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時期有位叫澹臺滅明的人,只是因為走路,他便成為了武城這個地方的賢人,這是為什么呢?
原句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p>
(選自《論語·雍也》)
譯文
子游擔任了武城的長官??鬃诱f:“你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人才了嗎?”。子游回答:“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走路從不抄小道。沒有公事,從不到我屋子里來。”
典故錦囊
作為一方官員,必須有賢能之人幫助,孔子很關心自己的學生子游的為政情況,所以有此一問。
為什么說走路不抄小道,沒有公事不到辦公的地方是賢能之人呢?不走小道表現(xiàn)出這個人在獨自行事時也很謹慎,沒有想快速到達目的地而抄近路的心理。沒有公事不見領導,則展現(xiàn)出這個人恪守自己的修養(yǎng),沒有徇私的事情。從這些小事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此谱呗肥且患∈拢陬I導那里就成了大問題。
其實世上本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做人,為學,我們都要腳踏實地,以持之以恒、勤學苦練的行動去換取收獲!
成語卡
行不由徑:從來不走邪路;比喻行動正大光明。徑,小路,引申為邪路。
造句:他真是一個行不由徑的老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