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洪湖赤衛(wèi)隊》劇照
“洪湖赤衛(wèi)隊,快跟賀龍回?;钭脚戆蕴欤麥绨讟O會……”這是20世紀50年代末歌劇電影《洪湖赤衛(wèi)隊》中的一段膾炙人口的插曲。其中唱到的由土豪湖霸彭霸天擔任首領的“白極會”,其實也稱“北極會”,是土地革命時期橫行一時的反動會道門武裝組織。
“北極會”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起義。據(jù)《沔陽縣志》記載,當時“北極會”主要盤踞在沔陽縣(今湖北仙桃市)石山港一帶,因極力幫助官軍剿殺太平天國有功,被清政府頒旨褒獎,“恩賜”在石山港設立“北極會”總壇,總壇下設分壇,分壇下設佛堂,建立了等級森嚴的組織系統(tǒng),大小頭目均由地方土豪劣紳擔任,儼然成為官府欺壓百姓、愚昧鄉(xiāng)民的工具。
隨著清政府的壽終正寢,鄂中地區(qū)的“北極會”曾一度銷聲匿跡,沒想到數(shù)十年后又死灰復燃。這與其會首周亮(1900—1951)有著極大的關系。
周亮,沔陽縣彭場汪趙村人,家境較好。周亮讀過十年私塾,早期在鄉(xiāng)教書、務農(nóng),當過風水先生。1926年年底,鄂中地區(qū)大革命運動風起云涌,周家受到農(nóng)民運動沖擊,周亮于是離家上武當山學法3年,曾任武當山主。
1929年秋,周亮利用宗族關系在湖北天門周四灣再創(chuàng)“北極會”?!氨睒O會”以道教正宗自居,打出的是“上應北極星,為民求太平”的旗號。
加上時至1930年,中共鄂西特委為完成5萬人的“擴紅”任務,盲目激進,采取了一些帶有強制性的擴兵方法(如召集群眾大會,特意在會場扎彩門兩座,一張寫著“革命”的門,一張寫“反革命”的門,宣布愿意革命者進“革命”的門,不愿革命者進“反革命”的門。群眾背著梭鏢都走“革命”的門,結果一律被現(xiàn)場編隊參加紅軍),嚴重脫離群眾,一時間弄得怨聲載道,“北極會”趁機蠱惑會眾,使大批白區(qū)群眾紛紛加入了“北極會”。
受騙加入的“北極會”會員,不論刮風下雨,早晚必須到佛壇前焚香跪拜,敬天地鬼神,聲稱“如此持續(xù)一百天,且獨居,則可刀槍不入”。“北極會”會徒內穿印有太極八卦圖的布佛袋,每天必須兩次請佛,吞黃表,含朱砂,默念咒語:“無量佛,無量佛,我請祖師老爺護身符;五雷罡,五雷罡,我請祖師老爺擋洋槍。緊護心,無量佛,五雷罡。黑龍將軍護左身,白虎將軍護右身……金壺打水,凈手焚香;鐵刀在手,砍肉成鋼?!?/p>
此后,“北極會”先后在鄂中之外設佛壇200多個,吸收會徒總計數(shù)萬人。6月初,“北極會”在沔陽彭場掛出“湖北闡教坎門金鐘罩北極會”的牌子,周亮自任會長兼總壇壇長。
“北極會”的迅速擴張,令周亮尊榮一時,門徒遍布鄂中地區(qū)。其祖母過世時,前來送禮的大小頭目1000余人。周亮得意揚揚,自編一首《北極會會歌》教會眾學唱:“我們佛會闡教坎門金鐘罩,由天門到沔陽,氣節(jié)昆侖山。我們出發(fā)能打勝仗,打勝仗,回壇來,個個喜洋洋?!泵看纬稣骰驓w來,會徒們身穿青短衣,斜披白符帶,打青裹腿,戴白草禮帽,手持大刀長矛唱會歌。
“北極會”組織成分相當復雜,會首基本上都是稱霸一方的豪紳地主、舊軍閥官僚、土匪,以及封建把頭、流氓地痞之類,對革命政權和進步群眾犯下的滔天罪行,簡直罄竹難書。
1930年5月,周亮勾結天門縣麻洋潭清鄉(xiāng)團團長張友香,帶領“北極會”會徒300余人襲擊沔陽耀新鄉(xiāng)蘇維埃政府,縱火焚燒民房100余棟,殺害干部群眾17人。土地委員陳孝生一家5口被殺光,連1歲的女嬰也不放過。三伏潭鄉(xiāng)蘇維埃主席吳六兒被“北極會”分尸八塊,掛桿示眾,慘不忍睹。6月底,周亮派“北極會”頭目率會徒赴石山港,會同湖霸張登迪,燒毀民房400余間,搶劫船只百余條、耕牛40多頭。諸如此類血腥事件,時有發(fā)生。
除此之外,在國民黨軍新三旅的支持下,周亮將會眾按鄉(xiāng)、村、鄰、里、排進行編組,提出了“建立鄉(xiāng)村鄰里排,打倒蘇維?!钡姆磩涌谔?,對會眾從政治和思想上進行嚴密控制,進行“天神保佑,刀槍不入,長生不老,富貴榮華”的反動宣傳,并和國民黨軍及保安團、清鄉(xiāng)隊、鏟共團等地方武裝相互勾結,在我蘇區(qū)大肆燒殺搶掠,不斷襲擾,同時堵截交通,對運往蘇區(qū)的油、鹽、布匹等生活品恣意攔截、抽稅。
1930年7月4日,賀龍率領的紅二軍團駐軍鄂中,站穩(wěn)腳跟后,開始大力清剿“北極會”。沔陽縣蘇維埃政府組織赤衛(wèi)隊,配合紅軍,對“北極會”進行了多次堅決打擊。
