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異域之眼”:日本文話中的韓海柳泉

        2020-06-19 08:00:33羅春蘭史可欣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柳宗元韓愈日本

        羅春蘭 史可欣

        摘要:日本文話尊崇韓愈、柳宗元的古文宗師地位,對韓柳的評騭與中國文壇主流傾向相吻合,其自主意識從“文以明道”出發(fā),突出表現為普遍的“尊韓略柳”傾向,尤以齋藤正謙《拙堂文話》“尊韓附經說”為典型。透過日本文話可以發(fā)現,韓柳之明道、宗經思想,務去陳言之文學主張以及如海似泉之文風等,均對日本漢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亦可謂日本文話中的一雙反觀中國的“異域之眼”。

        關鍵詞:日本;文話;韓愈;柳宗元;《拙堂文話》;《漁村文話》

        中圖分類號:1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448( 2020) 01-0121-08

        韓愈、柳宗元協(xié)力開辟唐代“古文運動”,后世合稱“韓柳”。文之韓柳恰如詩之李杜,均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奇觀。韓柳之文,從時間維度上來看,往前,是對以往中國文學寫作歷程豐厚及深度的接受,往后,則是對之后文學發(fā)展流變豐厚及深度的被接受。這種被接受,不唯源自中唐之后歷朝歷代的中國文人,更有異域之眼,投以關注。

        作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域外分支,日本文話高度尊崇韓柳的古文宗師地位,涉及文章流派、技法分析,包括考訂、辨?zhèn)巍⑤嬝仍S多內容。自江戶初年藤原惺窩(1561-1619年)匯編《文章達德綱領》,到江戶后期以齋藤正謙《拙堂文話》和海保元備《漁村文話》為代表的日本文話“雙璧”,不論是翻刻中國文本還是日人自著,都能清楚地感受到韓柳在其中的典范意義。

        日本文話的數量迄今尚無精確統(tǒng)計,廣池千九郎《支那文法書批閱目錄》第二日本之部,收錄了其于明治年間所見日人所著文話80余種[1]。王宜瑗撰《知見日本文話目錄提要》,載有日人所著文話30種[2](P9 811)。本文以兩部“知見目錄”為主要線索,通過分析日本文話對韓柳思想、文法、筆法、風格等方面的評述,探討韓柳對日本文學產生的影響,以“異域之眼”管窺中日古代文學交流的一個側面。

        一 尊韓柳以明道,推莊騷左史而定疇——躡跡韓柳思想之軌

        韓柳文學思想以“明道”“宗經”為核心,開后世古文源流,于理學道統(tǒng)亦有開掘之力??v貫整個江戶時期,朱子學在幕府官方的支持下始終居于統(tǒng)治地位,這一背景必定影響到了日本文人對韓柳的接受,使之對韓柳歷史地位的確認,以二公“因文進道”為中心,由道統(tǒng)而論文統(tǒng),充分認同其古文宗師的地位。在文章取法范疇論上亦借鑒韓柳思想,強調旁推交通,博采谷梁、孟、荀、莊、騷、左、史等,表現出較高的通達性。

        1.韓柳“明道”思想對日本文話之影響

        文以明道的思想由來已久,最早端倪于戰(zhàn)國《荀子》,漢代揚雄亦有所闡發(fā),南北朝時劉勰《文心雕龍》有《原道》篇,強調“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3](P2)。及至唐代古文運動勃興,韓柳在文、道關系上均強調“文以明道”,且?guī)в忻黠@的儒家功利主義色彩。韓愈強調“修其辭以明其道”[4]( P126),寫有著名的“五原”(《原道》《原性》《原毀》《原人》《原鬼》),申明儒家道統(tǒng),視繼承堯、舜、禹、湯、周公、孔、孟“古道”為己任。柳宗元也提出“明道”說:“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5](P550)“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5](P126)。但柳宗元之“明道”思想更富于理性和現實性,論道從“輔時及物”[5] (P508)出發(fā),“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5](P550),“以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5](P480),側重于諷諭興寄。較之韓愈,柳宗元的“明道”思想形成較晚,正統(tǒng)色彩也較韓愈為弱。宋代古文運動宗師歐陽修說:“子厚與退之,皆以文章知名一時,而后世稱為韓、柳者,蓋流俗之相傳。其為道不同,猶夷夏也?!盵6](P190)正因韓柳二人“為道不同”,隨著宋代以后理學道統(tǒng)建立,韓愈以其道統(tǒng)開拓之功,地位逐漸超越柳宗元。

