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其
·專業(yè)小百科·
本文主角:廣播電視編導
專業(yè)分類:戲劇與影視學類
實力院校: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
適合人群:想象力豐富,有藝術細胞的人
選科要求:①不提科目要求;②首選物理或歷史,再選不提科目要求(選科要求僅供參考,以各省份高校實際招生要求為準)
不管是文化生還是藝術生,對我們專業(yè)的理解都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上——“哇,上課就是看看電影,真輕松”。但很多人卻不知道有一句這樣調侃我們廣播電視編導(以下簡稱“編導”)專業(yè)的話——當?shù)昧藢а荩瑢懙昧藙”?,扛得起相機,做得了主持,演得了戲,剪得了片,熬得起夜,還剩一顆光禿禿的頭……
樣樣都會的雜家
為啥說編導生是個雜家呢?因為學的專業(yè)課多,基本上包括了大部分戲劇與影視類專業(yè)的課。我們學院有一條“五自三出”的規(guī)定,“五自”即自編、自導、自演、自拍、自剪??雌饋聿蝗菀?,做起來就更難了。
“自編”——你得有文學功底,還得有個有趣的靈魂,更要會做大數(shù)據(jù)收集,才知道現(xiàn)在的風向是什么,需要寫出什么來。
“自導”——這就更上一層樓了,要求我們學會做一個導演。在有編導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有美術功底。話說幾位知名的大導演,例如姜文、張藝謀、宮崎駿等,他們寫的腳本都可以當成一部漫畫來看。導演基本上是能寫能畫的。因此,我們編導生也有個外號叫“被禿頭耽誤的漫畫家”。此外,導演同時還是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一部影視作品的成敗主要看導演能否調動演員的情緒,能否掌握攝影構圖,能否很好地指導剪輯。
“自演”——一般在交劇本作業(yè)時需要我們自演。因為花不起錢去請表演系的同學來當演員,我們就只能自己硬著頭皮上了。不過因為是自己寫的本子,我們更加了解角色的喜怒哀樂,有時反而會把角色演繹得更加生動形象。
“自拍”——不是拍自己,而是自己拿著攝影器材,四處轉悠,拍攝一些空鏡頭,或者一些人物鏡頭。是不是覺得我們都是妥妥的文藝青年,過得優(yōu)哉游哉呢?其實相機可不輕,攝像機就更重了,要讓鏡頭平穩(wěn),那手上的力氣一定要大,所以運動也是我們的一門“必修課”。
“自剪”——即自己剪輯。大多數(shù)編導生頭禿了,主要就是因為剪輯。我們需要長時間面對電腦,而且需要理論支撐。例如同一個時空發(fā)生兩件事情,如何讓觀眾看到呢?這就需要我們運用平行蒙太奇思維了。所以要想做好剪輯工作,理論支撐必不可少!
是不是看到這里,覺得身心疲憊?沒事,我們還可以學形體、聲樂、漢語言文學等課程,其實還是很有趣的!
啥啥都看的觀察者
啥啥都看?看些什么呢?當然是看人間的酸甜苦辣,記錄人間的真實瞬間。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覺得編導專業(yè)和新聞學一樣呢?如果說新聞學是寫出歷史的初稿,那編導就是將歷史用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在公眾的面前。我們不僅僅要關注時事熱點,更要關注那些生活的細節(jié)。你拍出的影片一定是接地氣的,能夠和大眾需求呼應的,這樣大家才會鼓掌支持。
你要學會觀察平凡和不平凡。比如,你媽媽每次送你去學校都會看著你的背影消失了才離開,你可能習以為常,但如果我們用影片的方式將這一幕刻畫出來,你可能就會突然明白母親的愛。這就是觀察平凡,是將腦海里的畫面投射到熒幕上。而大事件的觀察則需要你運用更大的視角,將所看到的事情記錄下來。比如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人用手機記錄下了身邊真實的瞬間,還有一些人冒著生命危險去醫(yī)院記錄一些不平凡的事情。這就是觀察不平凡,是將真實的世界帶給大家。
不管是雜家的角色,還是觀察者的角色,都需要我們扮演好。這個專業(yè)說出來光鮮亮麗,又潮流時髦,但背后離不開艱辛的學習過程。永遠別害怕努力,也許所有專業(yè)的第一課都叫“失望”,但你要相信自己的選擇,你的專業(yè)一定有發(fā)光的地方,你會找到當初它打動你的地方,然后熱愛并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