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直門醫(yī)院東區(qū)肛腸科 (北京 1006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電子結腸鏡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對2016年8月~2017年12月就診于本院肛腸科,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703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檢測出結直腸疾病患者357例,分析主要病變、發(fā)病年齡、性別的差異。結果:大腸疾病中結直腸炎、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檢出率較高。結直腸炎的發(fā)病率青中年高于老年,結直腸息肉和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發(fā)病率顯著增高,大腸病變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現(xiàn)在的高于女性。結論:電子結腸鏡對結直腸病變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對于有相關癥狀的高危人群,應盡早行電子結腸鏡檢查。
自本院肛腸科開展電子結腸鏡項目以來,為探討結腸鏡對肛腸科疾病的檢出情況,分析電子結腸鏡檢出大腸疾病的類型及分布特點,對2016年8月~2017年12月行結腸鏡檢查的703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所選研究對象為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肛腸科門診及住院行電子結腸鏡檢查患者,年齡18~90歲,中位年齡45歲,檢查正常者346例,檢出相關疾病357例。357例結直腸疾病患者中,男213例,女144例,主要病變?yōu)榻Y直腸炎、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結直腸黑變病、結直腸憩室,其中前三位為結直腸炎、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
采用Olympus電子結腸鏡進行檢查。要求患者檢查前1~2d不食用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按預約時間前一天晚上服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IV)(A劑+B劑)24袋,2000mL溫水服用,2h內服完,次日檢查結合患者敘述是否排除清水樣便,而決定是否采用藥物灌腸。
采用SAS9.4軟件、Excel表格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03例受檢者中,檢查正常者346例,檢出相關疾病357例,病變檢出率為50.78%。
本組病例以檢測出結直腸炎的檢出率最高,其次為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結直腸黑變病、結直腸憩室(見表1)。
在357例大腸疾病患者中,將年齡段分為青年組(≤40歲)、中年組(41~59歲)、老年組(≥60歲),其分布見表2。
與青年組比較,老年組結直腸炎的發(fā)病率顯著下降;中年組息肉的發(fā)病率顯著增加,老年組息肉的發(fā)病率顯著增加;中年組癌的發(fā)病率顯著增加,老年組癌的發(fā)病率顯著增加。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的發(fā)病年齡以中老年為主,結直腸炎的發(fā)病年齡以青中年為主。見表3。
結直腸炎,息肉,癌在男性的發(fā)病率都顯著高于女性。見表4。
表1.大腸病變的類型分布特點分析(N=703)
表2.各年齡段檢查例數(shù)與患者例數(shù)(n)
表3.大腸病變的年齡分布特點分析(n/%)
表4.大腸病變的性別分布特點分析[例(%)]
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疾病重要的檢查手段[1,2]。一般認為結腸鏡檢查的適應癥是不明原因的便血、腹瀉、排便習慣改變、黏液便和黏液膿血便等。此次檢出率前三位依次是炎癥性腸病、結直腸息肉、結直腸腫瘤,該三種疾病多相互關聯(lián),呈遞進發(fā)展趨勢。結腸炎相關性結直腸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患者腸道黏膜多表現(xiàn)為慢性炎癥一低級別上皮內瘤變(Low Grade Dysplasia,LGD)一高級別上皮內瘤變(High Grade Dysplasia,HGD)——CAC的演變過程。炎性環(huán)境及其導致的分子變化對癌變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作用[3]。結腸息肉是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型病變,中老年具有相對較高的發(fā)病風險[4]。在病理分型中腺瘤樣息肉所占比例最高,亦被認為是癌前病變,而結腸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均存在導致癌變的發(fā)生概率,因此,對于結腸息肉患者臨床醫(yī)師應該加強重視,定期的開始腸鏡檢查的隨訪[5]。在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病死率均位居第三,平均每年有120萬新增病例,其中>50%患者因此死亡[6]。
在703例電子結腸鏡檢查中,結直腸疾病檢出率50.78%,結直腸炎的發(fā)病率青中年高于老年,結直腸息肉和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發(fā)病率顯著增高,做好預防和提前治療,以避免病癥惡化。大腸病變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現(xiàn)在的高于女性??傊?,電子結腸鏡檢查是篩查結直腸疾病的重要檢查手段,對于有腸道疾病的患者,最好行結腸鏡檢查,進而提高大腸疾病的診斷率,盡早診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