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羅定市婦幼保健,廣東 羅定 527200)
壓力性尿失禁是常見且多發(fā)的產科疾病,以尿液不自覺外溢為主要表現,多由盆底肌肉和相關神經組織過度伸展所致,使得患者控尿能力下降,對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有著嚴重影響。盆底康復肌訓練是現階段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常用手段,在提高盆底肌力,減少疾病復發(fā)率。然而相當一部分患者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對治療工作信心不足,甚至產生抵觸情緒[1-3]。為此,我院在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康復訓練中應用心理護理,研究詳情及所得結論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任意選取60例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間在我院接受診治的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服務區(qū)分為各有30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22~40歲,平均(31.2±1.5)歲,孕周37~41周,平均(38.9±0.6)周;觀察組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20歲和39歲,平均(30.9±1.8)歲孕周38~40周,平均(38.6±0.7)周。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符合壓力性尿失禁診斷標準[4];②年齡在20-40歲之間;③均為足月單胎;④入組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嚴重受損者;②正在接受其他治療或近期有過治療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存在精神病等溝通認知障礙者。組間基線數據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式: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服務,主要包括病情觀察、知識講解、飲食運動指導等,注重胎心監(jiān)護。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盆底肌康復訓練和心理護理,具體操作為:
1.2.1 盆底肌康復訓練:訓練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盆底肌康復訓練在壓力性尿失禁治療中的優(yōu)勢和必要性,促使患者積極主動接受訓練;根據患者病情和身體狀況進行詳情訓練方案的制定:吸氣后收縮肛門,保持5 s左右,呼氣后放松,反復進行,每次訓練時長為20 min,每天上下午各進行1次。期間適當調整訓練時長與訓練強度,告知患者均衡飲食,按時休息,以便充分發(fā)揮康復訓練效果。
1.2.2 心理護理: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受自身疾病影響,生活質量普遍不高,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可能性較大。此時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態(tài)度和善,語言親切,在交談的過程中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注重對患者隱私的保護,堅定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努力發(fā)揮患者家屬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鼓勵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陪伴與支持,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應對護理治療工作。
1.3 觀察指標:指導患者主動收縮陰道,記錄患者收縮時間和收縮次數,對患者盆底肌力進行分級:持續(xù)時間0 s,收縮0次,陰道無收縮為0級;收縮時間為1 s,收縮次數1次,肌肉輕微震顫為Ⅰ級;持續(xù)收縮2 s,收縮2次,陰道收縮不完全為Ⅱ級;持續(xù)收縮時間為3 s,次數為3次,陰道收縮完全無抵抗為Ⅲ級;持續(xù)收縮時間為4 s,持續(xù)4次,收縮完全且有輕微抵抗為Ⅳ級;持續(xù)收縮時間不低于5 s,收縮次數不低于5次,陰道收縮完全存在,且有持續(xù)抵抗存在為Ⅴ級[5]。兩組護理前后盆底肌力參照我院自制問卷對兩組患者依從性進行判定,問卷得分范圍在0~100分,得分超過在91~100分為完全依從,60~90分為部分依從,得分在60分以下為不依從,依從性為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患者例數在該組總例數中的百分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參照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予以判定,SAAS評分在50分以下表明患者情緒正常,分數50~59分別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抑郁,最終得分超過70分,可判定患者存在重度焦慮情緒;SDS評分低于53分證明患者未產生抑郁情緒,53~62分可記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分數超過72分可判定患者為重度抑郁。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負面情緒越明顯[6]。另對兩組壓力性尿失禁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的概率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中錄入80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研究數據,盆底肌力、依從性、壓力性尿失禁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經百分數(%)和χ2表示檢驗,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由(±s)和t表示檢驗,數據間的統(tǒng)計學差異以P值低于0.05為判定依據。
2.1 兩組護理前后盆底肌力對比: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前不存在盆底肌力上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盆底肌力在Ⅰ級和Ⅱ-Ⅲ級的概率低于對照組,Ⅳ~Ⅴ級的概率高于對照組,所得數據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盆底肌力對比[n(%)]
2.2 兩組依從性對比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依從性分別為70.0%和93.3%,所得數據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依從性對比結果[n(%)]
2.3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服務前的心理狀態(tài)間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存在統(tǒng)計學層面的數據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結果(±s,分)
表3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結果(±s,分)
2.4 兩組壓力性尿失禁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壓力性尿失禁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壓力性尿失禁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指的是腹壓上升超過最大尿道壓,在逼尿肌無收縮的狀態(tài)下,尿液自主外排,與生育損傷、激素變化等因素的存在關系密切。該疾病主要表現為小便時無法自控而自遺,排便頻繁,可達數十次,通常分為產傷型、氣虛型和腎虛型三類,救治不及時可對患者正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7-8]。盆底肌訓練以縮肛訓練為主,其目的在于促進盆底肌緊張度和收縮力的提升,在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環(huán)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修復受損神經細胞的基礎上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張力,刺激患者神經肌肉興奮性,提高患者控尿能力,在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9-10]。除治療方案外,患者心理狀態(tài)在該疾病的治療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合理有效的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減少或消除負面情緒的影響,滿足患者合乎情理的需求,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性和適應能力,以促使患者依從性和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
文中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存在護理前的盆底肌力和心理狀態(tài)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盆底肌力和心理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所得數據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P<0.05),提示盆底肌康復訓練聯合心理護理可提高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緩解負面情緒;觀察組依從性為93.3%,相比于對照組,數據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P<0.05),表明盆底肌康復訓練聯合心理護理利于提高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依從性;兩組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P<0.05),表明盆底肌康復訓練聯合心理護理可減少壓力性尿失禁復發(fā)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偟膩碇v,予以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康復訓練聯合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盆底肌功能和依從性,緩解負面情緒,減少疾病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推廣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