        江戶文章之學強調“修辭明道”,如佐藤一齋(1772-1859年)《續(xù)唐宋八家文序》曰:

        夫圣賢之文蘊于心而行乎辭,辭乃心也,道之精華也。[7](P50)

        這似可看作韓愈“修其辭以明其道”(《爭臣論》)的另一種表達。盡管不同作品表達上略有差異,但值得注意的一點在于,日本文話系道統(tǒng)于孔孟,于文統(tǒng)卻多溯韓柳為宗,對韓愈的尊崇尤為突出。在首刊于文政十三年(1830年)的《拙堂文話》中,齋藤正謙甚至提出了“尊韓附經”的個人觀點:

        韓公之道之文,蓋非荀(荀子)、揚(揚雄)比。自秦漢以來,學者溺于訓詁,士大夫淫于佛老。韓子(韓愈)一出,排而正之,上繼往圣,下開來學,其功大矣。而其書以集行,世遂以文士目之,不若荀、揚之在諸子之列。余嘗不自揣,選其醇粹有關系者,編次為六卷,以《原道》《原性》諸篇,系世道民彝者,為內篇;以《佛骨》《復仇》諸疏,淮西、黃家事宜,系政事經濟者,為外篇;以《龍馬》《獲麟》《諱辨》等篇,及系學問文章出處進退者,為雜篇,名曰《韓子新編》。蓋推置諸子之上,欲以附孔、孟之籍,亦公刪《荀子》之意也。[2](P9 866)

        曾鞏說:“觀圣人之道者,宜莫如于孟、茍、揚、韓四君子之書也,舍是醨矣。”[8](P23)北宋神宗年間,朝廷以孟子配享孔廟,以茍況、揚雄、韓愈從祀,從宮方層面確立了孟子、荀子、揚雄、韓愈的道統(tǒng)和文統(tǒng)地位。齋藤正謙不滿歷史上荀子、揚雄地位高于韓愈,主張將韓愈的作品仿照子書的編次方法,分內、外、雜篇重新整合為《韓子新編》,歸于子部,甚至可以附“孔、孟之籍”而直入經部,認為唯有如此,才配得上韓子在恢復道統(tǒng)上的巨大貢獻。再如王安石所言:“自孔子死,韓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獨子厚名與韓并,子厚非韓比也,然其文卒配韓以傳,亦豪杰可畏者也?!盵9](P811)近代學者陳寅恪也認為,韓愈在儒學思想史上有“建立道統(tǒng),證明傳授之源遠”[10](P105)的貢獻,可為齋藤“尊韓附經”之理論參照。

        齋藤正謙而外,日本文話作者們闡發(fā)明道觀念也多宗韓愈,以柳宗元為輔,這種“尊韓略柳”的普遍傾向與同時期的中國明清時期主流觀念相吻合。江戶中后期,特別是1790年寬政異學之禁重新樹立起朱子學的權威,道統(tǒng)觀念再度加強,使得大量產生于這一時期的日本文話中尊韓情緒更加強烈,“雙璧”是為其中的典型代表。海保元備《漁村文話續(xù)》論及“韓李”與“韓柳”之爭時日:“焦理堂(焦循)極愛柳,以為唐宋以來第一人(《揅經室二集·通儒揚州焦君傳》),這恐怕與公論不合?!盵2] (P10 115)他認為柳宗元古文不如韓愈純粹,頗有一點衛(wèi)道士姿態(tài)的偏激。

        對比而言,韓愈的道統(tǒng)說以宗經為主,力求正宗純粹。柳宗元明道思想則相對薄弱,而日本文話“明道尊韓”觀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韓《原道》諸篇直繼《孟子》,柳無此種作,、韓柳優(yōu)劣正在此。[2](P9 870)

        綜上,日本文話論韓柳思想以“明道”為核心.表現出明顯的“尊韓略柳”,其“尊道”意識比之中國帶有更為激進的民族性特征。

        2.韓柳“宗經”意識在日本文話中的闡發(fā)

