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曉明
(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0年年初,全球遭遇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新冠肺炎。為防止疫情擴散,全球40億人出行受限,各國經濟停滯,石油需求遭受重創(chuàng),其中4月份全球石油消費下降約2500萬桶/日,創(chuàng)有史以來最大降幅。在石油需求下滑的同時,3月6日,歐佩克與俄羅斯之間為期3年的擴大減產談判以破裂告終。隨后,沙特阿拉伯宣布大幅降低銷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國外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創(chuàng)近20年來最大,同時還要大幅提高原油產量。在供需雙重打壓下,國際油價在短時間內斷崖式下跌至20美元/桶以下。整個事件出乎市場預料,其影響劇烈程度可以從以下三個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反映。一是石油需求停滯。2020年全球消費平均下降近900萬桶/日,幾乎抹掉了近7~8年的消費增量。二是庫存飆升。全球原油儲存能力達67億桶,但是由于技術原因,最大可用率約為80%。國際能源署(IEA)報道,4月底全球原油庫存約46億桶(接近庫容的70%);普氏(Platts)報道,5月初海上浮艙庫存已超過13億桶。三是首現(xiàn)負油價。4月21日,美國WTI原油5月交付合約價格跌至-37.63美元/桶,意味著賣家要倒貼錢給買家才能完成交易。然而,疫情終將過去,未來中期石油市場如何變化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之一。2019-2020年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分季度石油需求同比變化見圖1。
經合組織(OECD)預測,封鎖措施實施一個月將使得全球GDP年增長下降2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停擺接近尾聲,部分國家準備5月或6月重啟經濟活動。雖然再次發(fā)生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大蕭條的概率很低,但疫情催化形成長期變化。聯(lián)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在-2%~-4%,較2019年底時預測的3%左右大幅下調(見表1)。
圖1 2019-2020年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分季度石油需求同比變化
表1 近兩年全球GDP增速預估值
目前,全球銀行資本充足率高,金融杠桿低于2008年,發(fā)生金融危機的概率很小。不過,在經濟停擺、供需不平衡的雙重沖擊下,2020年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已成共識。為應對疫情沖擊,穩(wěn)定市場預期,主要經濟體均迅速出臺了超大規(guī)模的經濟刺激政策。
2020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紛紛重啟或擴大量化寬松規(guī)模。
一是普遍、大幅度降息。美聯(lián)儲下調基準利率150個基點,至0~0.25%;歐洲第三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利率低于存款機制利率50個基點,即-1%;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從6%下調至5.5%;印度央行降息100個基點至3.75%。
二是大批量購入資產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美聯(lián)儲推出無限量購買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寬松政策;歐洲央行啟動7500億歐元針對疫情的資產購買計劃;日本央行擴大企業(yè)債券和票據(jù)購買規(guī)模,允許無限量購買國債。
三是加強財政支持,緩解企業(yè)償債壓力。美國通過約2.2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法案和4840億美元的援助法案;歐盟達成5400億歐元救助計劃;日本宣布經濟刺激計劃的規(guī)模擴大至117萬億日元;俄羅斯撥款2.3萬億盧布用于危機應對。
四是多國加強貨幣協(xié)調,穩(wěn)定全球貨幣市場。美聯(lián)儲與9家央行建立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協(xié)議;為丹麥央行、挪威央行、新西蘭儲備銀行分別提供300億美元的流動性。
新冠疫情之后的經濟復蘇,很可能是一個緩慢而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同時會伴隨一些重要的結構性改變。
第一,全球經濟運行模式可能在發(fā)生較大轉變,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并在特定領域超越經濟利益成為資源配置的首要原則。
