蟲口密度、延緩害蟲抗藥性;能夠保護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噴施化學殺蟲劑次數、減少環(huán)境污染、降低防控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保護食用者身體健康。利用害蟲趨光性和趨波性,近處用光引誘害蟲成蟲撲燈,遠處用波引誘害蟲撲燈,燈外設置高壓電網觸殺飛蟲,達到殺滅害蟲的目的。殺蟲燈滅蟲技術可與農業(yè)種養(yǎng)結合技術相配套,進行水田養(yǎng)殖(如稻鴨田)和旱田養(yǎng)殖(如樹林、果園等),放養(yǎng)的動物可以食用殺蟲燈誘集的害蟲,能夠有效解決燈下害蟲集中,危害較重的問題。
2 降濕控病技術
2.1 科學應用微灌技術
微灌技術具有節(jié)水省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棚室濕度,減少病害發(fā)生,促進蔬菜優(yōu)質高產等優(yōu)點。該技術是利用微灌設備組裝成微灌系統(tǒng),通過加壓設備將水輸送到田間,緩慢澆灌蔬菜根部附近土壤。微灌技術主要有微噴和滴灌2種,以噴灑的形式出水稱為微噴,適合栽培密度大的蔬菜,如荷蘭豆、小白菜、芹菜等,也可用于蔬菜育苗;通過滴灌管以斷續(xù)滴出的形式供水稱為滴灌,滴灌可用于覆膜馬鈴薯、番茄、辣椒、南瓜、黃瓜等。
2.2 廣泛使用無滴棚膜
由于棚室內外存在溫差,出現棚膜結露是正常現象,但為了降濕控病,可采用無滴棚膜,雖然無滴膜表面也有結露,但水珠會沿膜面流下,減小滴水面積,明顯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和蔬菜葉表水分;同時,其透光性能好,有利于增溫降濕。
2.3 靈活利用吸濕材料
無紡布是一種很好的保溫幕材料,其吸濕、透濕性非常好,可以有效阻止棚內表面結露,避免露水落到植株上,降低空氣濕度。草木灰、麥秸等材料也有一定的吸濕防潮作用,可以鋪于作物行間,達到提升地溫和吸附水蒸氣降濕的目的。
2.4 適當改善施藥方式
棚室封閉生產時期,室內空氣濕度很大,采用常規(guī)的噴霧法施藥會大大增加空氣濕度,不僅不利于病害防治,還會為新的病害發(fā)生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煙霧法或粉塵法用藥,可以實現降濕控病的目的。
2.5 充分利用地膜覆蓋
使用地膜進行壟上或畦面的全面覆蓋,不僅能夠降低土壤水分的散失,減少澆水次數,也能起到降低室內空氣濕度,提高地溫的作用。如,膜下滴灌技術,通過膜下的滴灌管進行灌溉;雙壟地膜覆蓋技術,澆水時水沿地膜下的小壟溝流入。以上2項膜下澆水方式可以防止水分的蒸發(fā),大幅度降低了棚內濕度,從而減少了因濕度過大而發(fā)生的病害。
2.6 科學進行通風換氣
通風換氣是棚室排濕控病的主要措施,在冬季棚室生產中,在保障棚內安全溫度的前提下,要科學進行通風換氣。一般應在中午前后氣溫高時進行放風,以放頂風和腰風為主,外界溫度過低的情況下不能放底風,以防冷害傷苗。特別是在嚴冬和早春,不宜過早放風排濕,通風引起的降溫應以蔬菜作物不發(fā)生冷害為前提。
2.7 突遇寒潮冷害處理
2.7.1 整修棚室
為抵御突遇的大風、降雪、寒潮等極端天氣,防止不良氣候對蔬菜生長造成的傷害,控制因此發(fā)生的蔬菜病害,要做好棚室的檢查、加固、修補等工作。大雪之后,要馬上清除棚膜表面積雪,防止積雪過重壓塌棚室。仔細檢查棚膜有沒有破洞、漏風的地方,及時用透明膠粘合或者縫補,防止冷風進入掀翻棚膜,同時也防止孔隙“跑”熱,底角放風處低溫期一定要壓嚴壓實。對棚膜進行加固,檢查地錨和鐵線是否松動,及時加固地錨,避免大風將錨拉起,棚膜飛舞,將棚膜壓線勒緊勒實,防止棚膜上下浮動被掀翻。
2.7.2 增溫補光
春秋季節(jié)棚室蔬菜生產突遇極端天氣持續(xù)時間一般不會很長,一般2~5d寒潮等極端天氣就會過去,雖然時間很短,但防護工作不到位仍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所以要做好增溫補光的工作,防控秧苗生理病害的發(fā)生。
2.7.3 加強管理
在突遇低溫冷害時,為了增加秧苗根系抗逆能力,可用腐植酸加生物菌劑對秧苗進行灌根,或者葉面噴施葉面肥或營養(yǎng)劑。及時關注天氣預測預報,在冷空氣來臨前的2~4d,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水溶液中加蔗糖、牛奶或植物防寒劑,以增強植株的抗寒性。在連續(xù)經歷陰雨雪、低溫冷害天后,突然遇到晴天,一定要防止出現生理性閃苗和放風不及時出現高溫烤苗現象,應及時做好前期放風,葉面補水等工作。更為重要的是棚室防火,在遇到低溫冷害天氣,棚室內進行加溫操作時,一定要有專人負責,提前清理加溫材料周圍的易燃物,防止發(fā)生火災,要加強棚室內用電線路的檢修,及時更換老化、超負荷的線路,采用炭火等加熱,必須做好通風排氣,務必保障進出棚室人員的安全,避免發(fā)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現象。
參考文獻
[1]楊紅萍.無公害綠色蔬菜栽培技術應用現狀與推廣策略[J].農業(yè)工程技術,2019(10):90-91.
(責任編輯 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