        韓柳以宗經為本源,為古文的“取道”和“取法”劃定了范疇。宋代邵博說:“韓退之之文,自經中來;柳子厚之文,自史中來。”[ 11](P107)韓愈“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4](P188),“其所著皆約六經之旨以成文”[4](P173),具有十分濃厚的宗經意識。柳宗元也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詳細論述了作文當求之六經,同時參之《國語》《離騷》《太史公》等??贾毡疚脑?,《拙堂文話》說道:

        后世文宗韓、柳,而韓、柳之文有所由出焉。韓謂:上規(guī)姚姒、盤誥、《春秋》、左氏、《易》、《詩》,下逮莊、騷、太史、子云、相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柳謂:本之《書》《詩》《禮》《易》《春秋》,取道之原;參之轂梁、孟、荀、莊、老、《國語》、《離騷》、太史,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學者既學韓、柳,則又不可不學韓、柳所學矣。[2](P9 892)

        這段論述引用韓愈《進學解》和柳宗元《與韋中立論師道書》,概括出韓柳為古文罔定的“取道”和“取法”之源,以六經為核心,本質上是一套儒家正統(tǒng)的文學觀,被洪邁稱為“韓、柳為文之旨要”[12](P85)。但韓柳的宗經并不拘限一家,還明確提出須參之莊子、屈原、司馬遷、揚雄、司馬相如等先秦兩漢諸家,呈現出豁達、包容的姿態(tài)。石川英《文法詳論》“喻言”亦有所議論:

        古文之純粹者,以孟、荀、左、國、莊、騷、馬、班為冠冕。[7](P1)

        石川的觀點,明顯受到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參糅《轂梁氏》《孟子》《茍子》《莊子》《老子》《國語》《離騷》《太史公》以“旁推交通”思想的影響。韓柳以六經為原,多方取法的宗經思想,還影響到了日本文話對古文名家風格、成就的評判,如《拙堂續(xù)文話》卷4曰:

        左氏之華贍,莊周之荒唐,韓非之峭深,子長之豪蕩,子云之古奧,各臻其妙,不能相通。韓昌黎以不世出之才,壓倒千裁,佐以柳柳州之雄杰,集大成之,以為后世宗師。[2](P9 863)

        韓柳超然卓絕,集《左傳》、莊周、韓非子、司馬遷、揚雄等名家風格之大成于一爐。若從韓柳文中尋找學習文章的門徑,必臻閫奧,則如《拙堂文話》卷5所說:

        韓柳窮秦漢諸家之蘊而盡發(fā)之,奧衍閎深,無所不有焉。[2](P9 895)韓、柳諸公之文,皆原本經術,又各取其性所近者專治之。[2](P9893)

        日本文話中的“取道”“取法”之原以宗經為基礎,卻不似正統(tǒng)理學文論觀那樣過分強調以義理為中心,韓柳提出的六經為本,旁推左、史、莊、騷等先秦兩漢之文的主張得到了普遍的贊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日本從未施行過如中國一般嚴格的科舉制度,江戶文人雖偶作八股,也只為練筆,不以之為晉身之階,習作雖以儒家思想的“道”為準繩,卻有更大的自由空間“發(fā)秦漢諸家之韻”,“各取其性之所近者專治之”。所以,韓柳相對松散、寬泛的道統(tǒng)論,以其高度的通達性和文學性,讓日本文話的取法范疇超越了“義理”和“道統(tǒng)”的拘束,與文學達成了更深層次的契合。

        二 陳言務去杜絕摹擬蹈襲,修養(yǎng)文氣力求言正格高——追慕韓柳文學主張

        江戶時期,日本有著濃厚的漢文學習、創(chuàng)作的熱潮,從翻刻書籍來看,李淦(按:別本作“李涂”)《文章精義》、呂祖謙《古文關鍵》、謝枋得《文章軌范》等指導門徑的文章學著作在日本均頗有市場。但客觀來說,中日兩種語言語法結構差異甚大,給古代日本人增加了學習難度,使得日本文話著作的編、著更偏重于文法講解,在文學思想的深度探索上有所欠缺。作為古文運動的開拓者,韓柳以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提出了許多頗有價值的文學主張,這些主張在日本文話中得到進一步的推闡。除了舉韓柳文為例介紹其具體的篇、章、句法外,文話的文學主張集中表現在如下三個層次:

