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李帆 丁文淵
(安慶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安慶 246052 )
硒(Se)元素是由瑞典化學家Berzlius 于1817 年從生產硫酸的礦尾中發(fā)現(xiàn)。硒對生命健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具有抗自由基、抑癌抗癌、延緩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解除重金屬中毒、維持正常繁殖等各種功能[1],缺硒會引起多種疾病,比如克山病和大骨節(jié)病[2]。富硒的菌株能通過生物轉化把有毒的無機硒轉變成無毒的有機硒,其具有成本較低、生物利用率較高、硒含量較高、對環(huán)境污染小等優(yōu)勢[3]。富硒益生菌同時具有發(fā)揮有機硒和益生菌的雙重生物學功能,用于人體補硒效果更好,又可改善人體的生理機能。
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大山村是繼陜西紫陽、湖北恩施之后的第3 個全國罕見的天然富硒村[4]。經分析檢測,石臺大山村土壤平均含硒4.4 mg/kg,是普通土壤20 倍。研究[5]表明細菌對硒的耐受性與土壤中的可溶性硒含量和可交換態(tài)硒含量均呈顯著正相關。本次試驗以石臺縣大山村土壤為采集樣本,擬篩選出富硒能力較高的益生菌,進一步豐富富硒益生菌的研究,為下一步研究富硒益生菌制劑對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提供一定的基礎。
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革蘭氏快速染色液 (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細菌微量生化鑒定管(廣東環(huán)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 于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大山村4 處不同區(qū)域(分別在田地、山腳、山腰、山頂)采集富硒土壤樣本8 份,將樣本經生理鹽水梯度稀釋后分別置培養(yǎng)箱37℃和28℃培養(yǎng)24 小時后,選取生長旺盛、清晰的菌落進行分離、純化得到若干株益生菌, ⑵將分離出的若干純菌株通過菌落特征,革蘭染色和明膠液化、接觸酶、糖發(fā)酵等生理生化實驗初步鑒定菌種;
2.2 經16S rRNA 確定生物學分類地位。
經培養(yǎng)、分離、純化,最終得到三株菌株,分別為C5a-28、C4a-28 和C6b-28。
① C5a-28:菌落為長絲狀,乳白色,表面不光滑;菌體長桿狀,鏈狀排列,具芽孢,革蘭染色陽性,如圖1;
② C4a-28:菌落圓形,表面光滑,淡黃色;菌體呈梭形,有芽胞,革蘭染色陽性,如圖2;
③ C6b-28:,菌落圓形,表面粗糙,淡黃色;菌體呈桿狀,成對排列,有芽孢,革蘭染色陽性,如圖3。
圖1 C5a-28
圖2 C4a-28
圖3 C6b-28
表1 分離菌株生理生化反應
圖4 C5a-28 菌株16S rRNA 測序結果圖
圖5 C4a-28 菌株16S rRNA 測序結果圖
圖6 C6b-28 菌株16S rRNA 測序結果
通過生理生化試驗和16S rRNA 測序結果顯示,C5a-28 是假真菌樣芽孢桿菌,C4a-28 是賴氨酸芽孢桿菌,C6b-28 是芽孢桿菌,以上三種都是土壤中常見的益生菌。對多種有害微生物能發(fā)揮抑制作用,對人體腸道的微環(huán)境有改善作用,治療腸道菌群失調癥,能降解環(huán)境中的有毒物質,在污水處理中也能發(fā)揮清除有害物質的作用[6-8]。通過此次試驗篩選出的益生菌,可以作為富硒菌的選用菌種,為下一步富硒及動物實驗對小鼠生理活性的影響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