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運磊
“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
“人啊,天地之精華,萬物之靈長?!?/p>
“生活就是一個舞臺,男男女女粉墨登場,登臺下臺皆是戲,每人只是盡力演好自己的角色。”
毫無疑問,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金句的作者是莎士比亞。但恐怕鮮為人知的是,包括四大悲劇、四大喜劇等在內(nèi)的諸多劇作經(jīng)典,幾乎均是在堪比現(xiàn)在的疫情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
美國、加拿大、英國各有一個叫斯特拉特福的地方,但尤以英國的(Stratford upon Avon)最為著名。因為它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戲劇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且最偉大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故鄉(xiāng),以及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誕生地。
這個倫敦以西180公里處的小鎮(zhèn),在莎士比亞出生之前,真的要“低到塵埃里”去了。但在世人愛屋及烏的心理推動下,小鎮(zhèn)逐漸成為一大旅游亮點。每逢周末,慕名而至的游客絡繹不絕,瞻仰莎翁故居。
莎士比亞生于1564年4月23日,卒于1616年4月23日,生死同天。更絕的是,4月23日對世界文學、人類文明來說,也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1995年,在巴黎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特意選擇這一天,向那些為促進人類社會和文化進步作出無可替代貢獻的人表示尊敬;同年11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次大會通過決議,宣布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莎士比亞出生后的相當時期里,其家境殷實,他的父親約翰·莎士比亞不僅精通商道,還“商而優(yōu)則仕”,于1565年接任小鎮(zhèn)的民政官,三年后當選鎮(zhèn)長。
莎士比亞七歲入學,讀了六年書,不料父親破產(chǎn),使他未能畢業(yè)就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狀態(tài),被切換為“自己動手”方可“豐衣足食”之路。
之后,莎士比亞當過肉店學徒,干過鄉(xiāng)村教師,到倫敦做了“倫漂”后,一度在劇院當“弼馬溫”,照看觀眾坐騎;后入劇團,先跑龍?zhí)?,再后才擔任導演?590年左右,他開始嘗試劇作和詩創(chuàng)作。
莎士比亞早期多元的職業(yè)體驗、磨難,看似是浪費青春,其實不僅豐富了他的社會閱歷,而且為其后期的“勃發(fā)”進行了難能可貴的“厚積”。
位于倫敦斯特拉特福鎮(zhèn)的莎士比亞故 居,每逢 周末,慕 名而至的游客絡繹不絕
果不其然,莎士比亞在其短暫的一生(享年52歲)中,創(chuàng)作劇作高達37部。如從其26歲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算起,一直到死,他每年差不多要寫一部半的劇本,這還不包括他寫長詩等其他作品及在登臺演出、劇院管理等方面花費的時間。
勤奮背后則是莎士比亞的博學。
統(tǒng)計顯示,莎士比亞筆下的動植物分別超過了130種、200種;他創(chuàng)作的詞匯量高達29066個,至今無人出其右;此外,他還廣泛涉獵服飾、烹飪,研究過占星術、煉丹術甚至軍事戰(zhàn)略戰(zhàn)術—簡直是英國的達·芬奇。
因此,莎士比亞也征服了另一位大佬:卡爾·馬克思。在馬克思的著作中,單以數(shù)量來看,其引用或談到莎士比亞的地方達三四百處之多。
所以,有人戲言,莎士比亞才是馬克思最好的伴侶。為什么?因為莎氏確為馬克思的科學理論提供了例證、模型和歷史內(nèi)容,不僅為其研究資本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提供了雛形和模板,而且為其構建革命理論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論據(jù)。甚至,他們對人類未來進行的美好暢想與期許,也不謀而合。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說:“安度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跟孤獨簽訂體面的協(xié)議。”要想順利度過疫期,也需要與疫情“簽訂體面的協(xié)議”。那么,疫期的莎士比亞是怎么做的呢?