        1.絕摹擬蹈襲的文辭觀

        首先,日本文話多強調“陳言務去,詞必己出”。其思想淵源主要來自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4](P169)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曰:“ 惟古于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4](P539)

        中日語言習慣不同,日本學生在學習漢文這種非母語寫作的過程中,必模仿巾同文章大家,極易陷入模仿、套用的弊病之中。因此,日本文人十分強調韓愈“陳言務去”和“詞必己出”之說,《文法詳論》專收林鶴梁《去陳言說》:

        學古文者,學其神氣,不學其言語,斯為善學者矣。今夫古文之絕佳者,莫過孟、莊、左、馬,而孟、莊、左、馬未嘗踏襲前人,動出一機軸,謂之精神性靈之文。余嘗觀優(yōu),其演古今人物,摸(按:當為“?!保┢溲哉Z,擬其容貌,寫其忠膽義氣之狀,往往使人不覺感激淚下。退而念之,其可泣者皆可笑也,此無他,以其所為出于虛假而未嘗有其實耳。作文亦然,柳子厚評韓文日:“世之摸(按:當為“?!保M竄竊,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為辭者之讀之也,其大笑固宜?!鄙圃昭砸?。是韓子之所以能與孟、莊、左、馬比肩而立也。或日:“然則古語皆不可用歟?”日:“否。”茍能可用而用之亦何害,但(按:當為“且”)镕化之使如自己出,古人之言語即我之言語耳。[7](P52)

        強調好的文章要自出機軸,追求精神性靈。對于古語不可強行模擬,以镕化如己出、能達到用古人之言語如自己之言語者為上。

        “務去陳言”流風延及日本也是韓柳影響的重要體現。江戶中期,徂徠學派崇尚李王復古,蔚然成風,發(fā)展到萱園后學,其“模擬剽竊”之弊已廣為文壇所批評,日本文話作者亦多站在唐宋派立場上,以“陳言務去”反對之。荻生徂徠弟子太宰春臺晚年對老師荻生徂徠頗有議論,尤其反對荻生徂徠一味追求古辭古字、剽竊剿說:

        余故曰:古文辭之患,在用古人成語,不其然乎?李王尚以是取敗,況其他乎?大抵古文中,有奇辭奇語難讀,后儒不得其解者。彼豈必有所本哉?恐亦多出其自撰耳。韓文公蓋窺此秘,故務去陳言而擇新言,豈不可哉?要在不失法耳。后之學韓者用法不及退之,而去陳言過之,此文之所以再敗也。[13]( P16)

        在這里,太宰春臺反對在文章中盲目擬古使用“奇辭奇語”,主張當如韓愈般“去陳言而擇新言”,寫作文章建立在不失法度的基礎之上。

        《漁村文話續(xù)》“圓通(蹈襲棄染)”一節(jié)曰:

        柳子厚說:“為文之士亦多漁獵前作,戕賊文史,抉其意,抽其華,置齒牙間,遇事蜂起,金聲玉耀;誑聾瞽之人,僥一時之聲音。雖終淪棄,而其奪朱亂雅,為害已甚?!保ā杜c友人論為文書》)這是對六朝以來蹈襲之弊的矯正。在《與楊晦之第二書》中又說:“其說韓愈處甚好。其他但用《莊子》《國語》文字太多,反累正氣,果能遺是,則大善矣?!边@是對多用古文字的批評。[2]( P10 125)

        這里引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的主要觀點,批評六朝以來的蹈襲之弊,是為與所述韓愈“陳言務去”的呼應。又引柳《與楊晦之第二書》,批評韓愈因借用古文字太多影響了行文的流暢,是為對韓愈強調“陳言務去”和“詞必己出”而產生的失當之處進行糾偏。

        2.“師其意不師其辭”的模擬觀

        日本文話對韓柳文學主張吸取的第二個方面,是主張摹擬名家、名篇要“師其意不師其辭”,其淵源于韓愈《答劉正夫書》:“古圣賢人所為書俱存,辭皆不同,宜何師?必謹對日:‘師其意,不師其辭?!盵4](P206)土屋宏《文法綱要》“格言名語”條引明代王鏊《震澤長語》說:

