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春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國家對教育倡導“以學生現有的經驗和學習經歷為基礎,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同樣也應該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將高中化學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教學,使得課程教學更加符合實際需求,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帶來更加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就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前言:
什么是生活化教學呢?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生活的背景之下,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但是,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應用較少,主要還是以傳遞理論知識,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為主。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之下,學生只能對理論知識有一個表面的認識,不能將之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知識記憶也會較淡,不利于學生的學科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要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實施生活化的教學。那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哪些方式可以促進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呢?
一、適當拓展教材中的內容
教材是由專家編寫的,專家所站在的教學角度較高,對于基層教學的情況不太了解。因此,對于教材的編寫可能會過于注重理論化,而脫離了現實生活。但是,通過專家編寫的教材,是可以高度概括理論知識的重點的,而且具有條理性。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根據教材的優(yōu)勢,結合生活實際,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將二維空間上的靜態(tài)知識與生活情境所聯(lián)系起來,并且以更加生動、形象、有趣的方式去表達,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化學習情境,讓學生樂于學并學在其中。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上冊《物質的分類及轉化》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授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然后再根據教材中的內容,用現實生活中的物品將理論知識展現出來并作相關的拓展。比如,在物質的分類中,物質可以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那么,哪些物品算是混合物?哪些物品就算是純凈物呢?提出一些具體的物品,讓學生去思考一下。教師可以給出:大理石、空氣、牛奶、石油、青銅、血液、氧氣、鐵、二氧化硫、蒸餾水等等,讓學生對這些給出的物體去進行分類,把這些物品分成混合物與純凈物。這些物品基本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與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對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分類,可以讓學生對分類這個知識點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實施問題驅動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所以教師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過分尊敬教師,認為教師所說的一切都是對的,很少會在課堂上提出疑問,所以,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給學生營造適合提出問題的環(huán)境,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和諧,讓學生可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勇于提出問題。有了提出問題的環(huán)境之后,就要教師進行引導,教師在課程中可以拋磚引玉,通過一個問題來引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并且鼓勵學生大膽地將心中的疑問表達出來。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學上冊《物質的轉化》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有:酸堿鹽的性質還有物質的轉化兩個方面,化學的變化可以實現物質與物質之間的轉換,但是,是不是每一種物品都能實現轉化呢?是不是在任何的情境下都能實現轉換呢?就比如:非金屬單質在氧氣中燃燒可生成非金屬氧化物,那么,金屬單質在氧氣中燃燒是否可形成金屬氧化物呢?這時候,學生自然就會想到非金屬單質可以轉換成非金屬氧化物,那么金屬單質也是可以形成金屬氧化物的。但是,這些都是隨身之前沒有接觸過的知識,他們對此不能完全確定,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他們就會在課堂上提出疑問,當學生提出疑問時,這節(jié)課就實現了問題驅動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金屬單質換成具體的物品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思考,從而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三、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當前很多科目教學中所應用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確實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果。因為,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下,學生是擁有明確主導地位的,主要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展開合作探究,由此去接讀高中化學中的生活奧秘。在合作探究的教學背景之下,學生通過自主組建合作小組來進行探究學習,可以營造更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課堂中,積極地參與到課程學習中。當學生有投入學習的決心時,他們所能取得的學習效果也會較好。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學下冊《電解質的電離》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組織就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索。合作探索的主要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在電解質的電離這節(jié)課中,教室就可以把課文中的實驗1-2作為討論的主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因為在課堂上缺乏實驗的條件,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設置好實驗的步驟,并且標注好在每個步驟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再來預計實驗的結果,通過這個電解實驗可以得到怎樣的實驗結果。當學生進行預計結果時,實質上也保留了對實驗結果的好奇感和神秘感,學生就會對這個化學,實驗更加期待,同時,因為在討論中對實驗的步驟進行了標注,在真正的實驗時,學生對實驗的步驟就會更加清晰和更加注意,可以減少實驗操作的失誤。而且,在合作討論中,每個同學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實現思想的碰撞,讓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去看待問題,可以從多個方面去思考問題,考慮的更加周全。
總結:
總的來說,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可以使的課程教學更加貼合實際的需求,在課程教學中,把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東西進行高度歸納,將其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可以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化,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教師還應該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靈活地對理論知識進行融合和展示,并在教學即將完成時,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可以把課程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通過這樣的方法,更好地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少英.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7(2):131-132.
[2]劉麗君,狄洪.探討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21(4):113-114.
(作者單位:內蒙古清水河縣普通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