在莎士比亞生活的16世紀,發(fā)生瘟疫的地區(qū)就像現(xiàn)在一樣,各種封城封村斷路,生怕疫情擴散。作家理查德·弗蘭克蘭曾說:“當你有了藝術,你就有了聲音;當你有了聲音,你便自由;當你有了自由,你就有責任?!庇兴囆g的莎士比亞,同樣有責任記錄黑死病的威脅。
1592年,倫敦暴發(fā)黑死病,一直延續(xù)到1594年。這期間,每12位居民中,就喪生1人。莎士比亞耳聞目睹了各種人間慘劇,決心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并喚起更多人的責任意識—僅用一年時間,他就產(chǎn)出了四大悲劇的一半:《李爾王》和《麥克白》。
痛定思痛下,莎士比亞還在許多劇本中描寫了瘟疫這種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如莎翁讓李爾王在對女兒女婿的詛咒中,使用了“復仇、瘟疫、死亡”等詞匯,還斥之為“一個藏在我腐敗的血液里的瘟疫的癰瘡”?;⒍静皇匙?,李爾王用語如此“狠毒”,足見疫情對劇本作者影響之深。
2016年電影《肯尼斯布拉納劇院: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顧春芳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勞倫斯神父派心腹約翰送一封說明朱麗葉“死因”的信給羅密歐,不料路經(jīng)疫區(qū)的約翰被執(zhí)法人員扭送至隔離室,誤了送信。
結果,羅密歐一見朱麗葉“死”了(其實朱麗葉只是服藥后深度昏迷),萬念俱灰,立馬自殺。蘇醒后的朱麗葉為此痛不欲生,也隨之自盡。從這個角度看,《羅密歐與朱麗葉》或可改名為“一場疫情引發(fā)的血案”。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認為,疫情將永遠改變世界。這當然也包括文藝。作家阿蘭·德波頓認為,“藝術是治愈心靈的工具”。而無論是《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科利奧蘭納斯》,還是《李爾王》《特洛伊羅斯和克瑞西達》及《雅典的泰門》等,瘟疫就像莎士比亞特設的幽靈,始終游蕩其中。
新冠疾病的全球大流行,導致東京奧運、米蘭時裝周、漢諾威工業(yè)博覽會等很多重大活動紛紛宣布推遲或取消,公共文娛單位如迪士尼,以及影院、餐飲機構等,也不得不宣布暫停營業(yè)甚至倒閉。
那么,1592年至1594年瘟疫期,因劇院關閉而失去生活來源的莎士比亞,靠什么養(yǎng)家糊口呢?顧春芳介紹,盡管莎士比亞還可以在宮廷貴族的私宅里“走穴”,但那點小錢根本不能保證他和家人豐衣足食。
莎士比亞與他的家人
倫敦米貴,居大不易—莎士比亞必須“另辟財徑”。“對當時從事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來講,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贊助人?!蹦敲矗勘葋喌拇蠼鹬魇钦l呢?南安普頓伯爵。
李白以一首《烏夜啼》獲玄宗賞識,那么伯爵憑什么欣賞莎士比亞呢?答案是《維納斯與阿多尼斯》。真正讓莎士比亞一夜成名的,就是這部寫于疫期的長詩?!罢且揽窟@部長詩,莎士比亞的天才得到了南安普頓伯爵的賞識?!睂W者們認為,莎士比亞的第二首敘事長詩《魯克麗絲受辱記》,也有可能是在這段躲避瘟疫的時間里寫出來的。
正因有了南安普頓伯爵的庇護,莎士比亞才“得以暫時遠離繁雜的事務……在相對舒適的環(huán)境中,全身心地投入詩歌創(chuàng)作,并安然度過了瘟疫盛行的恐怖時光”。由此可見,平臺和個人,其實是相互成就的。
傍上大金主只是莎士比亞的理財路徑之一,他還有更重要的“鐵桿莊稼”—成為劇院股東。莎士比亞久經(jīng)江湖,深知不能只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要讓自己徹底實現(xiàn)財務自由,再不為稻粱所困擾,那就只有找到長治久安的方法。
莎士比亞反復權衡之下,認為疫情就像烏云,人類對文藝、精神生活的需求猶如太陽,“黑暗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因此,疫后不久,1594年5月,在又一個金主亨斯頓男爵的庇護下,莎士比亞加入了“宮內(nèi)大臣劇團”?!八炎约哼^去寫的劇本全部貢獻出來作為參股資本。劇團股東共有八位,莎士比亞是其一?!?/p>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歷經(jīng)生活壓力、瘟疫和死亡考驗的莎士比亞,對生命、眾生、名利、自然,有著非比尋常的感悟。他在《暴風雨》中借普洛斯帕羅之口,大澆自己“胸中塊壘”—
我們的狂歡已經(jīng)結束了。我們的這些演員們,
我曾告訴過你,原是一群精靈,
都已化成淡煙而消散了。
如同這段幻景的虛妄的構成一樣,
入云的樓閣 ,瑰瑋的宮殿,
莊嚴的廟堂,甚至地球自身,
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將同樣消散,
就像這一場幻景,連一點煙云的影子都不曾留下。
我們都是夢中人,
我們一生都在酣睡之中。
這一點,倒和《紅樓夢》的結尾詩很相似:“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但凡物質的,總是有限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莎士比亞一生雖短,但塵世間的種種生離死別、善惡美丑、酸甜苦辣、名韁利鎖、順境逆境等等,他都看到了,經(jīng)歷了,所以他才有勇氣用自己的才華去催生戲劇這一蓬勃的文藝新生命,他才有決心用自己的青春去燃亮文明這一神圣之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