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媛
古典詩歌比較鑒賞是近幾年高考考查的熱點,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在考場上,要求考生牢記“答案在文中,答案在問中”的原則,通讀所給詩詞,必須從整體上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寫作手法,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來尋求相同點或者不同點,表述答案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具體應對方法如下:
一、語言風格比較鑒賞
語言風格,是指詩人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語言藝術個性,是詩人的個人氣質與特定時代的社會風氣和時代精神的融合,往往區(qū)別于其他詩人的藝術特色。
在解答時,第一要積累并掌握語言風格術語,例如豪邁奔放、沉郁頓挫、言近旨遠、樸素自然、婉約細膩、含蓄蘊藉等專用詞匯;第二,可以根據(jù)詩歌的體裁、描寫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等判斷屬于哪一類風格;第三,可以抓住詩句中關鍵字詞,品字析句,諸如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副詞和其他虛詞,分析該字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最后,組織答案時,結合詩歌中相關語句分析語言特色。例如:
【高考題精選】(2019·高考全國Ⅲ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插田歌(節(jié)選)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
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問題】與《酬樂天揚州初逄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解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從體裁上看是一首七言律詩,對仗工整;而《插田歌》(節(jié)選)是一首樂府民歌語言通俗,樸實無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運用典故表達了自己被貶謫的無限心酸和憤懣不平之情,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而《插田歌》(節(jié)選)通過白描的手法記敘了農民插秧的場面與計吏的對話,把田間生機盎然的景象展示在讀者面前。
【參考答案】①《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穩(wěn),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②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二、思想感情比較鑒賞
把握情感的前提是讀懂詩詞。通過讀詩題,明白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感情基調;結合注解,了解作者身世及寫作背景;抓關鍵詞語,直接或間接表達出喜怒哀樂的詞語把握作者感情傾向;最后,注意詩的最后兩句,因為詩歌往往是在最后兩句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在思想感情比較鑒賞中,我們可以明確詩歌的內容,寫景詩可以抓景析情,對比主要意象,對比意境特點,對比情語;敘事詩可以抓事析情,對比事件,對比行動細節(jié),對比情語。例如:
【高考題精選】(2016·高考全國Ⅲ卷)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8~9題。
內宴奉詔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學六韜,英名常得預時髦。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
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zhàn)袍。
【問題】這首詩與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題材相似,但情感基調卻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
【參考答案】①曹詩寫自己雖已年老,但報國之心猶存,重在表達“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心未已的豪情;②辛詞通過追懷金戈鐵馬的往事,表達英雄白首,功業(yè)未成的悲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