第二,全球產業(yè)鏈將面臨重構。過去由跨國企業(yè)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會在未來發(fā)生規(guī)??s減、范圍縮小和形式變化?!秴^(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經濟規(guī)模占全球約29%)、《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CPTPP,經濟規(guī)模占全球約13%)、《歐盟與日本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EPA,經濟規(guī)模占全球約28%)、美墨加協(xié)定(經濟規(guī)模占全球約27%)等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的簽訂將推動跨區(qū)貿易增長。
第三,展望全球經濟最糟糕的可能情景是低增長與債務危機伴生。雙赤字國家和邊緣發(fā)達國家在“美元荒”下成為全球經濟的脆弱環(huán)節(jié)。
圖2 2000-2025年全球GDP增長預測
新冠疫情以后,全球經濟需要2~3年的休養(yǎng)期,中美貿易戰(zhàn)仍是長期因素,經濟短暫反彈后必將回歸疲弱。初步預計,2021-2025年全球GDP年均增長率為2.0%~2.5%,低于2015-2019年年均增長2.8%的水平(見圖2)。
G D P增速放緩意味著,與歷史相比,“十四五”期間全球石油需求每年的增量明顯放緩,估計為95萬桶/日左右,與前10年130萬~150萬桶/日年均增速相比大幅下降。新冠疫情改變了人們工作和消費習慣,網上辦公、教育、消費等更加普及,商務旅行將減少,不利于運輸燃料消費。疫情之后,各國政府的工作重點是恢復經濟,能源轉型政策不會太激進,個別年份石油需求會下降,但不代表2025年之前全球需求峰值即將到來。隨著2019年全球接近創(chuàng)紀錄的200萬桶/日煉油能力擴張,2025年以前煉廠產能增長將放緩,一些項目被取消或推遲,這也預示著未來原油加工需求增長將放緩。
新冠疫情使得全球汽車業(yè)陷入空前危機,這直接拉低了汽、柴油需求增長動力。5月份以來,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和汽車行業(yè)分析機構LMC Automotive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20%,IHS Markit預測下降22%,麥肯錫預測下降29%。全球的汽車工業(yè)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18年汽車銷量結束連續(xù)7年的上漲,轉為下跌;受疫情影響,恢復銷量要到2023年以后(見圖3)[1]。
圖3 2020-2024年全球輕型汽車銷量預測
表2 2019-2025年主要國家汽、柴油車燃油經濟性年均提高率
與此同時,疫情并不影響汽車技術進步,世界主要國家汽油車燃油效率年均提高1.4%,柴油車效率年均提高1.0%[2](見表2)。疫情會改變人類的某些認知和行為習慣,加速經濟體系的數(shù)字化、智能化轉型,對于實物貿易和人員交流生產一定影響,汽車行車里程將會減少。預計2019-2025全球汽、柴油需求年均增長僅為0.5%左右,個別年份甚至下降。
歷史上,全球航煤消費與GDP的相關性較好,彈性系數(shù)在0.7左右。但是,2020年世界航煤市場受到疫情沖擊最大,出于安全考慮,人們選擇飛機出行的意愿下降。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IATA)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將比2019年降低50%以上,2021年降幅收窄至24%,2023年之前需求不會超過2019年的水平(見圖4)[3],2019-2025年航空客運需求年均增長3.3%(之前預測為5.3%);2020年全球貨運量相比2019年下降3%左右,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經濟景氣逐步回升,2019-2025年貨運量年均增長1.8%左右。從長期看,發(fā)展中國家航空市場需求還有較大增長空間。綜合來看,“十四五”期間大部分時間市場較為低迷,2019-2025年全球航煤需求年均增長1%左右。
圖4 全球GDP與空運千米的指數(shù)變化趨勢
石化產品作為材料,廣泛應用于人們生活和相關行業(yè)(例如管道、電子、洗滌劑、藥品和油漆等)中,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較少。預計“十四五”期間,全球主要基礎石化原料(甲醇、乙烯、丙烯、丁二烯、純苯、甲苯、PX等)的產能增量在1億噸/年以上(見圖5),投資仍然是未來石化行業(yè)的主旋律。因此,未來石油化工原料石腦油、液化石油氣(LPG)和乙烷的需求保持較快增長,其增量將占石油需求增量的一半左右(比上一個10年期的貢獻大,當時占全部增量的1/3)。
