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竹,徐云云,趙林瓊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1 醫(yī)院 安徽 合肥 230038)
冠心病是現(xiàn)今社會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病理過程為冠脈粥樣硬化,繼而出現(xiàn)心肌缺血、缺氧、壞死,患者會表現(xiàn)出胸痛、猝死等癥狀[1]?,F(xiàn)如今,對于冠心病患者的具體病情,臨床上多采取冠脈造影術進行診斷,從而為后續(xù)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但冠脈造影術屬于一種侵入性檢查方法,難免會對患者產(chǎn)生負面影響[2]。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探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術后,采取針對性護理的具體方法以及實際應用效果,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以我醫(yī)院2019 年10 月—12 月入院治療的118 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冠狀動脈造影術,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者59 患者中,最大年齡為82 歲,最小年齡為52 歲,平均年齡為(68.5±6.4)歲,平均病程為13.2±5 年。對照組59 患者中,最大年齡為81 歲,最小年齡為53 歲,平均年齡為(68.4±6.7)歲,平均病程為13.4±5 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結果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措施
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1)術前護理:術前對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告知疾病的相關注意事項,明確檢查目的和重要性,安撫患者情緒,避免患者負面情緒;(2)術中護理:用肝素鹽水沖洗套管,連接心電監(jiān)護,建立靜脈通道,備齊急救設備,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如有異常立即告知醫(yī)師;(3)術后護理:完成造影后,拔除動脈敲管。壓迫創(chuàng)口15 ~30min,直到可以觸及動脈搏動后方可取下。仔細觀察創(chuàng)口,不僅要保證無出血,同時還需注意是否有血腫產(chǎn)生,確認無誤后,用寬膠布加壓包扎,上面壓迫沙袋;(4)并發(fā)癥護理:用熱水袋熱敷患者腹部,輕輕按摩腹部,如患者腹脹嚴重,可采取藥物治療。指導患者定時排尿,如出現(xiàn)排尿困難,可輕輕按摩膀胱,刺激排尿。如患者出現(xiàn)失眠,可采取鎮(zhèn)靜劑治療。
(1)對比兩組患者負面情緒,采取SDS 焦慮自評量表以及SAS 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評定,總分值均為4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2)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包括腹脹、失眠以及皮下血腫;(3)按照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值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護理滿意度越好。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取SPSS19.0 作為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表示,結果以(P<0.05)作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在術前,兩組患者SDS 評分以及SAS 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在術后,兩組患者負面情緒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者改善更為明顯,組間對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負面情緒對比
觀察者術后出現(xiàn)2 例并發(fā)癥,包括1 例腹脹以及1 例失眠,發(fā)病率為3.3%,而對照組則有8 里并發(fā)癥,包括3里腹脹,2 例血腫以及3 例失眠,發(fā)病率為13.5%,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前,觀察者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8.6±4.2)分,對照組為(85.9±5.2)分,對比無差異(P>0.05),術后,觀察者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4±3.7)分,對照組為(88.7±1.9)分,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均有所提高,但觀察者提高更多,組間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于冠心病患者,采取冠狀動脈造影術診斷是臨床中最為常用且有效的一種方法,現(xiàn)如今,該方法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之中,并被臨床認定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3]。冠狀動脈造影通過探尋碘劑的走勢來評定患者血管情況,能夠有效查看冠狀動脈血管的走向、數(shù)量以及畸形情況。另外,冠脈造影術還能對冠狀動脈的病變嚴重程度和病變范圍進行診斷,通過探查冠狀動脈有無痙攣和側支循環(huán)產(chǎn)生來評價其有無功能性的改變[4]。所以,通過冠脈造影術還能評價患者左心功能,根據(jù)冠脈的具體病變情況采取合適的介入治療措施,在治療后,也可有效評價搭橋和介入的具體效果。
一般來說,冠脈造影通常在患者腕部打一點點麻藥,可以減輕局部的疼痛,在整個過程中,患者是清醒的、可以隨時和醫(yī)生說話的。在腕部打針、置管(在血管里放一個小鞘管)時,會有少許疼痛、腫脹感,手上的準備工作完成后,后續(xù)基本沒有不舒服了。整個冠脈造影的操作可以在5 分鐘左右完成,不包括消毒、鋪巾等準備時間[5]。如果不順利,如患者血管細、打針找不到血管,或患者冠狀動脈開口異常、難以尋找,時間會延長一些。
在冠脈造影的護理中,有幾個相關重點需要注意:
首先,需注意患者在術中有無不適發(fā)生,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和心電圖表現(xiàn)。其次,手術過程中需補足液體,避免迷走反射發(fā)生。采取橈動脈穿刺的患者,在拔除鞘管之后,應立即按壓其穿刺點,按壓時間不少于4h,之后才能拆除加壓繃帶。采取股動脈穿刺的患者,在造影完成后,應立即拔管,按壓時間不少于20min,如患者穿刺點無明顯出血,方可進行制動,并對穿刺點進行加壓包扎。18 ~24 小時后可以拆除繃帶開始輕度活動。如果使用封堵器,患者可以在平臥制動后6 小時開始床上活動。另外,在造影術后,應多觀察患者穿刺點有無滲血和紅腫發(fā)生,勤聽心音,定時評價穿刺側肢體動脈的搏動情況,同時觀察皮膚的顏色、溫度和張力,評價肢體活動功能。最后,術后或次日查血、尿常規(guī)、電解質、肝腎功、心肌酶及心梗三項等。股動脈穿刺的患者第3 天出院[6]。
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冠脈造影患者的抵觸情緒,并對術后有可能產(chǎn)生的并發(fā)癥進行護理,從而降低發(fā)病率。另外,針對性護理干預對于患者圍手術期內(nèi)可能產(chǎn)生的情況給予有效的預防措施,不僅從生理方面進行干預,同時也十分注重心理疏導。如此才能全方面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術后生理、心理狀態(tài)。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在術前,兩組患者SDS 評分以及SAS評分對比無差異(P >0.05),在術后,兩組患者負面情緒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者改善更為明顯,組間對比(P<0.05)。觀察者術后出現(xiàn)2 例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為3.3%,而對照組則有8 里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為13.5%,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觀察者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4±3.7)分,對照組為(88.7±1.9)分,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均有所提高,但觀察者提高更多,組間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
綜上所述,對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術后,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病幾率,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