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姿 郭煒峰
湖南文理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初中教學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其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關鍵能力。而思維的方式、處理問題的角度和受益終身的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達成這一目標。
思維導圖的理念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博贊提出,它主要由文字和圖形組成,融入了線條、文字、圖像、圖形以及顏色等多種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可以有效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力,并且能夠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終讓學生會學、樂學、好學。
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提高教學效果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一是思維導圖雖強調發(fā)散聯(lián)想,但在進行學科知識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與聯(lián)系;二是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思維導圖的運用對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教師要從整體上系統(tǒng)把握知識,對知識點要十分熟練,條理清晰,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三是課堂要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思考,而教師要善于充當引導者。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六單元為例,著重介紹思維導圖在故事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pre-reading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集中學生注意力,把握文章重點;在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給出不完整的思維導圖框架,讓學生進行第二次閱讀,完成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完成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疏導一遍思維導圖。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當引導者,指導學生找到問題答案。此外,在尋找答案時,對于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組和句型也可以順便教授;在after-reading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的文章結構圖或者給出一篇新的文章,并讓學生上臺描述其思維導圖,展現(xiàn)每位學生的思維方式。
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選擇文章重點詞匯、句型、語法等進行灌輸式教學,而思維導圖以發(fā)散性思考為基礎,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此外,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篇閱讀文章,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能夠使課堂教學邏輯清晰,保證流暢性。思維導圖運用于詞匯教學,能夠將散亂的單詞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和整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單詞;思維導圖運用于閱讀教學,能夠將復雜的文章、問題變得簡單,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整篇文章;思維導圖運用于語法教學,能夠將散亂的語法點串聯(lián)起來,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總結和組織能力;思維導圖訓練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學會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知識點,而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個受益終生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