1930年7月,中共沔陽縣委根據(jù)賀龍“在三個月內肅清蘇區(qū)內的白點和‘北極會’,鞏固蘇區(qū)”的指示精神,組織沔東北區(qū)游擊隊、赤衛(wèi)隊1000余人,配合紅軍,駕駛100余只小船,攻克了石山港,活捉了與“北極會”沆瀣一氣的大湖霸張登迪等3個會首,并當眾處以死刑,大滅了“北極會”的威風和囂張氣焰。
但式(1)中沒有考慮泄漏對于活塞運動速度的影響。泄漏將降低實際進入液壓缸流量的大小,進而影響液壓缸速度,因此泄漏對于液壓系統(tǒng)特別是在高壓精密系統(tǒng)中動態(tài)性能的影響不可忽略。
7月13日,中共沔陽縣委干部汪洋、賀闖率沔陽游擊隊、赤衛(wèi)隊、少先隊萬余人清剿“北極會”,其中一隊孤軍深入龍子臺,遭到周亮糾集的仙桃、彭場的保衛(wèi)團和“北極會”會徒共3000余人的伏擊,犧牲達1300余人,隊員們的鮮血染紅了東荊河水。
紅軍繳獲的“北極會”會旗、“北極會”會徒使用的布佛袋、劃船用的木槳
洪湖赤衛(wèi)隊員戴的袖章
為報復紅軍,7月28日,“北極會”糾集會徒5000余人,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地向我沔陽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和紅六軍駐地——洪湖峰口鎮(zhèn)撲來,沿途燒毀民房近萬棟,使許多貧苦百姓流離失所。當時,峰口鎮(zhèn)內只有3000余名赤衛(wèi)隊員,形勢十分嚴峻。紅二軍團的戰(zhàn)士們得知“北極會”進犯的消息,義憤填膺。賀龍急派紅六軍軍長段德昌率紅六軍第十七師迅速趕往峰口鎮(zhèn)增援。
段德昌在沔南(今洪湖地區(qū))游擊隊、赤衛(wèi)隊的配合下,在必經(jīng)之路峰口橋設立阻擊陣地,擺開抬銃,遍插紅旗。周亮見紅軍已有防備,便硬著頭皮擂鼓助威,命令大小會首組成沖鋒隊打頭陣。于是,100多個亡命之徒頭纏白布,胸掛太極圖佛衣,光膊赤腳,化黃表,喝過朱砂“神酒”,舉著大刀、長矛,叫喊著“打不進,殺不進,西天佛爺護我身”,搖旗吶喊,擺開陣勢蜂擁而上,2000多名會徒提槍舞刀跟在后面。
當敵人接近峰口橋頭時,段德昌一聲令下,槍聲四起,前面的會首紛紛倒下。眼見“北極會”刀槍不入的神符不靈了,后面的會徒紛紛后退潰散。當赤腳的“北極會”會徒逃到五豐橋上,被赤衛(wèi)隊員撒在橋面上的瓦片和碗渣扎得叫苦不迭,一個個束手就擒。
這一仗,紅軍追敵30多里,繳獲長短槍200余支、大刀長矛3000余把,取得了活捉會首30多人、殲滅會匪1500多人的重大勝利,洪湖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一面“北極會”會旗,就是在這次戰(zhàn)斗中繳獲的戰(zhàn)利品。經(jīng)此一戰(zhàn),“北極會”敗退沙湖,元氣大傷,再也不能組織起較大的進攻行動。
1930年10月7日,紅二軍團主力在賀龍、鄧中夏等的率領下回師鄂中,決定徹底清除“北極會”這顆插在蘇區(qū)喉間的釘子。紅二軍團一部在沔陽、洪湖3000余名赤衛(wèi)隊和靖逆軍的配合下,一舉攻克沔陽彭場、仙桃兩個“北極會”盤踞重鎮(zhèn),搗毀了“北極會”的老巢,“北極會”會徒600余人被俘。
對被俘的會徒,鄧中夏定了個規(guī)矩:“殺盡老師,保護群眾?!奔粗粴?,不殺會眾,愿留者留下當紅軍,不愿留下者給路費回家,并當場釋放了數(shù)百名“北極會”會徒。這樣一來,極大地動搖了“北極會”的統(tǒng)治。很多“北極會”會徒不再上當受騙,對周亮派來的說客嚴詞拒絕,有的還親手將“北極會”大小會首綁送紅軍處置。當時的沔陽地區(qū)流傳著一首歌謠《“北極會”自嘆》,里面有“一心心,染迷信,早晚參拜;吞黃表,喝朱砂,鬼使神差?!艓熼L,段德昌,紅軍掛帥;燒佛堂,滅北極,周亮垮臺……”說明深受蒙蔽的老百姓在思想上已經(jīng)覺悟。
到了1931年春,鄂中各地的“北極會”組織基本瓦解。周亮見大勢已去,只好率殘部倉皇逃往天門,被國民黨新三旅收編,任該旅第二團團副。不久,周亮不甘于處處受制于人,于是棄職經(jīng)商,利用辦“北極會”收斂的錢財,在漢口石碼頭開了一家雜糧行。
1935年,周亮投靠國民黨游擊司令何大奚,任中校參議、副旅長,在湖北沙市一帶搜捕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分子。日軍占領沙市后,周亮逃到湖南津市,與人合伙開飯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周亮隱瞞歷史,精心偽裝,一度當上工商聯(lián)合會主席。1951年3月,周亮被群眾檢舉而逮捕,6月13日死于獄中,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