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佳 王麗
DM 是一組以胰島素分泌缺陷、胰島素抵抗或兩者兼具而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其中T2DM 是其最常見的類型。衰弱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是指老年人因生理儲備下降,導致機體易損性增加、抗應激能力減退的一種非特異性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增加了失能、譫妄及跌倒等負性事件的風險[2]。老年T2DM 病人隨著年齡的增長、DM 病情的進展、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以及多個器官及系統(tǒng)功能的受損[3],衰老過程明顯加快,使得衰弱的發(fā)生率顯著增加。Tang 等[4]研究發(fā)現(xiàn),在65 歲及以上的老年DM病人中,衰弱的發(fā)生率為32%~48%,但HbA1c 水平與DM 病人衰弱的關系尚存在爭議[4],國內也未有研究探討DM 病人衰弱程度與糖脂代謝指標的相關性。本研究擬通過對老年T2DM 病人進行衰弱程度評估及糖脂代謝指標水平的收集,分析其相關性,為探索老年T2DM 病人衰弱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3 月蘇州市數(shù)家醫(yī)院和社區(qū)的老年T2DM 病人135 例。納入標準:(1)年齡≥60 歲;(2)根據(jù)1999 年WHO 診斷標準確診為T2DM 的病人:DM 癥狀+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 mmol/L 或FPG ≥7.0 mmol/L 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餐后2 h 血糖水平≥11.1 mmol/L;(3)知情同意后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意識不清、智力障礙、不能理解量表內容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包括社會人口學資料和臨床資料兩部分。社會人口學資料包括病人的年齡、性別、BMI 等;臨床資料包括DM 病程、并發(fā)癥(包括動脈粥樣硬化、神經病變、眼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及共患?。òǜ哐獕?、腦卒中、CHD、高脂血癥、痛風、關節(jié)炎等)種類等。
1.2.2 衰弱評估工具:采用Tilburg 量表(TFI)對病人進行衰弱評估。TFI 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衰弱的影響因素及慢性疾病狀況等10 項內容;第二部分包括用于評估衰弱程度的具體內容,共15 項,包括軀體維度8 項(自然的體質量下降、一般健康狀況、行走困難、平衡、視力問題、聽力問題、握力、疲勞感),社會維度3 項(獨居、社會關系、社會支持),心理維度4 項(記憶、抑郁癥狀、焦慮、應對能力)。該量表共15個條目,其中1~8、12、13、15 條目為二分類計分法,其余條目為三分類計分法,再依據(jù)轉化標準劃分為二分類得分“0”或“1”。條目1、12、15 為反向計分,量表每一條目均采用“0”或“1”計分法,計分范圍0~15 分,≥5 分則為衰弱;分值越高,表示衰弱程度越嚴重。
1.2.3 血糖儀及配套試紙:FPG 檢測使用Contour TS拜安康血糖儀及配套檢測試紙(BAYER,德國)。
1.2.4 色譜分析儀:HbA1c 檢測使用Alere TM Afinion TMAS100 特種蛋白干式免疫散射色譜分析儀(高效液相微柱色譜法)(安迅時特,挪威)。
1.2.5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脂(TC、TG、HDL-C、LDL-C)檢測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100 型,日本)。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描述,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TFI與糖脂代謝指標之間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 相關性分析。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調查135 例病人,其中男75例,女60例;年齡60~86歲,平均(69.66±9.64)歲;病程1月余至40年,平均(12.21±2.21)年。根據(jù)病人TFI 得分將其分為衰弱組(TFI ≥5 分)和無衰弱組(TFI <5 分),其中衰弱組47 例(34.8%),TFI 得分為(6.77±1.83)分;無衰弱組88 例(65.2%),TFI 得分為(2.32±1.83)分。2組病人除在并發(fā)癥數(shù)量、共患病數(shù)量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外,其他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2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s)
注:與無衰弱組比較,*P<0.05,**P<0.01
項目年齡(歲)男性(n,%)文化程度(n,%)文盲/小學初中/中專高中大專及以上婚姻狀況(n,%)無衰弱組(n=88)68.84±5.76 48(54.55)衰弱組(n=47)71.19±7.86 27(57.45)30(34.09)25(28.41)13(14.77)20(22.73)17(36.17)18(38.30)8(17.02)4(8.51)有無75(85.23)13(14.77)42(89.36)5(10.64)醫(yī)療形式(n,%)自費醫(yī)保BMI SBP(mmHg)DBP(mmHg)病程(年)并發(fā)癥<3種(n,%)共患?。?種(n,%)2(2.27)86(97.73)24.55±3.21 140.20±17.11 79.73±9.93 12.05±7.98 83(94.32)69(78.41)2(4.26)45(95.74)24.19±3.15 134.55±19.13 76.17±12.04 12.51±8.13 38(80.85)*23(48.94)**