        王鏊曰:為文必師古,使人不知所師,善師古者也。韓師孟,今讀韓文不見其為孟也。歐陽學韓,不覺其為韓也。若拘拘規(guī)仿,如邯鄲之學步,里人之效顰,則陋矣。所謂師其意不師其辭,此最為文之妙訣。[14]

        土屋宏認為韓師孟,歐學韓,其精妙之處在于“師其意不師其辭”,學文者當如是,不能拘陷于簡單的模仿。

        “師其意不師其辭”在日本文話中也被當成衡量文章優(yōu)劣之準則,熊坂邦《文章緒論》論司馬遷說:

        六經之外,文章之高者,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及韓昌黎而已矣。若夫司馬遷則命世之才,其文多端,難一概論,如五帝本紀,夏、殷、周本紀,則從詩書來者也。如春秋諸世家,則取左傳、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而成之者也,如始皇本紀、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則取楚漢春秋而成之者也:如漢諸帝紀及諸世家、列傳,則其所自撰也。宋鄭樵猶譏其全用舊文,間以俚語,雖不足為子長重輕乎,亦可謂確論矣。蓋其從詩書來者,則敷演詩書以成一家也,韓愈所謂師其意不師其辭者,蓋存于其間矣。[15](P5)

        熊坂認為司馬遷行文取材多端,或直用1日文,或間用俚語,皆能融匯而成一家,正符合韓愈“師其意不師其辭”的思想,堪稱六經之外文章高妙的代表。

        3.“氣全而言正”的作家修養(yǎng)論

        日本文話多以韓柳文學思想中的氣論與神志說點評文章的格調和層次。在中國古代文論中,“氣”主要是對精神氣質和人格境界的描述,如韓愈《答李翊書》中提出“氣盛言宜”,他說:“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盵4] (P169)此論被呂本中評為“最見為文養(yǎng)氣之妙?!盵16](P585)又有《答尉遲生書》中的“心醇氣和”說:“形大而聲宏,行峻而言厲,心醇而氣和?!绷谠杜c楊京兆憑書》說:“凡為文,以神志為主?!盵5](P484)他認為文章是作者的精神產物,其格調高下亦展現出作者的情操、思想和道德水平?!稘O村文話》“達意”一節(jié)并舉韓愈《答李翊書》和柳宗元《與楊京兆憑書》,認為文章要取得明白暢達的效果,當以“意氣”一脈貫穿:

        韓昌黎云:“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保ā洞鹄铖磿罚┻@是把意氣貫穿之時文字皆活、自然適宜的狀況比作水勢盛大,能浮眾物。

        柳子厚說:“為文以神志為主?!盵2](P10 084)

        其后的內容還把文章的詞藻、事實等比作市肆上的商品,把文章立意比作可以購買各種商品的錢,有這種修養(yǎng),就可以把散見于經、子、史中的素材為自己所用。而修養(yǎng)意氣,如齋藤正謙所言:

        韓子云:“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然氣有偏全,言有正駁,唯本乎仁義者,其氣全而言正。故韓子又云:“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盵2](P10 054)

        只有以儒家仁義之道為根本,培養(yǎng)出完整而健全的人格,才能達到“氣全而言正”的境界,是為對韓愈“氣盛言宜”“心醇氣和”說的接受。

        歸納起來,日本文話對韓柳文學思想的貫徹可以歸納為“陳言務去”“師其意不師其辭”“氣全言正”三個層次。初學文章者,由模仿而入門,強調“陳言務去”和“詞必己出”,拒絕摹擬蹈襲。當具備一定基礎之后,則需要達到“師其意不師其辭”,超出單純的模仿,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最后,文章的旨歸在于儒家“仁義”之道,以韓之氣論和柳之神志說為論據,強調個人修養(yǎng)對文章境界的提升。

        三 風如韓海柳泉,體借韓柳而彰——發(fā)抉韓柳文風之別

        韓柳并稱彪炳史冊,但兩者在文風上差別甚大,且在不同題材上成就的高度各有不同。相較而言,韓文氣勢磅礴,說理充分.韓愈捍衛(wèi)儒家道統(tǒng)的雄辯,在歷史上更是擲地有聲。柳文精致細密,說理幽深,長于闡明事理,抒發(fā)個人情感,特別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成為后世不斷追慕的對象。日本文話的作者們對韓柳風格和成就的不同特征,也有十分明確的認知,他們要求文章風格上師從韓柳,相應體裁上借鑒韓柳,表達出充分認可韓柳為文章宗師,并傾心仿效的心態(tài)。

