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守冰 王松炎 歐佳美
汕尾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汕尾逸揮基金醫(yī)院) (汕尾 516600)
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1],其中肺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居惡性腫瘤之首,80%~85%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2],而60%~7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中晚期[3],放療、化療是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雖然化療/放療可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會殺死大量正常細胞,加之藥物不良反應影響,患者免疫力極度下降,極易發(fā)生細菌或病毒感染,可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4- 5]。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一直被認為是診斷感染、炎癥的敏感指標[6- 7]。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neutrophilto,NC)是常規(guī)感染診斷指標,報道顯示[8],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值(neutrophil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細菌感染時增高,且在細菌感染早期診斷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感染標志物。故本研究聯(lián)合檢測中晚期肺癌患者CRP、PCT、N及NLR四項指標,并對其在患者細菌感染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進行評估。
收集本院腫瘤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完全緩解后定期化療的NSCLC患者14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0例,女62例,平均年齡(52.94±8.36)歲,癌癥類型:鱗癌83例,腺癌59例。臨床分期:Ⅲ期82例,Ⅳ期60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NSCLC;②國際抗癌聯(lián)盟2016年第8版肺癌TNM分期屬于Ⅲ~Ⅳ期[9];③完成≥1個療程的化療;④細菌感染者符合衛(wèi)生部頒布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合并遠處轉(zhuǎn)移者;②伴有嚴重心、肝、腎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③入院時存在院外感染者。根據(jù)是否合并感染分為化療后感染組78例,化療后未感染組64例。另收集同期健康體檢者39例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18 例,女12 例,各項指標檢測均正常,3 組研究對象臨床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1 標本采集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入院后第2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置于EDTA 管中,用于CRP、PCT、N及NLR水平的測定。
1.2.2 CRP及PCT測定
CRP水平測定應用速率散射比濁法,儀器選用日本東芝TBA2000FR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tǒng),試劑選用廣州科方產(chǎn)品,結果<10 mg/L為正常(即CRP>10 mg/L為陽性)。PCT 水平測定應用固相免疫色譜法,儀器選用法國梅里埃VIDAS PC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tǒng)及原裝配套試劑檢測PCT,結果<0.5 ng/mL為正常(即PCT>0.5 ng/mL為陽性)。
1.2.3 NC及NLR測定
使用mindray cal 8000血細胞分析系統(tǒng)及原裝配套試劑檢測NC,并根據(jù)檢測結果計算出NLR值。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對多組獨立樣本秩和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 曲線,計算各指標單獨及聯(lián)合時的敏感度及特異度,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化療后感染組CRP、PCT、NC及NLR均高于化療未感染組及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化療未感染組與健康對照組CRP、PCT、NC及NLR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3組CRP、PCT、NC及NLR檢測結果比較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aP<0.05,與化療后未感染組比較bP<0.05
將化療后感染組與化療未感染組數(shù)據(jù)進行ROC曲線分析,當CRP、PCT、NC及NLR聯(lián)合使用時,其靈敏度為97.507%,而特異度升高為97.15%。見表2,圖1。
表2 3 組CRP、PCT、NC及NLR靈敏度和特異度比較
圖1 CRP、PCT、NC、NLR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肺癌患者細菌感染的ROC曲線
細菌感染患者治療前的PCT、CRP、NC及NLR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0.05),見表3。
表3 細菌感染患者治療前后4項指標水平比較 n=78
化療是中晚期肺癌常用的治療手段,但受化療藥物副作用影響,化療后患者免疫力極度下降,細菌感染的危險性大大增加,而感染發(fā)生后常無典型體征,故易延誤治療,導致癌癥進展,不利于患者治療及生命的延長。雖然血培養(yǎng)是診斷細菌感染的金標準,但因血培養(yǎng)陽性率相對較低、周期長等缺點,易延遲臨床診斷[7],鑒此,臨床急需快捷敏感的檢測指標用于細菌感染的準確判斷,為治療提供保障。
CRP是機體受損時產(chǎn)生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健康人血清具有極低的水平,而一旦機體發(fā)生細菌感染時,血清中的CRP 水平會迅速上升,為此,CRP是臨床常用的評估組織損傷與細菌感染嚴重程度的非特異性標志物,并將其作為感染初期鑒別細菌、病毒感染的敏感指標[10- 11]。本研究結果顯示,化療后感染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顯高于化療后未感染組及健康對照組,但其診斷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76.84%和80.70%,低于PCT及NRL,提示血清CRP水平可以作為肺癌患者化療后早期細菌感染的初篩指標,與上述報道結果一致。
Milcent K等[12]研究顯示,PCT是甲狀腺C細胞分泌的經(jīng)水解形成的活性成分。當機體發(fā)生炎性反應后,短時間內(nèi)迅速升高,被認為是判斷機體細菌感染狀態(tài)的敏感指標,其準確率高于CRP。孫紅梅等[13]研究顯示,PCT可以作為惡性腫瘤患者感染性發(fā)熱的診斷指標。本研究中化療后感染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顯高于化療后未感染組及健康對照組,提示血清PCT水平可以作為肺癌患者化療后早期細菌感染的標記物,而表2結果顯示,PCT診斷肺癌合并細菌感染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0.05%和93.40%,明顯高于CRP,表明PCT診斷早期細菌感染具有高度的特異性。這與Milcent K等[12]結果一致。
NC是常規(guī)感染標志物,NLR是反映炎癥激活因子中性粒細胞與炎癥調(diào)節(jié)因子淋巴細胞之間的平衡[14],一直被認為是患者感染的初步病原學診斷和臨床鑒別診斷的重要指標[15- 16]。目前NLR在惡性腫瘤患者感染中的診斷價值研究相對較少。國內(nèi)外有研究證實NLR對肝細胞癌[17]、肺癌[18]、乳腺癌[19]等多種惡性腫瘤的預后預測中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化療后感染組患者血清NLR水平明顯高于化療后未感染組及健康對照組,而表2結果顯示,NLR診斷肺癌合并細菌感染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84.80%和91.45%,高于CRP及NC,提示血清NLR水平可以作為肺癌患者化療后早期細菌感染的特異性標記物。
本研究細菌感染患者經(jīng)過對癥治療后顯示,治療后患者血清PCT、CRP、NC與NLR均低于治療前(P<0.05)。這表明,對PCT、CRP、NC與NLR指標進行檢測有利于肺癌患者感染的病情判斷及治療。
綜上所述,檢測外周血PCT、CRP、NC及NLR表達情況可以有效地識別肺癌患者化療后早期細菌感染,其中PCT及NLR效果優(yōu)于單純使用NC及CRP常規(guī)檢測指標,而4者聯(lián)合可以更特異地識別肺癌化療后早期細菌感染,有助于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