2.2 老年T2DM 病人糖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衰弱組HbA1c水平顯著高于無衰弱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2組糖脂代謝水平比較[M(P25,P75)]
2.3 老年T2DM 病人糖脂代謝指標水平與衰弱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 相關性分析顯示,F(xiàn)PG 及HbA1c 水平與TFI 得分呈正相關(r=0.177、0.202,P <0.05),LDL-C 水平與TFI 得分呈負相關(r=-0.194,P <0.05),見表3。
表3 糖脂代謝指標水平與衰弱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3.1 老年T2DM 病人一般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所調查的135 例老年T2DM 病人中,衰弱發(fā)生率為34.8%,提示老年T2DM 病人衰弱發(fā)生率較高。目前國內外研究中對DM 老年人衰弱發(fā)生率的報道不一[5-6],可能與不同研究中研究對象特征和所用量表等存在差異有關。
本研究中,2組病人的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Yanagita 等[7]研究發(fā)現(xiàn)衰弱病人年齡更大。造成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選取的對象年齡分布較集中于65~75 歲之間,高齡老人所占比例太低。本研究發(fā)現(xiàn)2 組病人的并發(fā)癥數(shù)目及共患病數(shù)目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DM病人的并發(fā)癥和共患病增多會導致衰弱程度加重,與郭瀟瀟等[6]的研究一致,然而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共患病與衰弱無關[8],這可能與該研究未細分共患病數(shù)量有關。
3.2 老年T2DM 病人糖代謝指標水平與衰弱程度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所列出的糖脂代謝指標中,僅HbA1c 與T2DM 病人發(fā)生衰弱有關(P <0.05),且本研究發(fā)現(xiàn)HbA1c 水平與TFI 得分呈正相關(r=0.199,P <0.05)。美國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沒有DM的老年人中,較高的HbA1c水平可能是導致衰弱的一個危險因素,而在有DM 的老年人中,HbA1c水平和衰弱程度呈明顯的“U”型關系,即HbA1c 水平介于6.9% ~7.6%時,衰弱程度隨著HbA1c 的升高而下降,HbA1c 水平介于7.6%~8.2%時,衰弱程度隨著HbA1c 的升高而升高[9]。但總體來看,該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的HbA1c范圍較局限,這可能是導致與本研究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之一。另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低血糖也是衰弱的危險因素之一[10]。日本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HbA1c 水平隨著衰弱程度加重而呈現(xiàn)下降趨勢[該研究中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為(78.30±7.98)歲][7],低血糖也導致跌倒和死亡[11]的風險增加,可能與這些研究納入的病人平均年齡較大有關。
本研究發(fā)現(xiàn),2 組病人的FPG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FPG 水平與TFI 得分呈正相關(r=0.177,P=0.040)。這是由于FPG 反映的只是即刻血糖水平,受飲食等因素影響較大,穩(wěn)定性不如HbA1c。
3.3 老年T2DM 病人脂代謝指標水平與衰弱程度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脂代謝指標中僅LDL-C 水平與TFI 評分呈負相關(r=-0.194,P <0.05),其余指標均未見相關性。而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TC 和LDL-C 水平與衰弱程度呈負相關[12],考慮與本研究樣本量小有關。本研究中2 組脂代謝指標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推測此結果的原因可能與較高的TC 或LDL-C水平有關,提示機體有較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而較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減低了衰弱程度。有研究認為,HDL-C 水平升高可作為判斷老年衰弱病人預后良好的臨床標志[13],HDL-C 的作用機制主要與其逆向轉運、抗凝功能、抗氧化活性及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抗炎作用有關[14]。此外,TG 水平與衰弱關系的研究結果無統(tǒng)一定論,雖然大多表現(xiàn)為TG 水平升高,但尚無研究顯示其可作為老年人衰弱的危險因素[14]。從本研究及其他相關的研究結果分析推測,血脂代謝水平可能不會直接影響衰弱程度,而是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在影響血脂水平的同時影響機體衰弱程度。這一推測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老年T2DM 病人衰弱發(fā)生率較高,約占35%。血糖控制較好的病人衰弱的發(fā)生率較低,且FPG 和HbA1c 水平均與衰弱程度呈正相關,提示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減少衰弱的發(fā)生。脂代謝指標中LDL-C 水平與衰弱程度呈負相關,可能與機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