        1.韓柳風格特征的差異

        論韓柳風格差異,與韓愈同時代的孫樵曾以“韓則委曲條暢,柳則峭直峻削”[17](P241)別之。明末清初的魏禧評唐宋八大家文日:“退之如崇山大海,孕育靈怪:子厚如幽巖怪壑,鳥叫猿啼?!盵18](P1 127)韓柳文風之別在日本文話中也多有論及。如《拙堂文話》卷3曰:

        羅景綸(羅大經)謂“韓如靜姬,柳如名姝。”(《鶴林玉露》)李耆卿(李淦)謂“韓如海,柳如泉。”(《文章精義》)信然。[2 ](P9869)

        “韓如靜姬,柳如名姝”出自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甲編卷5,原句為:“韓如美玉,柳如精金;韓如靜女,柳如名姝。韓如德驥,柳如天馬?!盵19](P57)“韓如海,柳如泉”出自李淦《文章精義》,以水比喻“韓柳歐蘇”,原句為:“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20](P62)明代楊慎認為“柳如泉”未允,可易“泉”以“江”[21](P798)。雖然歷史上各家見解不同,比較而言,韓愈的文章說理雄深,氣勢宏大,而柳宗元的文章則更加精致細密。森蔚作《漁村文話》序評韓柳文如海似泉,也如海似山:

        夫唐宋大家之文,譬諸山水——喬岳大海,包含無窮者,韓文也;峻崖峭壁,溪澗窈然者,柳文也。[2] (P10 078)

        森蔚以“喬岳大?!北扔黜n文,突出其氣勢宏大,包含無窮;以“峻崖峭壁”比喻柳文,突出其說理幽深,文風奇峭。除評論風格差異外,日本文話中也時常將韓、柳與其他諸家對比?!蹲咎梦脑挕肪?曰:

        余嘗與或論文曰:柳文高,歐、蘇文大。曰:然則孰優(yōu)?余曰:是不可優(yōu)劣。譬之柳猶在朝公孤,位尊望重,人以為天上人。歐、蘇猶外諸侯,規(guī)?;泶?,有土地人民之盛。三家各有所優(yōu),不得褒此而貶彼.,是非止柳與歐、蘇之別,唐宋詩文之分亦然。而少陵之詩、昌黎之文兼而有之,所以曠絕于古今也。[2](P9 865)

        他將柳宗元和歐陽修、蘇軾相比較,認為“柳文高,歐、蘇文大”。以“在朝公孤”形容柳宗元,格調高遠;以“外諸侯”形容歐陽修、蘇軾,才具氣概宏大,三家不可以優(yōu)劣來衡量,而韓愈之文高大兼有,所以其文章能和杜甫詩一樣冠絕古今。

        總之,日本文話注意到了“韓海柳泉”的風格差異,其評價多引中國歷史上的成說,且喜比喻,師從韓柳文風的同時多表現出一定的尊韓意向。

        2.韓柳文學創(chuàng)作各擅勝場

        日本文話在文道理論上多認為柳宗元不及韓愈,但也注意到了韓柳在文學創(chuàng)作題材面向上的不同,主要表現在韓愈長于明道之文,而柳宗元則更嫻于山水游記。

        韓愈明道之文,齋藤正謙在《拙堂文話》卷3曰:

        東漢以后,道日喪,儒學不過論明堂、議喪服,文章不過留連光景之作。及韓子出,文章先變,而道德經濟之學又大起,并為后世模范。范文正(范仲淹)得其經濟,歐陽文忠(歐陽修)得其文章,孫明復(孫復)、石中立(按:疑為“石中允”,當指石介)得其學問,如三蘇之文別辟奧交,二程之學直繼往圣,亦不能無本焉。然則宋代之多士,不可謂非韓子一唱之功矣。而元次山(元結)之學問,陸宣公(陸贄)之經濟,柳儀曹(柳宗元)之文章,亦有犄角之力也。[2](P9 873)