燃料油整體需求將保持每年0.3%左右的低速增長,主要原因是未來全球貿易量難有顯著提升。2020年,隨著國際海事組織(IMO)船用燃料油低硫化規(guī)則出臺,高硫燃料油(HSFO)消費量或將減少60%以上,船用燃料轉向液化天然氣(LNG)和超低硫燃料油(VLSFO)。隨著配備洗滌器的船只數(shù)量越來越多,這種變化將穩(wěn)定下來。2020年,不遵守海事組織規(guī)則的船舶比例將達到10%~15%。與此同時,超低硫燃料油成為2019-2025年需求增長最快的石油產品,主要是替代高硫燃料油。
中期對比看,全球石油需求結構將繼續(xù)向化工轉型,與2016年相比,2025年交通燃料占比將下降2.1個百分點,化工需求占比將上升2.4百分點(見圖6)。
圖5 全球主要基礎石化原料產能增量
圖6 2016年和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結構對比
目前,燃油價格降低使內燃機汽車的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仍比電動汽車便宜。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EDRI)的測算結果標明,2020年汽油執(zhí)行“地板價”時,全生命周期內燃油車的每千米成本比電動汽車(即使有補貼)低11%左右。2020年1-4月,中國國內汽車銷量下降31%,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43%。
英國GlobalData公司的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導致油價下跌可能會降低電動汽車需求。電動汽車的價格通常比同等的內燃機汽車高,但其較低的運行成本可降低隨時間變化的價格差異,從長遠來看,最終其總成本將低于內燃機汽車。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電動汽車的銷量在2019年可能突破220萬輛,但2020年可能暴跌43%。盡管如此,從長遠來看,電動汽車無疑將繼續(xù)生存下去。根據(jù)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最新發(fā)布的《長期電動汽車展望》,盡管2020年所有汽車的銷量都將下降,但電動汽車的銷量下降幅度將低于傳統(tǒng)汽車。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23%,電動汽車銷量下降18%。
在后疫情時代,支持脫碳和低排放運輸?shù)恼叽胧┛赡軙铀倌茉崔D型。具體到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國政府已將補貼退坡政策延遲2年執(zhí)行。國外對于新能源汽車政策頻頻加碼,例如,德國補貼上調,法國補貼延長,美國加大稅收抵免優(yōu)惠力度。全球電動汽車目前處于新的向上周期開始的階段,疫情只是短期擾動,不會改變周期趨勢。隨著動力電池價格進一步下降,新能源汽車的總擁有成本(TCO)和前期購置成本將在2025-2027年實現(xiàn)與燃油車平價,屆時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將由政策扶持轉向市場發(fā)揮作用的階段。BNEF預測,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2.7%增加到2025年的10%、2030年的28%[4]。
2019年,全球生物燃料產量為280萬桶/日(其中燃料乙醇200萬桶/日、生物柴油80萬桶/日),比2018年增長6%,預計2019-2025年生物燃料產量年均增長3%左右,消費量占道路運輸能源需求的4.5%左右。這一樂觀數(shù)據(jù)主要是基于亞洲、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強勁的經濟增長前景以及美國、歐洲加氫處理植物油具有強勁市場前景做出的。
新冠疫情以來,全球石油行業(yè)的供應格局已經發(fā)生巨大變化。
Anadolu Agency基于全球12家最大上市石油公司的業(yè)績估計,2020年一季度這些公司凈虧損共計206億美元,同比下降188%。由于現(xiàn)金流銳減和融資難度加大,國際大石油公司將2020年的資本支出比原計劃降低了20%~30%。其中勘探支出的削減最為嚴重,比年初計劃縮水達40%,美國頁巖油資本支出更是減半。上游投資將向優(yōu)質區(qū)塊集中。
面對嚴重過剩的市場和低油價,4月12日,“歐佩克+”終于達成新的減產協(xié)議,首輪減產的970萬桶/日中,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分別承擔250萬桶/日,減產基準線為1000萬桶/日。在之前的減產協(xié)議執(zhí)行上,俄羅斯減產經常不達標,此次俄羅斯一改往日的做法,5月上半月原油產量就已降至867萬桶/日,較4月份的1044萬桶/日減少了177萬桶/日。沙特阿拉伯更是表示將在6月份額外增加減產100萬桶/日,產量降至750萬桶/日,低至2002年的水平。以往歐佩克減產,美國原油產量卻攀升,2020年情況則不同。據(jù)貝克休斯(Baker Hughes)統(tǒng)計,截至5月22日,美國活躍鉆機數(shù)為237臺,同比減少560臺,創(chuàng)下自2009年年中以來的最低值。截至5月15日,美國當周平均石油產量為1150萬桶/日,比歷史最高水平低160萬桶/日,產量連續(xù)第七周下降——這表明美國已進入被動減產模式。
