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2019年11月3日,我和朋友去足球場踢足球。比賽即將結(jié)束,我在場下休息時,旁邊賣水的老板娘跟我聊起了她的女兒??赡苁撬吹轿业那蛞律嫌∮小皩嶒炛袑W”的字樣,便來跟我訴說她女兒曾在實驗中學受到的不公平對待。
據(jù)她描述,有一次,她女兒買了很多習題集,準備努力學習時,她的老師看到后不但不鼓勵,還打擊她女兒,說:“你買這么多有什么用?學校發(fā)的練習都做不完,你哪還有時間去做這些?!彼畠阂虼耸艿搅舜驌?,從此一蹶不振。
我無從考證這位老師當時說話的語境,所以也無從評判這位老師的說法是否得當,更不贊同老板娘“老師對我女兒不公”的說法。但有一點讓我深思:當學生遇到老師的不公對待時,家長應(yīng)該做些什么?
情景再現(xiàn),舒緩情緒
當孩子帶著壞情緒回家,抱怨老師對他不公時,家長應(yīng)認真傾聽孩子對事件的描述,盡可能地舒緩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時,家長還要引導孩子詳細地描述事情的細節(jié),比如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起因和人物等,越詳細越好。然后,家長和孩子一起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這樣做不僅能舒緩孩子的情緒,有助于家長理性思考,同時還能幫助孩子和家長了解老師的初衷,理解老師當時的做法。
及時溝通,放低姿態(tài)
由于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家長很容易相信孩子。家長如果在聽完孩子的訴說后,覺得孩子受到了不公平對待,打算向?qū)W校和老師討個說法時,家校沖突可能就會因此而起。這個時候,家長要保持理性,及時跟老師溝通。家長可以打個電話給老師,問問孩子最近的表現(xiàn)。主動放低姿態(tài),更有利于了解事情的真相。如果確實是老師言辭不當,老師會因為家長放低姿態(tài)對孩子進行情感補償;如果是孩子的問題,老師會因為家長的主動溝通和家長一起疏導孩子。
理解老師,鼓勵孩子
理解老師并不代表要無條件認同老師的做法。理解老師是指家長要在做法動機上與老師保持一致,與老師一起有效地指導孩子度過情緒低落期。比如,老板娘女兒和老師之間的矛盾,老師是擔心學生練習太多,負擔過重,影響了身心健康,但確實在表達方式上有些欠妥。此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清楚地了解老師的動機,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guān)心,鼓勵孩子主動跟老師溝通,陳述自己的想法,取得老師的理解和幫助。這樣做有助于孩子理解老師,重建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也有助于孩子全面認識問題,提高獨自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當孩子遭遇老師的不公平對待時,家長的正確引導極其重要。如果老板娘那時候能夠正確看待老師的言行,疏導孩子的情緒,及時與老師溝通,家校隔閡就會消解。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