        在理學正統(tǒng)文論觀看來,東漢以后道統(tǒng)淪落,儒家思想對人們行為處事的指導地位衰退,僅僅停留在明堂、喪服之類的禮儀制度中,導致魏晉以降文學格局偏小,抒發(fā)的都是“留連光景”的個人情懷。直到韓愈首倡的古文運動一改文學的格局和面貌,其文章更是從文學拓展到道德、學問、經濟等實用之學,為宋朝的人才濟濟做好了鋪墊。所以《拙堂續(xù)文話》卷8曰:

        秦漢以來,至宋諸大儒出,誠意正心之學舍而不講,千有余年矣。其間一二豪杰之士,能見及之……及韓退之《原道》引《大學》條目以排二氏,可謂鳳鳴朝陽矣。[21(P10 056)

        他盛贊韓愈以《原道》為代表的作品攘斥佛老,上承圣賢之志,下啟宋儒道統(tǒng)之濫觴的文學成就。在盛贊韓愈明道之文功績的同時,柳宗元的山水游記之作在日本文話中也獲得了充分的認可,關于山水游記的品評,以齋藤正謙《拙堂文話》卷8最為豐富,其對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更是推崇之至:

        柳子厚《袁家渴記》云:“舟行若窮,忽又無際?!闭Z雖不多,妙寫奧曠兩般之趣,使人神逝焉。沈歸愚(沈德潛)讀本評之謂:“八字已抵一篇游記?!变?。又謂:“王右丞(王安石)‘安知清流轉,忽與前山通。讀‘舟行若窮二語,故應勝之?!睈壑烈?。今觀其集,有《焦山記》云:“石勢益奔峭,樹木糾葛,幾于無路。峰轉境開,倏復軒豁。”蓋學柳文也。雖摹寫之巧,競讓自然之妙。[2](P9 938)

        柳宗元《袁家渴記》是著名的《永州八記》中的第五篇。柳宗元山水文描寫精妙,如沈德潛所說,《袁家渴記》中“舟行若窮,忽又無際”八個字就算得一篇游記。齋藤正謙認為柳宗元對自然景色描摹之精巧,勝過了自然景色之妙?!蹲咎梦脑挕肪?評《袁家渴記》的還有:

        古人狀物之妙,或畫所不及。如《莊子·齊物論》寫風一段是也。蓋風之為物,飄忽無形,弗可認視,唯其吹萬物,有聲可聽,亦輕重疾徐,隨物各異,人雖有百口不能悉狀焉。今漆園叟(莊子)借林木諸竅,寫出激、謞、叱、吸種種之聲,始覺可把捉,孰謂風不可捕耶·柳州(柳宗元)《袁家渴記》云:“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荔香氣,動濤旋瀨,退聹溪谷,搖飏葳蕤,與時推移?!睆纳蕉?,而草,而花,而濤瀨,而溪谷,所遇異狀,模寫之工,不減漆園。[2] (P9 942)

        將柳宗元《袁家渴記》與《莊子·齊物論》寫風的段落對比,二者所寫均為難以描摹之物,突出柳宗元筆法的精湛。論柳宗元寫景狀物之妙,齋藤評笠置山一段頗為獨特:

        山城東南隅有笠置山,為元弘帝(按:后醍醐天皇)蒙塵處,今屬我藩封內,在伊賀上野城西三十里……丁亥季秋,吾侯巡封遂登此山……於戲!疆內之勝有如此者,吾曹手筆凡陋,不能發(fā)其奇,可恨已。若得柳州入神之筆寫而傳之,其名豈出于黃溪、石城之下哉?[2](P9944)

        笠置山位于日本京都府相樂郡木津川南岸,元弘(1331-1334年)年間后醍醐天皇(按:日本南北朝時代的開啟者)行宮曾位于此,后被燒毀,江戶時期屬伊賀津藩封內。伊賀津藩為齋藤正謙母藩,齋藤就藩時曾登過笠置山。憶起如此名勝,齋藤正謙不禁感嘆:可惜日本疆域內有如此勝景卻沒有柳宗元那樣的傳神之筆,不然其名聲定不在柳文中的黃溪、石城之下!其推崇柳宗元之情可見一斑。

        齋藤正謙尊韓,卻也崇柳,甚至還自編柳子厚年譜(《拙堂續(xù)文話》)。客觀地來說,日本文話在推崇韓愈“文道并至”的同時,也充分注意到了柳宗元在山水游記方面的成就。如齋藤正謙記游就時常借柳文抒發(fā)情懷,并引用柳宗元之文來評價日本名勝,筆觸之廣涉及江戶市井、京都風情,包括齋藤的名篇《月瀨記勝》記述過的大和國尾山月瀨村等日本風景名勝。