全球石油市場供大于求的態(tài)勢短期內仍難以改變。一是前期累積的高庫存至少要消化到2021年以后才能回歸正常水平;二是2020年歐佩克剩余產能將達468萬桶/日;三是非歐佩克前幾年投資的新增產能(可能延后)超過200萬桶/日,增量主要來自巴西和圭亞那等國家;四是伊朗和委內瑞拉長期受到美國制裁,伊朗原油產量從2007年的400萬桶/日降至2019年的210萬桶/日,委內瑞拉從1997年的320萬桶/日下降到2019年的90萬桶/日,扣除難以復產的部分,兩國富余能力超過350萬桶/日,但短期看這部分產能投放市場的可能性不大。
盡管未來全球石油需求增幅放緩,但是如果低油價長期持續(xù),造成上游投資不足,老油田采收率下降甚至減產(例如英國、哥倫比亞、俄羅斯和亞洲各產油國的油田),從中期看石油市場供給還將趨緊。Rystad能源咨詢公司預計,到2025年投產的項目將推遲最終投資決定(FID),這將使全球油氣供應量減少5.6%,其中大部分調整來自美國頁巖油。
全球油氣上游投資展望見圖7。
美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是當今全球產油國中有能力達到1000萬桶/日產量級別的3個國家。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近兩年處于協(xié)議減產狀態(tài),未來5年美國石油產量增長或將放緩甚至下降。從中期來看,美國頁巖油的影響力將不如過去10年,2023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增量將更多由歐佩克產油國來滿足。
在2009年以后大部分時段,美國石油產量年均增長100萬桶/日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頁巖油。自2014年油價下跌以后,頁巖油行業(yè)效益受到擠壓,促使石油公司削減成本,提高效率。目前,美國頁巖油增長看似出現(xiàn)拐點,北達科他州的Bakken和得克薩斯州的Eagle Ford等頁巖油藏壽命縮短,且產量下降速度較快。隨著投資回報率下降,華爾街早就對石油行業(yè)失去熱情,正在努力尋找真正致力于綠色低碳轉型的企業(yè)。
削減資本支出、活躍鉆機數(shù)減少將直接導致美國原油產量下降。目前,很多生產商已經關停了一些經濟性不好的油井,出現(xiàn)了實質性減產。IHS Markit預計,2020年底美國原油產量將比年初減少300萬桶/日(其中近55萬桶/日能力將長期關閉)[5],2021年將再減少30萬桶/日。美國頁巖油氣部分非規(guī)模性產量將被迫退出市場,市場將出現(xiàn)資產并購和重組。如果未來油價得以回升,美國石油產量將逐步恢復,但是這一過程可能會是緩慢的,即使油價達到50美元/桶以上,也不會因為回報壓力而引發(fā)另一輪產量激增。
從成本競爭角度看(見圖8),歐佩克相對美國頁巖油始終具有優(yōu)勢?!笆奈濉逼陂g,“歐佩克+”將繼續(xù)在“穩(wěn)定市場”和“爭取份額”兩個目標間尋求動態(tài)平衡,預計供應增長格局由“十三五”時期的非歐佩克一家獨大轉變?yōu)闅W佩克與非歐佩克平分秋色(見圖9)。其中,歐佩克產能增長主要來自伊拉克、阿聯(lián)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在全球擺脫當前危機后,歐佩克將重新成為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主導力量。中東地區(qū)大規(guī)模擴張的努力將抵消非洲產量衰退和委內瑞拉產量停滯,甚至包括一部分美國的份額。
從中期來看,如果“歐佩克+”的石油產量沒有明顯增長,或者上游投資不足,這將觸發(fā)新一輪油價上漲。
圖7 2014-2025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展望
圖8 選定地區(qū)的全球原油供應成本曲線(到2030年)
圖9 全球石油產量凈增加情況
2020年,各國政府為挽救經濟采取低利率政策,并向金融市場投入了天量貨幣,這些又很難全部進入實體經濟,市場流動性再次被推高,難免對大宗商品市場產生影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4月3日通知修改IT系統(tǒng)代碼,允許“負油價”申報和成交,4月20日出現(xiàn)了WTI原油5月合約以-37.63美元/桶價格結算的情況,可見金融市場上有一只“看不見的手”隨時可能會伸到油市來興風作浪。
中美兩國因為在防控疫情上的不同做法,導致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美國政客的“甩鍋”污名化做法,遭到中方的據(jù)理駁斥與反擊。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政治經濟關系調整帶來的影響將是全球性、全局性的。如果中美兩國關系由過去以合作為主轉向以競爭為主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將導致貿易下降、技術交流障礙增加,難免會波及石油市場,包括市場對需求的擔憂。
展望未來,新冠疫情什么時候結束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全球石油市場未來發(fā)展趨勢存在多種可能。石油市場總是在不斷變化,需要及時跟蹤、深入研究。業(yè)內人士提倡要做最壞的打算,迎接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