        四 結語

        文話是關涉文章理論與批評的文體,日本文話對韓柳的接受與中國文脈同源而合流,亦表現出日本漢文學自身演變發(fā)展的印記。從“知人論世”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全面把握背景和材料可知,日本文話對韓柳的接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崇尚韓柳原道、宗經的文學思想,旁推六經、莊、騷等為“取道”“取法”之源,雖然從“文道”觀念出發(fā)多帶有“尊韓略柳”傾向,卻并未忽視對文學性的觀照;其次,日本文話特別重視文法和基礎,論韓柳文學思想可由低到高,概括出“陳言務去…‘師其意不師其辭”和“氣全言正”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帶有一定的進階意味;最后,日本文話充分注意到了韓柳在風格特征和創(chuàng)作實踐上的不同,標榜韓愈明道之文,也十分肯定柳宗元的文學造詣,特別是在山水游記方面的突出成就。

        從時間軸來看,日本文話對韓柳的接受大致有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前期朱子學統(tǒng)治地位確立,為整個時代奠定了儒林文學的基調,但彼時文章學著作多以匯編、翻刻為主,缺乏獨立的見解。中期,萱園學派以“文必秦漢”的復古理論煊赫一時,荻生徂徠雖亦曾選韓愈、柳宗元、李攀龍、王世貞之文編成“四家雋”教導后學,可在四家當中徂徠尤其喜好的是李攀龍[22](P2),并未將韓柳置于最突出的地位;后期,寬政二年(1790年)異學之禁后,日本文壇轉向唐宋派文論,批判萱園后學模擬剽竊之弊,這股思潮也讓以韓柳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地位被空前抬高。

        日本文話中的“韓海柳泉”,是一雙“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的“異域之眼”,也是我們以域外為參照反觀中國學術新貌的一面鏡鑒。

        參考文獻:

        [1]廣池千九郎.支那文法書批閱目錄[M].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稿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

        [2]王水照.歷代文話[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3]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5]柳宗元.柳河東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歐陽修.集古錄跋尾[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7]石川英,文法詳論[M].東京:博文館,1893.

        [8]曾鞏.曾鞏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4.

        [9]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0]陳寅恪.論韓愈[J].歷史研究,1954(2).

        [11]邵博.邵氏聞見后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2]洪邁.容齋隨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3]太宰純,文論[M].寬延元年(1748年)序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

        [14]土屋宏.文法綱要[M].東京:金港堂,1885.

        [15]熊坂臺洲.文章緒論[M].東京:風月堂,1801.

        [16]郭紹虞,宋詩話輯[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7]沈德潛.唐宋八家文讀本[Ml.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18]魏禧.魏叔子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3.

        [19]羅大經,鶴林玉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0]陳骙,李涂:文則文章精義[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7.

        [21]楊慎,丹鉛總錄箋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22]獲生徂徠.古文矩[M].東京:群玉堂,1764.

        作者簡介:羅春蘭(1965-),女,江西九江人,教授,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域外漢文學研究;史可欣(1991 -),男,江西南昌人.2017級國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從事同學集部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柳宗元韓愈日本
        晚春
        柳宗元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江雪
        兒童繪本(2019年22期)2019-12-06 07:38:18
        晚春
        兒童繪本(2019年6期)2019-04-15 01:28:26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早梅(節(jié)選)
        聰明的韓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中国| 国产情侣自拍一区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亚洲精品一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大胸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白人战黑吊|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精品欧美久久99久久久另类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看三级| av大全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人妻| 37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张筱雨| 老熟女多次高潮露脸视频| 果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777777| 亚洲日韩专区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色婷婷一区二区| 水蜜桃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免费国产一级片内射老| 国语对白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草色噜噜噜av在线观看香蕉|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亚洲高清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48久久国产精品性色aⅴ人妻| 特级黄色毛片视频| 色se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女同系列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av天堂吧手机版在线观看| 真实夫妻露脸爱视频九色网| 中年熟妇的大黑p| 老熟女熟妇嗷嗷叫91|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韩国|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理人伦国色天香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